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热点解析:外卖“菜肴包”你怎么看?又是一个热门考点

新闻回顾:

近日有媒体报道,有的外卖并不是现炒现卖,而是用一个真空菜肴包加热而成的。在一些外卖平台上销量靠前的几十家外卖门店,发现大量网红外卖店用的都是菜肴包。

这个新闻是极易出考点的,因为还没有定论,法规没有对此做法做详细规定,所以在问时候会有很大发挥空间。那就以下面这个模拟题,解析一下。

【模拟题】你对“菜肴包”的做法怎么看?

关键词:菜肴包、外卖

相关主体有:客户、店铺、外卖平台、相关部门(食品监督管理局、公安)、大众

解析:

外卖平台提供便捷的服务,特别是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更是忙碌人群的必备软件,但新闻媒体报道这件事情确实值得我们大众注意。

生产厂家提供的菜肴包,大多保质期是三个月到半年,参照的是罐头食品国标。外卖使用菜肴包,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效率,在订单大增情况下可以有效防止客户流失。显然,这样的考量仅仅出自商家立场,消费者健康自然没在考虑范围内。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应当告知其所提供商品的价格、主要成分、生产地等情况,但没有明确规定需要告知食品加工工艺。然而,菜肴包的加工原料、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情况是与餐品质量和安全有关的因素,如果不告知消费者,仍然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商家不愿意公示菜肴包的主要原因也是考虑到一旦公布会影响销售额。法律既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也保护消费者的选择权。消费者一旦知道加工原料不是新鲜的,可能不再选择下单,这是消费者的自由,商家不能因为担心影响经营就剥夺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打开销路,抢占市场份额主要依靠特色菜、主打菜,依靠贴心的服务,而不是只在减轻经营成本上做文章。外卖餐饮的生命线在于质量和安全,使用菜肴包只是将餐饮质量和安全寄托给了生产厂家,事实上脱离视线的安全往往最不安全。

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对于不符合生产标准的菜肴包要加大惩处力度,如果涉嫌非法经营的、对人照成伤害的要追究刑事责任。立法者要抓紧制定安全标准,明确菜肴包的使用范围。

外卖平台,要提高准入门槛,对于没有资质、不符合准入标准的坚决不准进入外卖平台。建立黑名单制度,一旦违反食品安全规定,永远禁入平台经营,实行“零容忍”。

广大人民群众、新闻媒体,加大监督力度,发现的违规经营者要进行举报、曝光,让违法者心存敬畏之心。

消费者是还应该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外卖虽然便捷,但还是自己做的饭菜健康卫生。

如何准备公务员面试?面试中如何取得高分?如何翻盘守擂成功?微信搜索“公务员考试驿站”,了解更多公务员面试知识,还有免费国考真题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