馬相伯與復旦大學: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

復旦大學是我國數一數二的優秀學府,而提到復旦大學的建立則離不開馬相伯,在此我們從復旦大學的建校和馬相伯的事蹟來看看這位近代歷史上的教育大家。

馬相伯與復旦大學: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

馬相伯

復旦大學的前身是1905年建立的復旦公學。1902年南洋公學發生了“墨水瓶事件”,學生反對傳統的教師專治,力圖吸收西方民主辦學形式,與學校當局發生矛盾,當時的學生也紛紛退學。退學的學生聽從蔡元培的建議向馬相伯先生學習。第二年,馬相伯在徐家彙創辦震旦學院,名稱取自梵文,意思是——日出東方,前途無量。可是好景不長,當時在上海的耶穌會想要讓震旦學院成為教會學校,並讓馬相伯以“養病”為由,架空他的職位,改變教學方針。全體學生為之譁然,憤然退學。馬相伯看到學生如此,老淚縱橫,在得到張謇、嚴復的支持後,創辦了復旦學院(也就是之後的復旦大學),並於1905年9月13日正式開學。

馬相伯與復旦大學: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

震旦學院

馬相伯除了創辦震旦、復旦大學,在近代史上一直為教育事業貢獻著;但又由於殖民統治、外敵入侵,他一生操勞於民族振興,卻未能得志。他生於19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華民族開始淪陷,逝世於1939年,當時日寇入侵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而他探索了一百年,終究在去世前未能目睹民族振興,也沒見著些許希望,這是殘酷的歷史造成的,而他的貢獻卻值得後人銘記。

馬相伯與復旦大學: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

復旦大學

馬相伯出生於一書香世家,因他的父母均信奉天主教,其本人也是天主教徒,他的弟弟馬建忠為著名外交家。洋務運動時期,他感慨需要教育救國,嘆息道“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材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設立學堂為先”,之後他將自己的家產變賣用來辦學,並創辦了“中西大學堂”基金,成為中西大學建成後學生的助學金。再到後來,又先後創辦了震旦學院和復旦學院。1906年,馬相伯赴日,在日本學會成立典禮上發表演說“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勉勵留學生。辛亥革命時期為南京市長,曾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並參與創辦輔仁大學(之後併入北京師範大學)。袁世凱稱帝后他批判袁世凱,並不問世事。

馬相伯與復旦大學: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

復旦大學

抗戰時期,馬相伯先生奔走呼號,發表《為日禍告國人書》,主張“立息內爭,共禦外侮”。1932年他連續發表了4個月的演講。之後上海淪陷,日寇逼近南京,李宗仁、馮玉祥等勸他移居桂林風洞山。之後,他又輾轉於川、滇地區。1939年是老先生的百年壽辰,社會各界都發來賀電,中共中央特致賀電,稱他為“國家之光,人類之瑞”。但在他給復旦同學會的信中,他寫道:“國無寧日,民不聊生,老朽何為,流離異域。正愧無德無功,每嫌多壽多辱!”他在病重時更是說道:“我只是一隻狗,只會叫,叫了一百年,還沒有把中國叫醒!”10月20日,他得知湘北大捷,興奮異常,病勢加劇,11月4日溘然長逝。噩耗傳出,舉國哀悼。

馬相伯與復旦大學: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

民國時期的上海

縱觀馬相伯的一生,不僅在為我國教育事業做貢獻,更在為挽救民族國家奮力吶喊。他的一生也見證了中國近代腐朽淪落的歷程,當時社會大眾無不如他一樣悲痛。但中華民族從未放棄,最終迎來了奮起的曙光。他逝世後,其弟子于右任敬輓:“光榮歸上帝,生死護中華。”這無疑是對馬相伯先生最高的評價了。

2020年4月2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