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1941年进攻苏联是二战失败的主因?不,是必须

基本上大家都认为,希特勒进攻苏联是一大败笔,但是在我看来,如果想要打赢苏联,那就只有在1941年进攻了。

德国1941年进攻苏联是二战失败的主因?不,是必须

从1940年开始,罗斯福连任,当时美国的军事实力一点都不强,弱爆了(这点从美军坦克奇葩的设计上可以看出来,当然除了海军),开始大规模扩军,根据情报,希特勒判定美国最早到1943年就有足够实力阻止自己的行动,事实证明,他判断没错。

德国1941年进攻苏联是二战失败的主因?不,是必须

而且美国的敌意不断增加,对英国的支持越来越刻骨,炉边谈话,大西洋宪章等等。使得美国的站队越发明显,希特勒知道美国这个大秤砣的重量是押那边边那边赢。他必须赶在美国行动之前结束战争。

英国丘吉尔拒不投降,谈判无效,其实希特勒的计划是打败法军英国就投降了,而且他英国开出的条件相当优厚,这源自于他年轻时在一战战场和英国有交过手,他很佩服英国人。但是英国并不买账,而由于除了潜艇以外,德国海军薄弱,而法国海军被英国击沉(弩炮计划),短时间建立海军是不可能的,德国因此缺乏登陆手段,希特勒判定光凭轰炸很难让英国屈服,即使不犯那个错误,就是继续轰炸机场和雷达站,打垮皇家空军。战争也最多让德国取得小胜,不过是虚耗时间而已。

德国1941年进攻苏联是二战失败的主因?不,是必须

苏联的扩军,当时苏联正处在第三个五年计划,加班加点优先发展军工业重工业。苏军从1939年50个师,40年90个,41年就达到400多万,扩军速度极快,如果到了1942年,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完成(斯大林把战争时间判断就是在1942年,就是为了等第三个五年计划完成,武器换装完毕),面对凭依这新的,坚固的防线,装备着海量T-34,KV,米格-3等先进武器的苏联,德国胜算不大,甚至还要提放着对方进攻。毕竟谁都知道苏德必有一战。《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双方缓兵之计而已。

等到美国准备充分,参战,英美联合下,斯大林扩军充分的情况下,很难说会继续维持与德国友好。

同时,德国战前资源储备已经接近枯竭,必须寻找新的能源,罗马尼亚的石油在苏联轰炸机范围内,很不稳定,粮食也偏紧。高加索的油田,乌克兰的小麦都是德国所需要的。而1941年德军无论军队人数,训练,士气,实战经验,理念都处于最顶峰。

希特勒对苏开战是深思熟虑的,他本人是个枭雄,并非很多人认为那种侵略狂,对苏作战尽管被后人诟病,但却绝非错误选择,当希特勒突然发动进攻时,事实上取得大量战果。

所有人都同意,这个时间抓的相当好,苏军正在大规模换装,新旧交替,很多技术装备,尤其是飞机都集中在几个地方,使得德国的袭击摧毁了大量装备。

陆军参谋部刚开始制定的策略是平推,以占领莫斯科为目的,但希特勒否决了这个计划,主张消灭苏联有生力量,这才有了巴巴罗莎计划的几大包围战。并为德军后续作战提供基础。不像拿破仑进攻俄国,没能歼灭俄军,导致迅速崩溃。(这是希特勒针对拿破仑失败的教训提出的改良。)

毛*主*席说过:“存人失地,人地皆活,存地失人,人地皆亡”,打掉一个莫斯科苏联就会投降?谁都不信。只有歼灭对方有生力量才是正确的,苏联后期也确实缺血了,连囚犯都上了。

另外1941年冬季的冬装并非某些人天真的认为没有制订足够的冬装,德国的冬装和润滑油都是隐秘的分散制备的,甚至躲过了苏联的情报机关。而是因为物流问题无法运到前线,缺乏足够的马匹和运输工具,而且新占领的火车轨道不符合,再加上10月份连绵大雨导致的。当时囤积在波兰的冬装都发霉了,就是运不出去。

关于北非,有人提议希特勒拿下西班牙用以进入直布罗陀,但希特勒认为西班牙多山,难以缠斗,拿波伦的“西班牙脓疮”历历在目,所以否决了部下入侵西班牙拿下直布罗陀的想法,他不想如拿破仑那样为了一点荣耀抛弃一个准盟国而换来一个战场。

任何一个了解当时形势的人,都判定进攻苏联时正确的,不能因为结果的失败而否定进攻的错误 。

希特勒的问题就在于过于低估苏联,情报不足,民族政策巨大失误,后勤,不分巨细的越级指挥和动员太晚了。(1943年才开始三班倒,之前还都是八小时工作制),德国在乌克兰简直是化友为敌 在占领区用怀柔政策 游击队估计就少了 集体化时期乌克兰对斯大林很有意见。

希特勒的民族政策……真是服了,本来完全可以全面动员占领区人力物力非要搞屠杀 流动杀人车就跟在军队后面 打苏联的最佳时机不难判断,毕竟美国苏联兵一爆出来彻底准备好希特勒连三分天下都不行了。只能先解决一个。强推苏联初期也很顺利,这做法本身没错。但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会那么看重人种问题?不惜牺牲战争利益?真无力吐槽。

跑题了……这主要是希特勒太高估自己实力了,不然他不会这么犯二的,在很多占领区,他并不是一味实行恐怖政策。只是到了9月份,普遍认为战争胜利,所以才下了暴虐的压迫政策 。

事实上,希特勒有些作茧自束,人种区分是他的凝聚民心的重要武器 但是这把武器太难驾驭 以至于元首最后是被这把武器捆绑了 ,之前把雅利安人最高喊得那么响,民族问题上自然缺乏回旋余地……

希特勒并非像后来人所说的那样没有战略眼光,而是很多战术上的失误引发的多诺米骨牌效应导致政体局势的溃败。最简单的就是,1941年没错,错在不能在六月这么晚。当然客观上是意大利在希腊和南斯拉夫事件拖了后腿。

德国41年离胜利只差一步。只要他在早几个月,历史就会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