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破千億,阿里雲的神龍之路

據CB Insights數據,截止8月全球獨角獸公司數量為488家,這些公司的總估值達到了驚人的1.524萬億美元。有人會問,如何對這些公司進行估值?我們這些外行應該如何評估呢?那就要看這些互聯網公司都得到了怎樣的估值。


例如滴滴的估值是560億美元,這是一個事實上覆蓋了幾乎所有國人打車出行的應用,已經是全國不可或缺的APP。並且滴滴剛剛宣佈實現當日訂單額超過5000萬元,這就是支撐其估值的因素之一。


那麼,在背後支撐我國互聯網,覆蓋全行業的雲計算公司,估值又是多少呢?最新的雲計算里程碑是——阿里雲估值首次超過千億美元!8月20日,阿里巴巴發佈了2021財年Q1財報,阿里雲Q1營收達到123.45億美元,這個驕人的業績得到了華爾街的一致好評。在高盛的最新預測中,阿里雲將在2022財年實現867億元收入,並基於此重新調整了阿里雲的估值。

估值破千億,阿里雲的神龍之路


高盛在對阿里巴巴最新的評估報告中,將阿里雲的估值從930億美元上調至1238億美元,摩根大通同樣將阿里雲的估值調至千億美元左右,等於中國雲計算的一號選手估值正式超過千億美元。原因是華爾街認為阿里雲在本季度保持了強勁增長,這與中國企業積極上雲的結構性需求密切相關。

估值破千億,阿里雲的神龍之路

這個估值量級意味著什麼?一個提供雲計算的阿里雲的估值,就能頂的上滴滴(出行)+快手(視頻)+大疆(無人機)+瓜子(二手車)+猿輔導(教育培訓)+商湯(人工智能)+自如(居住)等多個行業的估值,這說明,除了支付之外,雲計算行業已然成為全行業創業的基石了。


用這個估值計算,阿里雲的確走到了一個了不得的地位。畢竟在2020年5月底,阿里雲的最新估值還是770億美元,等到7月中旬,阿里雲估值變成930億美元,等到8月下旬,估值就已經達到1238億美元。這證明在全球流動性氾濫的情況下,全球資金越發看好核心科技類資產。


2020年,在全球雲計算市場上,前四名分別是亞馬遜(電商,45%)、微軟(軟件,17.9%)、阿里(電商,9.1%)和谷歌(搜索,5.3%)和其他。IBM作為智慧城市的倡導者,只能算一個披荊斬棘培育市場的先行者,但是全球雲計算市場最大體量的參與者贏家,可以算明顯是興風作浪的亞馬遜;在中國最大的雲計算公司,自然是乘風破浪的阿里雲。


為什麼阿里雲可以乘風破浪?

因為阿里雲誕生在最豐沃的土壤——電商,也選對了正確的戰略定位——雲是基礎設施。

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執行官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會(SES San Jose 2006)上首次提出"雲計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同一年裡,Amazon Web Services (AWS)在2006年 建立,在全球範圍內,將雲計算推向了商業化之路。中國僅僅晚了3年,2009年,阿里雲在從電商業務中孵化成立。


阿里雲之所以能乘風破浪,是因為他跟亞馬遜一樣,擁有自己的「戰略縱深」,或者叫主業縱深,也就是在自己的商業體系內形成了閉環,實現以戰養戰,在孕育之初就得到了海量的用戶,充足的起家資源,以及實戰的經驗積累。比如每次促銷(如雙十一)都是一次對雲計算的練級,增長大量經驗,能夠實現快速迭代升級,戰勝了擁有行業縱深(IBM)和技術縱深(Google)的競爭者。


阿里的勝利,要從為什麼我們需要雲計算開始說起。


對於企業來說,自建機房太麻煩太複雜了。從2000年開始,無論大小企業,都逃不開機房的麻煩事。自建機房要提供穩定電力、購買IT設備,搭建網絡環境,安裝恆溫恆溼空調,配置安全防護,完成行政報批,工作複雜,工期漫長,動輒就要一年。


如果把服務器託管在IDC機房,機房由機房運營方來提供,通過遠程連接來控制服務器,安裝部署服務看起來很好;但通過網絡運維也比較複雜;而且關鍵設備和數據放在第三方機房裡,企業用戶擔心也是很正常的。

估值破千億,阿里雲的神龍之路


終於有一天,革命性的技術突破來臨了。虛擬化是雲計算技術的基礎,也是雲計算發展的催化劑。虛擬化是指將一臺計算機虛擬為多臺虛擬機,而虛擬機可以安裝不同的操作系統,共享計算機的網絡,分享計算機的CPU、內存和存儲,就跟我們常用的VMWare虛擬機一樣。比如阿里就在2019年雙十一的時候,把所有核心繫統都放在了公有云上,證明了公有云的穩定和可靠。

估值破千億,阿里雲的神龍之路


有了虛擬化技術的支持後,我們購買的就不是傳統物理服務器,而是直接購買計算資源、網絡資源和存儲資源,雲計算公司都由此誕生。而且按照交付模式的不同,雲計算分為IaaS(基礎設施)、PaaS(平臺即服務)、FaaS(函數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比如人臉識別、智能語音等)。


所以,相比AWS和阿里雲,IBM、微軟、谷歌在雲計算起步之初,在賽道上落後了一大步。IBM做的是基於物理機的虛擬化;微軟做的是操作系統層面的虛擬化,谷歌做的是容器、SaaS層面的應用。


而阿里雲選擇了正確的方向,在10多年前,認定了雲是新基礎設施這個大方向戰略,成為千萬個個體商戶和賣家的基礎設施提供者,從電商平臺到業務應用,再到基礎架構,將雲計算便捷地提供給海量的企業和個人用戶使用。


一朵經過驗證的雲

市場份額印證了"基礎設施"這一出發點的正確性。在阿里經濟體的協同效應下,阿里雲不斷經歷著商業實戰考驗,成為一朵"經過驗證的雲",技術和產品日趨成熟。

阿里雲之所以能乘風破浪,是因為他跟亞馬遜一樣,擁有自己的「戰略縱深」,或者叫主業縱深,也就是在自己的商業體系內形成了閉環,實現以戰養戰,在孕育之初就得到了海量的用戶,充足的起家資源,以及實戰的經驗積累。比如每次促銷(如雙十一)都是一次對雲計算的練級,增長大量經驗,能夠實現快速迭代升級,戰勝了擁有行業縱深(IBM)和技術縱深(Google)的競爭者。


這幾年我們買火車票越來越方便了,大家可能都忘記了早年徹夜排隊的恐懼,也忘記了12306剛剛建成時,需要用各種搶票軟件搶票,無論是刷新卡頓還是餘票顯示,都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是因為12306在春運期間,就是中國流量最大、訪問量最高、刷新最頻繁的網站;但是12306也不可能僅僅為了解決春運的流量洪峰,就自行建設海量的算力,如果這樣,大量的算力就白白閒置了。


所以在2015年,12306開始用阿里的公有云做餘票查詢,將這部分間歇的、突發性的流量,在春運期間分配到阿里公有云上,由阿里遍佈全球的CDN節點和120T帶寬,來承載廣大人民查詢餘票的需求,當用戶完成餘票查詢開始購票時,再將鏈路轉到12306自有的服務器上,有效降低了12306網站遭遇的併發壓力,所以這幾年我們的購票體驗才能越來越好。


2019年,天貓雙11再次刷新了世界紀錄,訂單峰值達到54.4萬筆/秒,單日數據處理量達到970PB。阿里把所有核心繫統放在公有云上運行,意味著阿里所有的核心繫統業務應用都已經雲化、容器化、微服務化,消息隊列、緩存技術都進行了創新和調優,並且使用了創新的RDMS技術來實現計算和存儲分離,這才能取得輝煌戰績。

估值破千億,阿里雲的神龍之路


在疫情穩定後的復工潮到來時,釘釘的後臺系統峰值流量不斷突破記錄,而阿里雲連續給釘釘擴容了十幾萬臺雲服務器,最快的時候,釘釘在2小時內新增部署了超過1萬臺雲服務器。在這種關鍵時刻,一分一秒都至關重要,都意味著貨真價實的市場佔有率,都意味著協助企業快速復工復產。只要點下鼠標,支付費用,就可以在幾分鐘內部署一臺雲服務器,雲計算成為了像水、電、煤氣一樣的基礎設施。以阿里云為根基的釘釘,也擁有了更高的彈性、性能和發展空間。


「雲是基礎設施」才是正確的戰略發展方向。市場佔有率就是最有力的證明。並且阿里雲勝在能夠以戰養戰,不斷練兵。在流量洪峰的壓力考驗下,一邊發現問題,一邊解決問題,雲技術才會越來越完善。


這幾年我們買火車票越來越方便了,大家可能都忘記了早年徹夜排隊的恐懼,也忘記了12306剛剛建成時,需要用各種搶票軟件搶票,無論是刷新卡頓還是餘票顯示,都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是因為12306在春運期間,就是中國流量最大、訪問量最高、刷新最頻繁的網站;但是12306也不可能僅僅為了解決春運的流量洪峰,就自行建設海量的算力,如果這樣,大量的算力就白白閒置了。


所以在2015年,12306開始用阿里的公有云做餘票查詢,將這部分間歇的、突發性的流量,在春運期間分配到阿里公有云上,由阿里遍佈全球的CDN節點和120T帶寬,來承載廣大人民查詢餘票的需求,當用戶完成餘票查詢開始購票時,再將鏈路轉到12306自有的服務器上,有效降低了12306網站遭遇的併發壓力,所以這幾年我們的購票體驗才能越來越好。


雲計算的未來:從量變到質變

雲計算作為基礎設施,需要服務於所有用戶,這些用戶並不僅僅侷限於世界500強,還有數不勝數的中小型企業以及個人用戶。隨著雲計算的全面鋪開,全球雲計算的最大趨勢,已經從給中小用戶提供公有云,變成了傳統大企業全面上雲。在這些量變的基礎上,我們終於迎來了一個新時代——雲計算作為基礎設施,越發物美價廉正在變得越來越易用,使用門檻逐步降低。這就是從量變到質變。


每個傳統大型企業都有沉重的IT系統歷史包袱,有複雜的管理機制和不同的組織架構,都需要建立自己的私有云,滿足公司內部安全和管理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將伴隨著海量的投資和人才的聚集,雲計算行業也將更加繁榮。所以,雲計算的發展,又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


在新的轉折點下,阿里雲找到了再生長的三大方向:「做深基礎」,也就是基於飛天操作系統向下延伸,自研設計神龍服務器、芯片、網卡、存儲等硬件;「做厚中臺」,將釘釘這種面向企業和個人用戶的新型操作系統與阿里雲進行深度融合,實現雲釘一體;「做強生態」基於雲和釘釘,構建一個繁榮的應用服務生態。在夯實了「雲是基礎設施」這個基礎之後,阿里開始在雲上種植SaaS服務了,這就是全球雲計算行業的下一個賽道。


目前,釘釘用戶數已突破3億,企業組織數突破1500萬家,為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阿里雲在全球佔有率已經達到9.1%,各大企業客戶已經開始基於雲和釘釘,開發了數十萬種企業應用,構建了繁榮的開發者生態。在快速發展的大時代裡,當水、電、氣、物流、4G網絡、智能手機都走入尋常百姓家的時候,這些高科技公司也在不斷進化,向廣大用戶提供了新的基礎設施,而同時,也製造了更大的戰略縱深,獲得了更大的市場佔有率。


畢竟,現在高盛對阿里雲的估值,是建立在IaaS公有云同類業務上的,參照了AWS的商業模式;但AWS並沒有釘釘,只能單純向用戶提供雲基礎設施;而阿里雲,既擁有電商業務、支付業務這樣的戰略縱深,又擁有釘釘這樣能夠觸及員工的超級武器;通過雲釘一體,實現阿里雲上到業務下到員工的延伸。


如今,未來世界可能只有五朵雲,我國的雲公司,又能否佔據幾個席位呢?

——阿里雲已經成功躋身至全球雲計算3A陣營(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里雲)已經拿到了一個席位,而什麼時候阿里雲能問鼎兵器榜榜首呢?

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共同見證阿里雲的神龍之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