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與蜀國為何得不了天下?一枚小小的錢幣,揭開了祕密

2000年,在浙江杭州西湖竣疏工程中,無意之中發現一批東吳錢幣,除了錢範之外,一共有13枚錢幣,銅錢上的“大泉五百”四個大字,揭開東吳一段隱史,以至有學者感傷:難怪孫權得不了天下!那麼,“大泉五百”到底是什麼錢幣,與天下局勢又有什麼關係呢?

東吳與蜀國為何得不了天下?一枚小小的錢幣,揭開了秘密


關於東吳鑄幣,史料紀錄很是少,只有一句話,卻令人毛骨悚然。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嘉禾)五年春,鑄大錢,一當五百。詔使吏民輸銅,計銅畀直。設盜鑄之科。”又云:“赤烏元年春,鑄當千大錢。”

通過歷史解讀和考古發現可知,孫權稱帝之後,於263年春鑄造了“大泉五百”,重十二銖,與其時的五百個五銖錢等值。換言之,五銖錢重量的2.4倍,卻要當五銖錢的500倍面值使用,這與搶錢沒什麼區別。(所謂“大泉”,即為大錢;所謂“銖”,即為漢代重量單元)

今後,“赤烏元年春,鑄當千大錢”,即孫權又鑄造了“大泉當千”,一度成為繼王莽後最大的虛值錢。更誇張的還在後面,孫權一發不可收拾,先後又鑄造了“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

東吳與蜀國為何得不了天下?一枚小小的錢幣,揭開了秘密


可以想象,這種空手套白狼的大泉泛起,一定會帶來兩個效果:一是黎民被越榨越窮,尤其遇到官府拿著大泉強行購置時,損失之大可想而知;二是物價進一步上漲,弄得人心惶遽,所以其時東吳民間物價一天翻幾番,才敢收取銅錢,要麼索性恢復了物物交流,要麼使用以前正常的五銖錢。

《晉書·食貨志》紀錄:孫權嘉禾五年,鑄大錢一當五百。赤烏元年,又鑄當千錢。故呂蒙定荊州,孫權賜錢一億。錢既太貴,但有空名,人間患之。權聞黎民不以為便,省息之,鑄為器物,官勿復出也。私家有者,並以輸藏,平卑其直,勿有所枉。

呂蒙偷襲荊州得手,殺死了蜀漢名將關羽,孫權大手一揮,賞錢一億。按說,獲得一億賞錢,呂蒙應該興奮吧,但問題在於犒賞的是大錢,老黎民基礎不接受,買不了什麼工具,所謂“錢既太貴,但有空名,人間患之”,只能堆在家中。另外,呂蒙殺關羽是在公元220年,說明早在這時孫權就已經鑄造“大泉五百”了。

固然,到了246年,由於民間阻擋聲太大,這些大泉被孫權破除,但只是名義上破除,實際另有很大一部門在流通,尤其面值相對不高的“大泉五百”。

東吳與蜀國為何得不了天下?一枚小小的錢幣,揭開了秘密


無獨佔偶,遠在四川的劉備,也玩虛擬錢幣這一套,與孫權旗鼓相當。

《三國志·蜀書·劉巴傳》注引《零陵先賢傳》紀錄:及拔成都,士眾皆舍干戈,赴諸藏競取寶物。軍用不足,備甚憂之。(劉巴)巴曰:“易耳,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市。”備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劉巴,這是許多人認為被嚴重低估的謀士,卻出了一個餿主意,建議劉備鑄造“直百五銖”,就是一枚五銖錢,卻要當五銖錢的100倍面值使用,還是明目張膽的搶錢,造成的結果與東吳一樣。過了幾年,蜀國甚至還推出“直五百銖”,並一直用到蜀國死亡。

東吳與蜀國為何得不了天下?一枚小小的錢幣,揭開了秘密


孫權、劉備在玩錢幣掠奪時,曹魏卻比力實在,做了兩件事:一是曹操發表盜墓證書,設立摸金校尉,盜墓弄錢;二是由於連年戰爭,經濟瓦解,先是破除五銖錢錢幣生意業務,錢幣在這一時期僅僅保留了犒賞作用,厥後魏明帝元年(227年)又重建錢幣,“行五銖錢”,沿用的是漢朝五銖錢幣制,沒搞什麼大錢。

《晉書》:司馬芝等舉朝大議,以為用錢非徒豐國,亦所以省刑。今若更鑄五銖錢,則國豐刑省,於事為便。

顯然,對於老黎民而言,曹魏政權更值得信賴,錢幣政策更為老實,甚至東吳官員都在使用魏國五銖。考古發現,安徽馬鞍山東吳朱然墓、江西省南昌高榮墓中,相繼出土大量的兩漢三國錢幣,其中就有大量曹魏五銖。最終,“魏明帝乃更立五銖錢,至晉用之,不聞有所改創”,說明曹魏五銖錢是康健的。

東吳與蜀國為何得不了天下?一枚小小的錢幣,揭開了秘密


通過魏蜀吳錢幣政策對比,可以看到東吳、蜀國的黎民,甚至可能很是接待魏國得天下。反過來看,孫權、劉備也就很難奪得天下,群眾基礎太差。

尤其是歷史上的東吳,只管軍事、經濟並不差:三國三大戰役,即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孫權勝了兩場,曹操勝了一場,劉備勝了半場,可見東吳軍事不弱;魏蜀吳三國統計人口,魏國400多萬,孫權凌駕250萬,劉備百餘萬,東吳人口基數並不少。但掠奪性的錢幣政策,足以摧毀東吳民眾的支持。如此一來,孫權又如何能夠奪取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