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峰環境環衛生意:百億併購後鉅額商譽高懸

本報實習記者 茹陽陽 記者 吳可仲 北京報道

盈峰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盈峰環境”,000967.SZ),通過“買買買”進行擴張。這些收購在增厚業績的同時,還帶來了高額的商譽和應收賬款。

盈峰環境環衛生意:百億併購後鉅額商譽高懸

4月25日,盈峰環境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2019年,其實現營收126.96億元,同比下降2.6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61億元,同比增長46.62%。另一方面,截至2019年末,盈峰環境商譽近62億元,佔淨資產約40%。並且,其應收賬款規模由2016年的13億元,增至2019年的逾51億元。

針對商譽及應收賬款問題,盈峰環境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如果2020年業績承諾未完成,就會計提商譽。並且,其催收應收賬款的力度比往年大了很多,專門為此成立了催收組,還提起了相關訴訟。

切入環衛市場

盈峰環境目前聚焦於“智慧環衛”的投資及運營。2019年年報顯示,其環衛裝備業務的銷售在國內行業排名第一;環衛服務業務中,新增年化環衛服務合同在國內排名第四。

2019年,盈峰環境126.96億元的營收主要來自三部分業務,分別是智慧環衛(80.35億元)、環境監測及固廢處理(11.91億元)和其他業務(34.7億元)。其中營收佔比超六成的智慧環衛業務,包括環衛裝備(70.33億元)和環衛服務(10.01億元)兩部分。

而就在兩年前,盈峰環境還是一家與“智慧環衛”沒多少交集的企業。盈峰環境原名上風高科,前身是創辦於1974年的上虞風機廠,原本主營的是風機、電磁線等業務。

轉變始於三年前的夏天。

2017年5月,國內裝備巨頭中聯重科(000157.SZ)的混改在經歷兩輪角逐、歷時近一年後塵埃落定。彼時,中聯重科表示,擬將全資子公司“中聯環境”80%股權,以116億元價格轉讓給4家受讓方,中聯重科只保留餘下20%股權。

據悉,環境產業、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曾是中聯重科的三大支柱業務。該次轉讓的中聯環境負責環境產業板塊,涵蓋了環衛機械及環境治理等業務,轉讓前一年度實現了56億元營收和7.55億元利潤。

接盤的4家受讓方也都來頭不小。斥資近74億元拿下51%中聯環境股權的盈峰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盈峰控股”),為盈峰環境第一大股東。

而盈峰控股和盈峰環境的實控人,均為以美的集團“少東家”身份被外界熟知的何劍鋒,其父何享健為美的集團實控人。在2019胡潤百富榜中,何享健、何劍鋒父子以1800億元的財富排名第四。

其餘29%的中聯環境股權,則被聯想旗下的弘創投資(21.55%),粵民投旗下的粵民投盈聯(4%)和前東方證券資管高層創立的綠聯君(3.45%),收入囊中。

約兩年前,中聯環境這塊碩大的資產,開始被裝入盈峰環境。

2018年7月,彼時市值不足百億元的盈峰環境,發佈重大資產重組公告稱,公司將向中聯環境股東定增152.5億元,購買後者所持有的中聯環境100%股權。

2019年1月,盈峰環境向中聯環境股東寧波盈峰(盈峰控股全資子公司)、中聯重科、弘創投資、粵民投盈聯、綠聯君等8名對象,非公開發行19.96億股,作價152.5億元,最終完成對中聯環境的收購。

至此,環衛業務成為盈峰環境的核心主營,“智慧環衛”也成為盈峰環境年報中的高頻詞彙。

併購增厚業績

完成收購後,盈峰環境一躍成為國內重要的環衛裝備企業。

盈峰環境稱,公司智慧環衛業務,融合運用5G、AI、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為客戶在新能源無人駕駛、生活垃圾分類等領域,提供全生命週期解決方案和平臺運營服務。

盈峰環境方面向記者表示,“現在我們的主業很清晰,就是想做環衛這塊市場,具體就是環衛裝備和環衛服務。實際上2019年,我們已經把原有的風機、環境治理等業務剝離了一部分,把公司主業聚焦在有競爭優勢的智慧環衛上來。”

在中聯環境進入盈峰環境體系的2018年,盈峰環境的環衛裝備業務確實保持了增長態勢,當年實現銷量約2.27萬臺,同比增長約20%,高於行業17%的增速。由此,盈峰環境轉型成為國內環衛服務行業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這一切成績,自然都離不開盈峰環境的實控人何劍鋒,及其資本平臺盈峰控股。

“盈峰控股是何劍峰獨立做的一個公司,投資方面的業務已經做得很大了,其以很有吸引力的機制匯聚了一批人才。”深圳前海孚威基金董事長劉國宏向記者表示,盈峰(控股)一方面是做股權和股票投資,做得很成功;另一方面也在做新產業方向的投資,已經控(股)了幾家上市公司,盈峰環境就是其中之一。

劉國宏認為,盈峰環境的佈局和賽道選擇都是非常好的。在他看來,何劍峰很有眼光,也很有想法,前瞻佈局了環保行業的很多前沿科技,進行卡位。比如,盈峰環境就嫁接了一批國際先進的環保裝備和水處理方面技術,在國內是比較領先的。

盈峰環境方面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其環衛方面的業務還是不錯的,主要因為中聯環境在被收購之前,環衛設備已經做得很好了。中聯環境在中聯重科旗下時,就是獨立運作的,現在在盈峰體系內同樣如此。

該人士進一步講道,“我們是控股、投資型企業,對所有併購的企業,會從財務和企業文化兩方面去管控;其餘如管理、人員、銷售、研發等,全都不干預,因為有利潤承諾。因此,中聯環境還保持著自己原有的特色。”

當然,併購中聯環境對於盈峰環境最直接的影響,還要數“體量”的增加。收購之前的三年間,盈峰環境營收在30億~50億元之間,淨利潤在1億~4億元之間。而在中聯環境首次並表的2018年,盈峰環境的營收猛增至130.45億元,淨利潤為13.58億元,均有數倍增加。

“後遺症”隱現

不過,風光的表面之下也有暗礁,最顯眼的就是鉅額的商譽。

截至2019年末,盈峰環境商譽近62億元,佔淨資產約40%。其中約57億元商譽是由於併購中聯環境所帶來的,佔比超九成。雖然2018年、2019年,中聯環境分別實現扣非淨利潤11.05億元、12.64億元,完成利潤承諾。

不過對於2020年度14.95億元的業績承諾,能否實現仍是個未知數。盈峰環境方面近期向記者表示,目前還不好說,因為環衛行業和國家政策及各個方面都是息息相關的,具體要看中聯環境做得怎麼樣。如果2020年業績承諾未完成,就會計提商譽。

除了商譽之外,盈峰環境的現金流和應收賬款問題同樣值得關注。

近年來,雖然盈峰環境“紙面利潤”持續增長,但反映其自身造血能力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卻連年流出,且在上述併購後有擴大趨勢。在2016年時,盈峰環境經營活動現金流為-2.13億元,2017年擴大至-5.92億元,在2018年和2019年1~9月,則分別為-11.51億元和-7.31億元。

在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為負的同時,盈峰環境手上的應收賬款則居高不下。其應收賬款規模由2016年的13億元,增至2019年的逾51億元。2019年年報顯示,當期盈峰環境的應收賬款和長期應收款,合計壞賬準備金額近5億元。

盈峰環境方面向記者表示,“我們催收應收賬款的力度比往年大了很多,專門為此成立了催收組,設立了(回款)獎勵,還提起了相關訴訟。同時,我們從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對客戶做了風險劃分,高風險客戶已經拒絕合作了,也沒有像之前那樣大量去進行賒銷。”

在加大回款力度、控制庫存、貼現手頭票據和應收賬款融資等一系列加強管理和財務緊急回血操作的配合下,2019年盈峰環境經營活動現金流實現流入14.85億元。然而,越過年報的敏感時間點後,2020年一季度,該指標再次變成負值,為-1.45億元。

劉國宏對此表示,長期看環衛行業前景是沒問題的,市場需求很大。不過國內環保產業還沒有完全實現市場化,尤其是民企去做環保,往往要在夾縫中生存。並不像家電產業,只要產品好,就能迅速佔領市場。

他進一步解釋道,這兩年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環衛行業是條塊分割的。該行業過去門檻不高,基本上都是靠關係,或者承襲下來的資源去開拓業務,市場基本上被瓜分完了。而盈峰環境新進入這個領域,除了鞏固中聯環境帶來的資源,即使有技術等方面的優勢,要快速拓展,也要付出相當大的時間成本去積累、突破。

“既有的市場已經被蠶食乾淨了,開拓市場需要成本,這也是盈峰環境現金流不好的一個原因。盈峰環境要形成自己的行業地位和影響力,還需假以時日。”劉國宏說道。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併購中聯環境帶來的近20億股限售股份,已開啟解禁潮。第一波8.58億股已於近期解禁,未來兩年多,還將陸續會有逾11億股解禁。

劉國宏認為,限售股解禁方面,中聯重科有一部分可能是要實現退出,套現走人的;當時參與競爭的股權投資機構,也可能會離場。而盈峰控股不排除會部分套現,但考慮到盈峰環境作為其一個戰略平臺,套現走人的情況基本上是不可能發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