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的钱哪来的?凭什么有些国家「捐」的多,有些「捐」的少?

联合国的钱哪来的?凭什么有些国家「捐」的多,有些「捐」的少?

各国政府每年都会编列预算,用以支应开销与各项建设;而作为「政府的政府」,联合国自然也有类似的财政与预算机制,方能顺利运营(和支付庞大的员工薪资与福利)。不过,主权国家政府可以征税,有国营事业赚取收入,甚至可以透过私有化(变卖)国家资产来筹措资金,那名义上属于「非营利机构」的联合国,钱究竟是怎么来的?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表面齐心协力为世界,实则为钱反目的联合国机构们〉稍微有提及 UN 的经费规划,不过那篇主要在吐槽;本文旨在详细介绍联合国的预算,以及从当前的分配比例,大致可以观察出哪些重点议题,及其在议题设定与国际社会上所占的比重。

先说说钱怎么来的:靠各国「缴纳会费」。联合国体系下共 193 个会员国,既然入会,就需分担开销,共同维护世界的稳定(权力斗争)与发展(尔虞我诈)。那可能有人好奇会问,如果不乖乖付钱会怎样?老实说也不怎样,顶多就丧失投票权而已。根据联合国章程第 19 条,会员国的应付会费若拖欠超过一个UN的预算年度(2 年),则取消其在大会(Gerenal Assembly)的表决权。除此之外的后果,大概就是国际声誉受损,秘书长出来「谴责」一下。

基本上,联合国每 2 年开会决定一次预算规划,从最近一次的缴费状况来看,美国依然稳坐联合国金主爸爸的角色(虽然每次都拖欠很久才交钱),2017 年美国共批准了超过 100 亿美金注入联合国的日常运营,其次依序为德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如下图)。除了国家之外,联合国也接受例如欧盟理事会投入的 27 亿美金、比尔盖兹基金会捐赠的 3 亿美金等,这些来自非国家单位的贡献占 UN 整体财政收入约 26%,也可谓不无小补。

联合国的钱哪来的?凭什么有些国家「捐」的多,有些「捐」的少?

至于,究竟每个国家该分担多少义务款项(mandatory payments),这又是个敏感的问题,牵涉到公平正义的考虑与合理性的评估。联合国使用一套复杂的公式去计算各国的应分担比例,理论上把握四大原则: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总数、债务负担,以及最低应负额或特别免除条件。以下我们借用澳洲与孟加拉国的例子来做解释:

第一步,先来衡量国民总收入(GNI),该国的收入占全世界居民总收入的百分比(经过汇率调整),例如澳洲在 2017 年占 1.838%,而孟加拉国占全球仅 0.2%。

第二步,取得债务负担的状况,剔除私部门的债务,纯粹考虑政府外债占全球公部门总外债额度的比例,去调整前一步的数据。此时我们可以将澳洲所占份额调高至 1.853%,孟加拉国调低为 0.197%。

第三步,调整贫富差距的权重,让富国分担多一点点,穷国少负担一些。澳洲因此变成 2.217%,孟加拉国再降至 0.054%。

第四步,最低分担额的规定:每个会员国至少得负责总预算十万分之一(0.001%)的份额,而澳洲(2.217%)与孟加拉国(0.054%)都在基线之上,故不做更动。

第五步,由于 UN 实在太政治正确了,对于最不发达国家(LDC)必须提供更多的保障,以符合正义原则。只要在 LDC 名单上的国家,最高负担额仅需万分之一(0.01%)即可,而孟加拉国符合资格,故分担比例直接降为 0.01%。

第六步,有最低门坎自然也有最高限制,UN 任一成员国最多只需支付总预算的 22%,目前也只有美国达到这个标准,本例中的澳洲和孟加拉国都不需做更动。

联合国的钱哪来的?凭什么有些国家「捐」的多,有些「捐」的少?

最后一步,再与该国前 3 年的表现(和负担额度)加权平均,用意应该是避免该国当年度特殊的财政或货币政策造成的偏差,故澳洲再提高至 2.337%,孟加拉国继续适用 LDC 名单维持在 0.01%。

至此大功告成,假设对 2017 至 2018 年提出的总预算是 100 块,澳洲政府就须缴纳 2.337 元,而孟加拉国则需付出 0.01 元。

实际上,UN 在 2017 年总共募集到 532 亿多美金,其中 86% 进到了主要的 12 个下辖机构中,它们分别是:维和部队(83 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66 亿)、世界粮食计划署(64 亿)、联合国秘书处常规预算(54 亿)、联合国发展计划署(52 亿)、难民署(42 亿)、世界卫生组织(28 亿)、国际移民组织(16 亿)、泛美卫生组织(14 亿)、农粮组织(13 亿)、巴勒斯坦难民专门机构(12 亿)、联合国人口基金(12 亿)⋯⋯这些单位除了工作量大、职员(食客)众多之外,所触及的议题,不难发现都是当今较为「热门」的领域(或者说是国际政治角力后,被强调要优先发展的项目),而这些组织单位的领导层人事争夺,也往往反映强权国家在背后布局与操作的意图。

讲实在的,联合国不能算是个很富裕的机构,甚至在近几年有愈加捉襟见肘之窘迫。原因不外乎庞大的人事开销,以及层层官僚架构之下许多项目、任务并没有以最佳的预算规划和成本效益去执行,导致财政日益窘迫,项目无以为继,组织缩编与人事精简,大量晋用合约制的 consultant,乃至免费的实习生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没预算的下场,很可能就是许多重要的项目停摆,或是那些用来维和的经费一再被删减;这绝对不是好现象,但要那些高层自主减薪或放弃部份优渥的福利,恐怕更是不可能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