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历史上的东汉大将、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

勇敢坚强ygjq


张奂是一位悲情色彩的东汉名将,无论在其身前或身后。他虽然半生戎马,但却仕途坎坷,屡遭欺骗、构陷,这不可谓不幸。

梁冀故吏

张奂早年以布衣入仕权臣梁冀的大将军府,虽然不久后便因病去职。但在“清流”看来,他是梁冀故吏,便是梁冀党羽,因此,在梁冀被诛杀后,张奂理所应当的被“免官禁锢”。

【游戏《率土之滨》中的张奂】

在那个特殊时期,谁也不愿意与梁冀扯上关系,所以张奂没有得到任何一位旧交老友的援助。在当时,只有好友皇甫规(与张奂、段颎同为汉桓帝、灵帝朝名将,“凉州三明”之一)不避流俗,前后七次上疏举荐张奂。经过四年闲居之后,张奂方才从家中被起用。

窦武事件

汉桓帝、灵帝交接之际,张奂对羌族战事取得重要进展,大破入侵羌军,入朝受赏。

正在张奂刚入朝的前后,朝廷之中的斗争逐渐达到了最激烈的程度。外戚窦武与清流名臣陈蕃等结盟,密谋诛杀宦官。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个密谋泄露了,致使宦官找到了反击的关键。这个关键点,正是在于不与宦官合作的张奂身上。

据记载,张奂当时刚刚入京,并不清楚京中形势。而宦官想要调派他部下的大军,竟然伪造诏令,“矫制使(张)奂与少府周靖率五营士围(窦)武”,最终使得窦武自杀,陈蕃因见害,清流名士全遭迫害,或死或禁锢。

这就是著名的第二次党锢之祸,这次对于党人来说的“灭顶之灾”,让张奂心中万分歉疚。

政变之后,宦官拉拢张奂,封侯升官。但张奂痛恨自己被权宦所出卖,上疏坚辞所有封赏,并且一鼓作气,在党人禁锢之风未消的时刻(二次党锢之祸的第二年),以天有异象为名目,径直上疏灵帝,为窦武、陈蕃及窦太后申冤。

史称灵帝览奏后,“深纳(张)奂言”,但阻于宦官劝阻,才未能按照建议施行。自此之后,宦官对张奂深恶痛疾,把他改调为毫无实权的太常(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等事务)。或许是为了“赎罪”,即使被改迁官职,张奂仍与同情党人遭遇的大臣们一同举荐党人要员王畅、李膺为三公。这一举措,触怒了权宦们,最后,张奂被免去官职,禁锢回乡。

委曲求全

张奂任度辽将军时,主张对羌族和战并用,与主张武力征讨的另一位名将段颎分歧严重。在张奂被罢官驱逐回乡的同时,段颎凭借着战功及奉承宦官得到了极大的权位。他记恨张奂,企图将其从赶回凉州敦煌郡,并制造意外,杀死张奂。

张奂得到讯息后,无可奈何,只得写了一封哀求动情的奏疏,说:“小人不明,得过州将,千里委命,以情相归……孤微之人,无所告诉。如不哀怜,便为鱼肉”。段颎读信后,动了恻隐之心,这才放过了张奂。

总结张奂的三次遭遇,可以明白这位正直忠诚的将军的无奈。他正直,但却不得不哀求段颎,以保全性命;他忠诚,却被宦官利用,铸成大错。不过,张奂虽然被迫害、利用,但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纵然在党锢之后,仍不顾名位,执意拯救遭到不公命运的党人。

《左传》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张奂敢于“知耻”,勇于改过,即使从这一面来看,他都是位高节忠贞的名将,不愧“北州豪杰”之称。


浔阳咸鱼


张奂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名将,提起他的名字,很多人很陌生,但若说到他麾下的一员部将,却是无人不晓,便是三国演义中的魔王董卓。像董卓这样的魔王,在张奂面前都得毕恭毕敬。张奂究竟有什么本事,有过什么伟大的功勋,且听我细细道来。

1、属国都尉,勇破南匈奴

张奂文武双全,勇略过人。年轻时专攻《尚书》,后被举荐到朝廷,在对皇帝的问策中,勇夺第一名,可见肚子里有点墨水。后来他出任属国都尉,就是胡人居住区的军事指挥官,上任不久,就遇到大麻烦了。

公元155年,南匈奴暴发叛乱,叛军七千余人,围攻美稷与安定。南匈奴一乱,居住于此的东羌部落马上纷起响应。当时张奂在安定,他只有士兵两百人,得悉叛军来攻,他积极应战,主动出击。部下都认为他神经病,以两百人迎战七千叛军,这不是神经病是什么?

然而张奂是个战略高手,他积极争取东羌诸部落的支持,晓以利害,终于说服东羌诸首领前来归降。他指挥东羌军队,进攻南匈奴叛军,一口气打了好几仗,南匈奴叛军节节败退。叛军首领伯德见大势已去,慌忙向张奂投降。这次南匈奴的叛变,赖张奂的机智与勇敢,在谈笑之间强虏灰飞烟灭。

平定南匈奴叛乱后,东羌诸部落首领送给张奂八枚金耳环,二十匹战马。在张奂之前的八位属国都尉,都是贪得无厌之人,东羌人早熟悉汉官吏收受贿赂这一套。然而,张奂却与从不同,他说:“就算马匹有羊那么多,也绝不牵入马厩,即令黄金象小米那么多,也绝不塞入自己的腰包。”把马匹与金耳环全部退还。张奂的高风亮节,令东羌人耳目一新,心悦诚服。

2、大敌当前,张奂不动如山,在兵营中讲解儒学经典

公元158年,南匈奴再掀起反叛的高潮,叛军与乌桓、鲜卑结盟,攻击汉帝国的九个缘边郡。汉桓帝任命张奂为北中郎将(即“使匈奴中郎将”),与度辽将军陈龟共同负责平定南匈奴与乌桓的叛乱。

南匈奴叛军在首领休屠各的率领下,进攻度辽将军的驻地,放火烧了城门。城中士兵们非常恐惧,张奂神色自若,大敌当前,他却坐在军中帐营内,给弟子们讲解经典,他的镇定与勇气,很快使军中的骚动平息下来。

张奂利用南匈奴与乌桓之间的矛盾,派人秘密会见乌桓首领,利以诱之,乌桓骑兵临阵倒戈。乌桓军队突然发难,袭击南匈奴叛军,叛军首领休屠各被杀。张奂率军出城,与乌桓军队夹击南匈奴,叛军群龙无首,毫无斗志,纷纷向张奂投降。

张奂两次平定南匈奴的叛变,其手法如出一辙,就是分化瓦解敌人的同盟阵营,以夷制夷。由于张奂的杰出表现,使得南匈奴的两次叛乱都如昙花一现,很快平息。

3、威名胜过一支百战之师,不战而屈人之兵

平定南匈奴之乱后的第二年(公元159年),东汉朝廷发生政变,大将军梁冀被诛。张奂曾为梁冀的部下,故而被牵连免职。四年后,在皇甫规的七次举荐之下,张奂再次被重用,先后担任武威太守与度辽将军。在担任度辽将军的数年内,张奂的威名传遍南匈奴、乌桓与鲜卑,蛮族们对张奂很是畏惧。张奂既有军事才干,又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的拥护,故而这几年乃是北方边疆最为安宁的日子。

公元166年,由于张奂在边疆的杰出成就,朝廷升迁张奂为大司农,调回首都洛阳。张奂一离开,鲜卑马上勾结南匈奴与乌桓的叛乱分子,入寇汉帝国的缘边九郡,又与东羌部落结盟,共同攻掠武威、张掖。

朝廷猛然意识到张奂对北疆安全的重要意义,急忙令他兼任护匈奴中郎将,同时以九卿的身份,督导幽州、并州、凉州的军事以及度辽将军、乌桓校尉的管辖部队,实际上成为汉帝国北部及西北部的最高军事长官。

张奂的威名胜过一支百战之师,南匈奴及乌桓叛军听说张奂又回来了,吓得心惊肉跳,各部落首领纷纷碰头,互相劝说向张奂投降,前后归降的人数达二十万人之多。鲜卑人得知南匈奴、乌桓投降,深惧张奂,便引军出塞去了。

大神一出马,群魔逍遁无踪。这里我不禁想起孙子兵法所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张奂就是把孙子的理论玩得炉火纯青,不战而自胜。

4、平定羌乱,力主招抚

与南匈奴、乌桓、鲜卑之乱相比,羌乱更加严重,东汉帝国两百年,几乎与羌乱相始终。

公元167年,东羌先零部落进攻三辅(长安一带),击破京兆大营与雍县大营,杀死汉军一千余人。不久后,先零羌第二次发动对三辅的进攻,东汉朝廷紧急命使匈奴中郎将张奂驰援三辅。张奂接到命令之后,火速派遣两名部将率军赶赴三辅,一个是司马尹端,另一位便是大家所熟知的大名鼎鼎的董卓。尹端与董卓率军与先零羌苦战,大破先零羌,斩俘超过一万人。

不过,张奂不主张以武力手段镇压羌乱,而是力主招抚。在平羌一事上,汉桓帝最终采纳段颎的意见,以铁血手段平乱。对此,张奂的看法是:“羌人与汉人一样,皆禀承上天之气而生,所以不可杀尽,山谷广大,不能空无人烟,血流成河,将伤和致灾。”与段颎相比,他是比较有人道主义精神的。

5、错上贼船,终身遗憾

张奂是东汉晚期最杰出的将领之一,然而在浑浊不堪的政局之下,他并不能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公元168年的宫廷政变,张奂犯下了一件不可挽回的错误。

这一年,以外戚窦武为首的士人集团,决心诛杀浊气冲天的宦官集团。宦官集团打算先下手为强,当时张奂正好被征召回洛阳,对朝廷内部斗争知之甚少。宦官集团利用这点,假传圣旨让张奂统率中央军围攻窦武。张奂这次军事才能用错了地方,致使以窦武、陈蕃的士人集团改革派全部覆灭。

这绝对不是一次小错误,这是葬送东汉帝国未来的大错。这件事成为张奂一生的污点,也是他一生引以为痛的事。事后,张奂认清宦官们的真实嘴脸,义无反顾地投身对宦官集团的斗争,但是得势的宦官集团很轻松就把他打倒了,张奂被解职,返回家乡。

解职返乡之后,张奂转而钻研学问,撰写《尚书记难》三十余万字,前来听他讲学的学生多达一千多人。

张奂是东汉晚期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与皇甫规、段颎并称三大名将。此三人均是凉州人氏,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段颎字纪明,因而被时人誉为“凉州三明”。他年轻时便志同高远,崇尚气节,他曾跟友人说:“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他的所作所为,不辱没年轻时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代名将,流芳万古。

回望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守护大中华纵横捭阖的血脉精魂。欢迎关注“君山话史”。


君山话史


张奂,字然明,和皇甫规,字威明以及段纪明,他们的名字中都有明字,同时他们都在治羌过程中有很大功劳,所以他们被称为凉州三明,并且又是名将,张奂在七十八岁时去世。

公元155年,张奂被任命为安定属国都尉,张奂刚去不久,当时的南匈奴就反叛汉朝,同时羌人也在这时出兵,之后经过张奂的策划,断绝了南匈奴和羌人的联络,最终叛军投降。

到公元158年,张奂又被任命为匈奴中郎将,代表汉朝处理匈奴事情。没多久汉朝庭因为梁冀专权,最终汉桓帝在宦官的帮助下,灭了梁氏集团。因为张奂曾经做过梁冀手下的官,所以张奂也被牵连,被罢官禁锢。

后来张奂又被起用,被任命为武威郡太守,因为他的治理,当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当时的人因为张奂做了很多好事,百姓就给他立了生祠。因为张奂的政绩很高,所以张奂又被任命为度辽将军,代表大汉处理鲜卑、乌桓的事情。


公元166年和167年,先后平定南匈奴、乌桓、羌人的进攻和反叛。在公元168年,年幼的汉灵帝登基为帝,窦太后听政,而当时的宦官势力很强,所以就出现了外戚和宦官的争权的局面,而张奂也被圈入其中。

后来张奂就离开了朝廷,结束了他的为官生涯,闭门不出,和他的弟子们,研究儒学,并且写有三十万字的著作。

在公元181年,张奂七十八岁时离开人世,同时因为张奂在武威为官时的政绩,深受当地人的爱戴,所以为了纪念张奂,就给他立了很多的祠堂,以供后人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