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的出路在何方?如何才能办成名校?

农村教育守望者


在今天社会形式下,一个农村小学想办成为一所名校,难度太大了。以我们地区为例,现在的农村学校的校舍和教学设备都比市里的学校配备的齐全。老师由于学生少,也基本够用,但是办成名校的微乎其微。

本人曾经也是乡镇学校的中心校校长,管理四五所中小学,教师二百多人,依据我十年的校长经验,要想成为名校至少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因为这是办学之本,质量落后,学生流失严重,都进城了,还办啥名校了。至于如何抓好办学质量在此就不多碎谈。

二、日常规范管理要到位。学校的日常规范管理范围很广,总体来说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面。何为面?一个家长,一个学生来到你的学习,首先看到的是三个面。第一个面是校容校貌,校园建设是否到位,从家长一进校门时,在心里就开始评估自己孩子的学校怎样了。绿化、操场、宣传栏、功能区……,那得规规整整,没有一片纸,一个杂物,像花园一样。干净整洁要求没有死角。这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的体现,孩子不扔纸袋,说明行为习惯好。第二个面是教师的精神面貌好。工作热情高,办公室里办公秩序好;课堂里教学规范高效;对待访客热情好客。第三个面是学生课上课下一个样。课上学习兴趣高,课下活动有序,丰富多彩。不论家长什么时候来,偷看也好,进屋听课也好,常态化管理都是如此。课上书声琅琅,课下走廊安静有序,学生体质好。

三、学校文化要有魂。一所学校发展,要有明确的办学规划和办学目标。这要求学校得有眼界开阔的校长,专业拔尖的副校长和主任,还得有老中青教科研团体。这样的学校才能挖掘出符合农村特色和实际的办学特色来。

四、加强教师的培训。把培训落实到实处,少些文本上的形式主义,多些课堂内外的实战探讨演练。

没有引经据典,也没有考究辞藻,就是实在说一下自己的体会。其实这么多年的校长经历,我认为想把学校建成名校是好的愿望和追求,但是实现起来太难了,莫不如扎扎实实定一个实际的目标,保住生源,得到家长的认可,成为一个有特色的学校更容易些。我一个乡镇学校的校长,曾经代表地区到省里交流过两次经验,但是我管理的学校只能是有点特色,无法成为名校。

加油!农村教育靠我们去奋斗!


家有上学郎


农村教育一般属于基础教育。

关键重基础。

规范办学要遵照基础,

培养学生能力要夯实基础,

除此以外,要抓住三个一。

首先,要坚信,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校长的眼光和理念决定着学校的高度,决定着老师的素养,决定着学生的成长方向。20年前,我在农村小学工作了10年,当时的校长极其富有学识和眼光。他重视年轻老师的成长,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有年轻老师,外出的学习培训是年轻老师,特色活动的组织由年轻老师完成。他调动全校开展科研,参与市教育课题研究,定期请专家来给老师们讲课,参加市县组织的课题研究的相关比赛。毫不夸张的说,我就是在那位校长的重视下,蜕变、成长,在工作的第1个十年,完成了从楞头青到骨干老师的跨越。

然后,要留住人才,一个好老师就是一个好品牌。

当然,老师成长了,学生自然就喜欢了,学生家长的满意率也就上去了。而且,一个好老师能够带动一个年级组或一个学科的成长。

最后,要找到,一个新特色就是一张好名片。

还是说说,我工作的第一所学校。虽然地处最偏僻,但是校长开发了两个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剪纸和蔬菜生长基地,成为了全县有名的农村学校。校长先是找到有剪纸绝活的陈老师,由陈老师带动一个特长班的学生学习,业余时候陈老师在给年轻老师上课,教他们剪纸。这样,一所学校里就有大量为剪纸而疯狂的人,学生喜爱,老师痴迷,全民剪纸,自然成果喜人。

蔬菜生长基地怎么做的呢?农村学校有大量的自留地。有多少个班,学校就把土地平均分给各个班。每个班承包一小块。可以自己选中喜欢的蔬菜品种。一到冬天,蔬菜满园,白菜、萝卜、胡萝卜,绿油油,青葱葱,煞是好看。既成为了学校的一道风景,又给学生的餐桌上添上了有机蔬菜,还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多余的蔬菜,学校组织食堂工人腌制、晾晒,还做成了蔬菜品牌,销往县城。

这样的校本课程实践是成功的,仅供大家参考。


田老师的语文课


农村教育的出路在何方?如何办成名校?不论农村教育的发展,还是成为名校,都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有众多生源,二是有优质的教师资源,三是有优质的办学条件。这三个基本条件之中又包含有多方面的要素,而且涉及很多非教育系统的原因,如国家政策、社会发展、个人认识和经济水平等。

众多生源是办学的基本条件,没有学生或学生数量不多,学校连生存都难以维持,又如何谈到发展。特别是缺少优质生源,教学质量难以整体提高。而现实中,广大农村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农村的人举家迁入城市,或有大量的农民,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携妻带子临时居住城市,再加之前些年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大多农村学校学生数量急剧减少,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就更谈不上了。所以农村学校的日益衰落正是农村日益衰败的表现。想要发展农村学校,必先振兴农村和农业,让大量人口回流和减少外出务工。而振兴农村和农业的出路在于在本地增加农民就业渠道,除了利用土地种殖、养殖,还要大力扶持农村产业,鼓励农民办各种类型的企业组织,在资金、税务、土地、价格、市场、水暖电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减免,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既能本人致富,又能安排一部分人就业。鼓励各界各地有识之士到农村兴办各类企业,国家同样给予大力扶持,安排大量农民本地就业。

优质教师资源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第二个基本条件。如何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一是教学条件、环境要跟上,二是工资待遇和诸如生活补助、交通补助、书报通讯补助等福利待遇要比城市和条件较好的地方的教师要高一些,三是整体上提高教师地位和教师待遇。四是当然也更需要教师不断增强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是学校校长对一所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优质的办学条件,包括校舍、教学实施、设备、环境等,是留住学生和优秀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通过校安工程、远程教育、均衡发展等项目,不断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但农村学校在软件配置方面还有很多薄弱之处。如有些学校没配备门卫、厨师,有些学校缺水、交通不便等,影响教师的安全和吃饭等问题。

总之,三个基本条件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影响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