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梁武帝话不投机,面壁九年图破壁,这位外国高僧在中国做了什么

菩提达摩(?-536年),又作达磨,为南天竺(古印度)婆罗门种族高僧。南北朝宋末,达摩航海来到中国广州,初达宋境,后至金陵,大约在北魏明帝时,达摩来到洛阳。

魏杨伭之著的《洛阳伽蓝记》记载了达摩及其在洛阳永宁寺的情况:“时有西域僧人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起自荒裔,来游中土。见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

与梁武帝话不投机,面壁九年图破壁,这位外国高僧在中国做了什么

自云:‘年一百五十岁,历涉诸国,靡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阎浮所无也。极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无,合掌连日。”后卓锡嵩山少林寺,收弟子慧可、道育等,并在嵩山少林寺一带传法,传说达摩在少林寺北五乳峰石洞中终日面壁九年。并依据大乘派教义,融汇中国精神,初创了以“静坐修身”为主要修行方法的学说,称为“壁观”,即大乘禅宗。

壁观禅法的特点在于“藉教悟宗”,即启发信仰时不离圣教的标准,构成信仰以后教人“不随于文教”,即不再凭借言教的意思。

达摩“二入四行”的禅法,是以“壁观法门为中心“。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载:“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云,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岂不正是坐禅之法?”所谓二入是“理入”和“行入”,理入是属于教的理论思考,行入是属于实践,即禅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义。二入之中以理入为主,行入为助。

与梁武帝话不投机,面壁九年图破壁,这位外国高僧在中国做了什么

后世佛教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为达摩禅法的标志,因它直以究明佛心为参禅的最后目的,所以又称禅宗为“佛心宗”。又有人因达摩专以《楞伽经》授人以为参禅印证,因而称它为“楞伽宗”。达摩的禅宗,以《楞伽经》为传法经典,在众多求教者中,达摩选择将衣钵传给了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遇毒卒于洛滨,葬熊耳山。立塔于定林寺。相传,达摩精于武功,尤善坐禅功。唐代宗赠圆觉大师号。禅宗兴盛后,达摩被尊为禅宗初祖及佛教第二十八代祖师。

历史上还流传下来不少关于达摩的故事,其中家喻户晓、为人乐道的有:一苇渡江,面壁九年,断臂立雪,只履西归等,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都表达了后人对达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与梁武帝话不投机,面壁九年图破壁,这位外国高僧在中国做了什么

传说达摩到金陵(今南京)时和梁武帝问答不投机,遂决定渡江北上。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达摩与武帝话不投机,即一苇渡江入魏。记载这个传说的最古文献是敦煌出土的佚名《历代法宝记》和《圆觉经大疏钞》卷二之上。后来禅宗著名的《碧岩录》把它作为第一则“颂古”流传。以后,它便成为禅门众所周知的公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