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還在喝骨頭湯?這些誤區會影響骨折癒合

骨折的病人,往往需要很長時間進行康復鍛鍊,不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病人在康復期間都會採納一些錯誤的康復治療方法,如:多喝骨頭湯等等。這些方法不僅無法促進病人恢復,甚至會起反效果。今天我就給大家總結一下目前普遍存在的康復誤區。

骨折還在喝骨頭湯?這些誤區會影響骨折癒合


誤區1:按摩或熱療可以止痛化瘀

後果:引起腫脹

對於急性外傷或手術後的患者,會選擇在局部進行按摩或做些熱敷,誤認為這樣可活血化瘀止痛。但這樣做,很容易導致患者受傷處異常腫脹疼痛,嚴重者甚至出現血管神經損傷,影響恢復。

一般受傷後24小時內,較大手術後72小時內,是不宜在創傷局部按摩和熱療的。因為此期是急性炎症水腫期,創傷局部揉按和熱療不利組織修復,會影響下一步的治療。在急性創傷後應立即制動,冰敷,送到醫院,由醫生予以專業的處置。

誤區2:石膏固定應當不動

後果:關節功能障礙

骨折患者的初期重要治療步驟是固定以利於骨痂生長,石膏固定是常用的外固定方式。許多人誤認為石膏固定就是不能動。這是非常不正確的,若長期制動,將為患者帶來諸如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甚至血栓等併發症。

因此,骨折病人復位固定好後,凡是未損傷的鄰近關節均要活動。例如,手臂骨折,可以採用“握拳—鬆手—握拳”的方法活動。對於獲得充分內固定的患者,可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患處循序漸進的系統康復訓練。

骨折還在喝骨頭湯?這些誤區會影響骨折癒合


誤區3:骨折病人最好長期臥床

後果:導致血栓甚至有致死風險

“傷筋動骨一百天,骨折需臥床靜養”是句老話,也是人們對骨折問題最大的誤區。“骨折或手術後是需要相對制動的,但不等於人們誤認為的完全不動。”尤其是年老體弱的骨折患者,往往因體弱而更加缺乏運動,這都可導致一系列的臥床併發症。

臥床併發症有很多,心肺功能下降、肺部感染等內臟系統疾病,血栓、泌尿系感染等循環系統疾病,食慾下降、便秘等消化系統疾病,都是常見的併發症。另外還可能導致壓瘡、骨質疏鬆、肌肉萎縮無力,引起體質虛弱、痛閾下降、情緒低落等,從而影響恢復。

誤區4:盲目大量補鈣

後果:有導致血鈣增高的潛在危險 鈣是構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為骨折後多補充鈣質能加速斷骨的癒合。但事實上這是多數人認識上的一個誤區,骨折病人並不缺鈣,即使是骨質疏鬆性骨折也不能亂補,保持中等的鈣攝入即可。對於骨折患者首先要度過的是骨痂形成期,骨痂的過度鈣化將影響愈後的功能,並且,增加鈣的攝入量並不能加速斷骨的癒合。

而對於長期臥床的骨折病人,還有引起血鈣增高的潛在危險。對於骨折病人來講,只要根據病情和按醫生的囑咐,加強功能鍛鍊和儘早活動,就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利用,加速骨的癒合,尤其是對於骨折後臥床期間的病人,盲目補鈣反而有害。

骨折還在喝骨頭湯?這些誤區會影響骨折癒合


誤區5:骨折患者因行動不便少喝水

後果:有誘發結石、泌尿系感染的風險 臥床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盆骨及下肢骨折的病人,行動十分不便,因此就儘量少喝水,以減少小便的次數。

如此雖然小便次數減少,但更大的麻煩產生了,如臥床病人活動少,腸蠕動減弱,再加上飲水減少,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結,長期臥床,小便瀦留,也容易誘發尿路結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臥床的骨折病人千萬不能少喝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