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说一半吃货都是受虐狂

昨天飘飘感叹,现在网上冲浪处处要小心。

梅粉们从未和我有过如此强烈的共鸣,在后台各种现身说法。

看来,现在明星、博主、粉丝、网友被挑刺,的确是常态了。

可,飘飘万万没想到,吃货大国群众对一个做饭的,也能挑刺。

前有美食家王刚因“杀菜”没感情被挑刺,最近,又有个厨师引起大家不满。

不过,这一次,飘飘倒觉得,挑得对。



怎么回事呢?

事件得从二更5月2号发布的一则视频,开始说起。



视频拍的是一家南京高级寿司店,名叫柒本味。

画面是二更一向活色生香、高级感外溢的风格。



故事脚本也充满了一种匠人情怀。

标题就叫“一家有规矩的店”。

主打老板,似乎对美味有着极致追求,厨艺好,脾气大。

生怕不懂规矩的食客,糟蹋了他的料理,于是制定了一套就餐规矩。



啥规矩?

一、不能打包。

二、批量生产。

三、人不来齐不上菜。

四、上菜后一分钟内必须吃。

五、没有菜单,不接新客,只能旧客预定带新客。



乍一看,除了装X气有点熏人之外,也没什么好喷的吧。

但很快网友愤怒地发现,

这个老板对客人规矩一堆,自己却最没规矩——

用长着脓疮的手,捏寿司给客人吃。



这就很让人拳头硬了。

比当你大一那年暑假回家,一直不允许你早恋的父母笑嘻嘻地告诉你,其实他们也是初中早恋认识的还让人拳头硬。

对于脓疮这事,老板段磊是怎么回应的呢?

他提出一个哲学问题——

四个月前的我和现在的我,到底是不是同一个我?

我的手现在没有问题

网友看的是四个月之前的微博

把这个事情放大了



通过提出这个哲学问题,老板成功绕晕了一部分网友,毕竟这个问题连赫拉克利特都没搞清楚。没错,就是那个纠结人能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的伟大先哲。

但是,蒙蔽的网友很快又发现了问题,不对呀!你一个厨子怎么能戴着手表下厨呢?!

这个还真不是挑刺,食品安全条例中明确规定,人员上岗时,不能带着饰物料理。

因为手可以随时洗干净,饰物却长时间不会清理,极易滋生细菌。



这次,老板的回应大概如下——

戴手表嘛……这是一种个人行为习惯……

我掰不下去了,我改还不行吗。





本来,事情就以柒本味违反食品安全条例被勒令闭店整改为结局,这事就这么告一段落了。

但,秉承鲁迅先生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网友发现这家店是个宝藏,不扒不知道,一扒全是料。

罪状一,说好不做外食,结果在外卖平台上欢快营业被抓包。



罪状二,在微店平台上出售自制调料,制作工艺充满疑点。

店内包括酱油、姜片、腌制裙带菜等产品。





但看过《舌尖上的中国》都知道, 好的酱油制作周期基本要一年。

网上找到的家常酱油自制方法,也需要四个月。

而那些腌制姜片、裙带菜,怎么也不可能在三五天内就做好的吧?

时代变了,现在大家装X连草稿都不打了。



罪状三,价格虚高,食物品质却不敢恭维。

按照大众点评上的扒出来的料,柒本味的价位人均300起跳。



但某点评app上的推荐菜出品图的卖相是这样的——

人均300~600的日料,调料用的是普通的青芥末,连手磨山葵都不舍得用。



随手打开一家广州人均300的日料店,人家的画风是这样的。



人均300+的日料店,别人家的推荐菜一般不是海胆、和牛刺身,就是黑松露、帝王蟹。

而他们家,是挤一堆沙拉酱溢出盘子的酱油泡寿司。



但,哪怕花了300+大洋吃了一堆沙拉酱和酱油泡饭,还是有食客吃得高潮迭起,大呼值票。

这大概就是我等锱铢必较的俗人,无法拥有的简单快乐的人生吧。




其实,真正懂吃的人,往往都很纯粹。

懂吃的厨师是,懂吃的食客也是。

谈到寿司,就不得不谈回小野二郎。

那个被誉为“日本寿司第一人”的寿司职人,大卫·贾柏拍的纪录片《寿司之神》的主角。

真正的寿司之神和柒本味老板,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的规矩极多。

但不一样的是,他们的规矩,是用来自律,而不是用来自保的。

换句话说,他们要求自己,而不要求食客。

小野二郎毕生的主题只有一个——怎么做出更美味的寿司。

这种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就像他本人所说的那样:你永远不知道巅峰在哪里。

我只想做出更美味的寿司

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

我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

我会继续向上 努力达到巅峰

但没有人知道巅峰在哪里







为了不断攀登巅峰,他只能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手艺。

很多人以为手艺精进了,工作反而轻松了。

但对于小野二郎来说不是的。

不断接近巅峰对于他来说,反而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食材用得越来越好。



料理的准备工作,越来越庞杂。

以前我觉得自己的料理法很好了

但之后我的手艺又有所精进

以前我会按摩章鱼约30分钟

现在要按40至50分钟






但这种状态对于小野二郎来说是种负担吗?

恰恰相反,他对做寿司始终保持着纯粹的热忱。

93岁高龄,依然因为这份热爱寝食难安。

我会在梦里捏寿司

点子多到半夜会惊醒




和柒本味主厨故弄玄虚的料理观相反,小野一派的料理人对寿司职人的理解,都有一种一脉相承的纯粹——

对美味追求的纯粹,和对工作态度的纯粹。

职人之道就是每天重复同一件事

他们只想工作

并非想标新立异





飘飘想到《料理仙姬》里,思想纯洁、无金钱欲望的美厨娘阿仙。





在今天,我们或许很难去苛求人,对料理持有这种高度纯粹的态度。

但,如果拿这种纯粹当变现的噱头和卖点,那就不免吃相难看了。



《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顾问,当代美食家二毛说过,懂吃的人,往往都爱逛菜市场。真正的美食家往往会从食材中寻得最真实的激动。

香港食神蔡澜,也是一个爱逛菜市场的主——

到任何地方,先逛他们的菜市场,这是我的习惯。

上菜市场,主要还是因为爱吃,遇到什么没有尝试过的便买下来,如果餐厅不肯代你烧,就用随身带的小电煲在酒店房内炮制,其乐无穷。

这种对食材、食物本身有着最纯粹的激动者,才是真正懂吃的吃货。

但,如今的社会,爱吃的很多,懂吃的却太少。

柒本味装X翻车,被人总结为是一单网红餐厅营销失败的经典案例。

私人订制、不设菜单、限量供应、不接新客、老板恃才傲物脾气大……柒本味所用的这些陈旧粗糙的套路,近年的网红餐厅一用再用,百用不腻。

为什么?因为锄头再糙,却总能割到韭菜。

“吃”文化,在近几年流行。但在吃这件事上,吃货们越来越不关注食物本身,反而更注重各种各样的仪式感。

生活要有点仪式感,但只有仪式感,那就是件虚伪又自讨苦吃的事。

好比前两年的“鞭尸牛展”事件。

顺德有一家网红煲仔饭——牛展煲仔饭。以老板脾气极差闻名互联网。

美食博主品城记和网红郭杰瑞都探过这家店,结局都是由于持相机入店被老板牛展轰出店门。

是歇斯底里我可以用这个词

大声叫不做你生意

你们全部给我出去

所以我得罪说一句

老板你去做一个心理辅导咨询







老板牛展,比柒本味老板还懂规矩。他会手把手教你正确地吃煲仔饭,吃错了就可能挨骂。

好不好吃呢,褒贬不一。只能说,煲仔饭再好吃,也不如牛展的脾气好吃。

本地食客称从来不会光顾这家店,大排长龙的,往往是千里迢迢来求一骂的外地人。





至于价格,也是虚高,且极度不透明。

埋单都是把客人叫到外面,老板牛展私下报价,不固定菜价,坐地起价。多少钱全看老板心情。

据品城记询问到的价格,大概在一碗150+左右。

店家:蟹的话170

品城记:好像贵了一点

店家:是啊 你可以不吃的





让食客们趋之若鹜的,恐怕不是煲仔饭的味道,而是煲仔饭的老板。

人就是喜欢把最简单的事搞复杂,还沾沾自喜以之为浪漫。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吃,不过是件最简单不过的事,它其中包含的哲学,也应该是最纯粹、最原始、最基本的。

它可能是《饮食男女》里的,挑战道德伦理的,人的原始本能。



它可能是《昨日的美食》里,一对“不平凡”的情侣间,最平凡的惺惺相惜的温暖日常。



它也可能是《昨夜的咖喱,明日的面包》里的,“无论多么悲伤,都得填饱肚子”的对生命的珍惜与尊重。




吃,背后的人文底蕴再怎么深厚,说白了就是一项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或者一种最原始的欲望满足。

在卖弄吃的意义时,反而把吃的逻辑搞复杂了,那不过是弄巧成拙。

好吃的就是好吃的,不好吃就不好吃,用你的味蕾,去做这道选择题。

搞那么多弯弯绕,反而让人变得好赖不知,香臭不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