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大股東如何“掏空”上市公司?這些潛規則你懂嗎?

金融地產行業必備資料超級乾貨:《房地產企業財務分析寶典(62頁)》關注、轉發、點贊文本,查看置頂文章,並添加好友免費領取(備註資料名稱)7天有效


01

上市公司的這個潛規則,跟之前“冰冰事件”中的陰陽合同非常類似。



簡單來說,分為3步:

第一步:



首先,大股東找到一家信得過的銀行說:“我有一家上市公司,賬上有100億現金,打算存到你這裡,連理財都不買,只存活期,怎麼樣?”

What?怎麼樣?當然是確定,肯定以及一定可以啊!

對於銀行行長來說,這句話的效果跟中了5億大獎是一樣一樣的。

但是,只要冷靜一下,他很快就會知道,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第二步:



然後,大股東會說:不過,我有一個條件。

我們籤一份“抽屜協議”(注:所謂抽屜協議,就是指不能拿到桌面上的協議)吧,內容如下:

1、這100億,我保證存在你行,2年內不會動;

2、但是,相對應的,你們銀行也必須借給我(大股東)差不多100億,期限也是2年。

這種操作,實際上相當於,銀行和大股東簽了一份“陰陽合同”。

表面上:上市公司把錢存到了某銀行,而且很傻地只存活期。



實際的情況是:大股東把上市公司的錢作為抵押,然後把相同額度的錢套出來,據為己有。

這一通操作下來,就順利將上市公司的錢,變成了大股東自己的錢。

厲害吧?

對於銀行來說,雖然有一些合規風險,但是,100億存款太誘人了。再加上,100億現金在自己手裡,又有抽屜協議保護,不怕煮熟的鴨子飛了。



對於大股東來說,這也是一筆非常划算的交易。不當老闆的,可能不知道這年頭,融資是有多難。

很多集團看起來資產上千億,但即使想發10個億的債,都非常不容易。經過層層審核,道道把關,等到把錢拿到,黃花菜都涼了。

而只要籤這麼一個簡單的抽屜協議,就可以一口氣搞到100億,豈不爽哉?

第三步:



接下來,大股東就要琢磨,怎麼防止東窗事發。

大股東心裡的小算盤是:

這些錢只是借來用幾天,等資金回籠就還回去,怕什麼?



如果審計師來查賬,就讓他們去銀行。他們會發現100億現金在賬上,一分都不少。

如果上市公司也缺錢了,怎麼辦?

那就讓他們去發債、去定增,上市公司融資的渠道肯定要多一點。

如果有人質疑:賬上那麼多錢,為什麼還要借錢,怎麼回答呢?(注:D公司劇情)

那就說,賬上的很多資金都是定增的專項資金,以及一些受限資金,不能挪用。

如果,出現最壞的情況:上市公司的融資也遇到了問題,債券到期沒錢還怎麼辦?

到時候,大家就會質疑:為什麼賬上趴著100億,卻連10億債券都違約呢?(注:康得新的劇情)

哎,我說你這個小同志啊,膽子這麼小,怎麼幹大事啊?

……

這就是A股中,很多上市公司控股股東都在乾的事情。

02

老A說完,嘆了一口氣說:“我真搞不懂,這些大老闆都那麼有錢了,為什麼還幹這種偷雞摸狗、刀口舔血的事情。”



“這種感覺,我非常懂!”

我終於有機會發言了——

我就問你,2015年牛市的時候,你投入10萬,很快翻倍。投入100萬,又很快翻倍。你啥心情?

以我的經驗:

這時候,你一定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牛b的股神。

而且,特別後悔,之前怎麼沒有砸鍋賣鐵幹進去1個億呢?

接下來,你就會使勁加槓桿,加到1個億,直接幹滿倉。

不過,對不起,這時候,股市5000點了!

沒過幾天,股災來了!

緊接著,你不僅賠掉了本金,還把借來的錢,全給摺進去了!

2015年的時候,就發生過,某銀行職員挪用銀行資金炒股,最後血本無歸的悲劇。

現如今,很多身家百億甚至千億的大老闆,在過去這幾年所經歷的,跟我剛才所描述的情景是一樣一樣的。

在經濟週期的高點上,對未來的預期過於樂觀,於是拼命加槓桿,拼命買資產。等到經濟走弱,貨幣收緊,立馬傻×了。手裡拿著一堆不賺錢的爛資產,就是沒有現金流。



“那些大老闆,把企業做到百億,甚至上千億,也不是等閒之輩,難道也會像散戶一樣衝動嗎?”老A插話道。

從歷史來看,無數智慧而偉大的人,也會被勝利衝昏頭腦,鑄成大錯。更何況,這些普通的企業家呢?

而且,越是大佬,賭得越大。

贏了,何止會所嫩模,簡直要“向天再借五百年。”

而一旦輸了,下地幹活是沒用的,只能感慨“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其實,領導早就總結過了:

“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一部分民營企業經營比較粗放,熱衷於鋪攤子、上規模,負債過高,在環保、社保、質量、安全、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規範、不穩健甚至不合規合法的問題,在加強監管執法的背景下必然會面臨很大壓力。”

03

據我觀察,這樣的現象在A中特別常見。

之前,我通過下面這些標準,就篩出了20多家公司。

1、貨幣餘額很高,但不買理財,利息極少。

2、有息負債較高,超過貨幣資金的30%。

3、大股東股權質押超過80%

4、非國企。

排除掉,像怡亞通,瑞茂通,普路通,這些是做供應鏈管理的公司(這類公司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對資金需求大)。

以及中國寶安這類,旗下子公司眾多(高達160多家),缺乏統一的資金流管理的集團公司。

這份名單中,大多都具有“大股東侵佔上市公司資金”的嫌疑。(考慮到敏感性,這份名單就不公佈了。)

有意思的是,這些公司中很多都是大白馬。

有的已經被實錘了,比如康得新。有的,可能還躲在陰暗的拐角處,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