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气溶胶可能是新冠的传播载体,普通口罩不能有效防护

4 月 27 日,Nature 上的最新研究表明:SARS-CoV-2 有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之前已有研究证实,新冠病毒(SARS-CoV-2)可以通过人类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但我们对气溶胶传播病毒的可能性却知之甚少。

由武汉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上海环境监测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机构合作,共同在 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 “Aerodynamic analysis of SARS-CoV-2 in two Wuhan hospital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测量 2020 年 2 月和 2020 年 3 月 COVID-19 爆发期间,武汉两家医院不同区域气溶胶中病毒 RNA 的含量,研究了 SARS-CoV-2 的空气动力学性质。

最新研究:气溶胶可能是新冠的传播载体,普通口罩不能有效防护

(来源:Nature)

研究结果表明,在当时严格防控的条件下,两所医院和公共环境总体是安全的,但在患者使用的厕所中气溶胶病毒载量较高,提示患者大小便冲水过程可能是病毒气溶胶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人流聚集的超市附近和医院楼栋通道等可检出一定的气溶胶病毒载量,说明人员聚集时病毒携带者与周围人群存在潜在的气溶胶传播风险。此外,团队通过分析病房落尘样品和医护人员脱防护服区域的病毒气溶胶载量和粒径分布,首次揭示了新冠病毒气溶胶的空气动力学特征,提出了病毒气溶胶 “沉降(衣物 / 地面)—人员携带—空中扬起” 的传播模型。

一些医疗机构最初具有高浓度的病毒 RNA,但在实施严格的消毒程序后,SARS-CoV-2 的 RNA 病毒浓度降低到无法检测的水平。房间通风,开放空间,防护服消毒以及正确使用和消毒厕所区域,可以有效地限制气溶胶中 SARS-CoV-2 RNA 的浓度。

实际上在 2010 年 2 月底,吉林大学第一院就曾经通过对感染者治疗房间的空气检测发现,里面含有大量的活性病毒,而且在经过一系列的消毒措施之后,空气当中的颗粒物还是带有少量的新冠病毒。

为了更好更准的解决该问题,美国染病专家做了专项研究调查,最后发现当一立方米的空气当中 PM2.5 增加 10 微克的话,那么新冠肺炎病毒的死亡率也会相对性的提升 15%,这也反映出气溶胶和新冠肺炎发病率存在直观的联系。

在本次研究中,还测得的 SARS-CoV-2 气溶胶主要存在两个尺寸范围,一个在亚微米区域(空气动力学直径在 0.25 至 1.0μm 之间),另一个在超微米区域(空气动力学直径 > 2.5μm)。N95 型口罩对空气动力学直径≥0.3µm 的颗粒的过滤效率达到 95% 以上,但普通一次性医用口罩对 0.3μm 直径的气溶胶仅有 20%-25% 的防护效果,实际上无法提供有效保护。

最新研究:气溶胶可能是新冠的传播载体,普通口罩不能有效防护

图丨空气传播的 SARS-CoV-2 RNA 在不同气溶胶尺寸中的浓度(源自:上述论文)

就如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蓝柯曾对媒体表示,武汉疫情高峰时期,有好几万患者,医院、小区和其他开放的公共环境里检测出的气溶胶病毒载量都不高或检测不到,这说明我们的公共环境总体是安全的,不必过于恐慌,不要以为病毒会神出鬼没。但考虑到气溶胶传播有一定风险,疫情期间还是要减少人员聚集,特别在公共密闭空间例如超市、公共交通出行等要保持社交距离,加强换气通风,戴好口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