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明白了這幾點,我不再揪著原生家庭的痛

01

曾經看過一句話,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但可以選擇怎樣的生活。

最近隨著電視劇《都挺好》的熱播,原生家庭這個話題走進了人們的視野,蘇明玉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財政自由,繼而改善了與家人對立的關係,最終選擇辭職陪伴父親的晚年。

蘇明玉的痛我特別能理解,其實她內心特別渴望親情,雖然她總說蘇家的事和她沒關係,但親情是打斷骨頭還連著筋的血緣情,每次家人有困難,她還是不忍心不管。

想明白了這幾點,我不再揪著原生家庭的痛

想明白了這幾點,我不再揪著原生家庭的痛


之前火了一段時間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中明蘭的原生家庭狀況:

父親不愛,母親早喪,大娘子不關心,小娘打壓,不是祖母,估計她的小命早就不保

成年後的她,處處隱忍,但最終她還是原諒了墨蘭和盛家欺負過她的人。

在明蘭的心裡,母親的死是一道過不去的坎,但人不能一輩子站在原點,那個年代,家族是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和過去死磕,就是家族的罪人。

想明白了這幾點,我不再揪著原生家庭的痛

想明白了這幾點,我不再揪著原生家庭的痛


02

再說說我的家庭吧。

我的父親,典型的重男輕女。生了兩個姐姐和我後,堅定要生個兒子,於是有了我的弟弟。

弟弟的成長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從小到大,沒幹過任何重的體力活。畢業後考取了駕照,家裡給他買了車,之後安排了份穩定的工作,婚前,在小縣城全款買了房。

而姐姐呢,出嫁也就各自五萬元的嫁妝,買房想讓父親贊助些,父親說他退休了,沒有餘錢。

想明白了這幾點,我不再揪著原生家庭的痛


父親是個不怎麼會講話的人,每每說話特別傷人自尊。在過去的這麼多年,我幾乎很少和他溝通。以至於我懷疑自己缺少父愛,在婚戀方面更傾向於大自己幾歲的男性。

平時和姐姐溝通的比較多,她們心態好,經常開導我。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原生家庭的痛也慢慢釋懷了,作為成年人,明白了活著的不容易,也漸漸想明白了這幾點:

揪著過去,就是折磨自己

因為愛才會恨。

本質上我還是愛著這個家的,畢竟他們養育我這麼大,特別是物資匱乏的年代,我沒被餓死,凍死。供我讀了大學,讓我接受了高等教育,有了自給自足的生活。

如果我揪著這點成長的不公平,那一輩子我都沒法讓心迴歸這個家庭。最終累的是我,邊緣化的還是我。

父母的老觀念,具有歷史性,光靠我的力量無法改變。

在生活中我特別羨慕獨生子女,在人生的每個關鍵點,都有他們的陪伴。而我,永遠是被遺忘的角落。

父母的眼裡,永遠關注的是弟弟的喜怒哀樂,因為他是男孩,所有的財產是他的;因為他是男孩,所有的煩惱都不是負擔,父母來解決;因為他是男孩,所有的愛,他都應該得到。

可縱使我再和他們理論,一節節的思想課上下來,他們依然如故。他們申辯,身邊不是獨生子女的家庭都這樣,我們也不是特例。

無法改變,就去適應,或者自己努力。

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也在摸著石頭過河,何必苛責。

母親結婚比較早,自己的玩心還沒收時就已婚。不懂得哺育孩子、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很多時候,是姥姥幫助她怎麼照顧孩子。

以前我在埋怨他們做的不好,那試想當我成為一個母親,是不是也可以努力做到最好,讓自己的子女滿意呢?

原生家庭哪有那麼完美,哪個家庭沒有不如意?何必那麼嚴格別人,寬待自己。

父母沒法選擇,童年不再回去。

記得《歡樂頌》裡樊勝美也是個深受原生家庭傷害的女孩,她漂亮,可一直嫁不出去。家庭拖累重的她,沒人敢接納她。但沒辦法,她沒得選擇,她與父母沒法剪斷親屬關係。法律上也不認可解除此種親屬關係。

03

人這一世,沒有彩排,都是現場直播。唯一的路只有向前。

想明白了這幾點,我不再揪著原生家庭的痛


希望深受原生家庭之痛的你也能及時走出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