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家里没有学生却大肆批评教育体制的人?

(本文不讨论一些,拼命给别人灌输读书无用论,却强迫自己孩子玩命学习的人。)

首先,本文章不带有任何歧视色彩,我十分支持言论自由。

如何看待,家里没有学生却大肆批评教育体制的人?

中国特有国情—儒家思想影响深厚,人口众多等,形成了现在的教育体制,而这种体制在网络上一直饱受诟病。

对现在教育体制不满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孩子要求课业太重、限制了孩子太多自由发展的空间、机械作业导致创新能力不够等等。

有很多人本跟教育无关的人,对于教育的指责。包括读书无用论、高考不重要等。更多的是因为本身不是利益相关者,以及更享受安稳生活的生活乐观者。更多的内心思想是,与世无争、平平淡淡、安安稳稳生活就好。从他们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视角来看,何必让孩子那么累,现在社会这么发达,以后生活没必要死读书本。

国家对此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而措施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减负”,也就是各种规章制度限制中小学生的压力—不让留太多作业、不让补课、不让上奥数班。可对升学率没有任何大的调整,只有一个有利于极小部分学生的自主招生政策。如何看待,家里没有学生却大肆批评教育体制的人?

每个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的心态还是很容易理解的,社会竞争压力大,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不敢让学生太安逸。高考招录人才的特质十分明显—人跟人比,谁分数高就要谁。

这种情况下,谁敢拿孩子的命运去开玩笑?人生没有彩排,我们从上帝视角上看,明明知道360行,行行出状元,但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后来者能够有一个大概率出彩的机会。所以,家长更多的选择是希望孩子能够在安安稳稳中成长,不至于在他成年的时候埋怨:为什么在我不懂事的时候,让我过早放弃了学习。

而现在网络上言论的快速传播,很多不同的观点能在潜意识当中影响着每一个人(不排除我)。

如何看待,家里没有学生却大肆批评教育体制的人?

总的来说有两点:

1、每个人都有思考和表达意见的权利。因为对生活追求的不同,我们给自己的未来规划也必然不同,所以对于网络言论大可以只是作为饭后谈资,没有人可以作为其他人的权威。

2、社会竞争的残酷性,如果不能及早适应,必然要吃更多的苦头。既然你在他小时候为了他的快乐就放任他做自己喜欢的事,那你怎么忍心在进入这个“现实”社会中一次次被折磨的体无完肤?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期待你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