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鼎盛時期的海軍有多強大?


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天下無敵!

說到明朝海軍,大家都會想到鄭和艦隊。而鄭和艦隊中,最具技術含量的就是鄭和寶船了,它可以說是大明海軍強盛的一個標誌。

鄭和寶船一般是給船隊的指揮人員,或使節人員乘座的。我們之所以稱之為“寶船”,主要是因為它還會用來裝運寶物,如明朝皇帝賞賜給各國的物品;西洋各國進貢給明朝的貢品、珍品;還有船隊在海外貿易中換取的貨物等等,所以便稱之為“寶船”,為“運寶之船”的意思。

儘管關於寶船的具體構造、尺寸大小、承載能力等,學界也沒有明確的論調。但可以肯定的是,鄭和寶船絕對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先進,也是最安全的海船!

明代史學家談遷(1594年—1658年),在其編寫的《國榷》中稱,“寶船六十二艘,大者長四十四丈,闊一十八丈”;而在明末羅懋登的《西洋記》中,對寶船的描述也是“長四十四丈,闊一十八丈。”相關的記載,在《明史•鄭和傳》也有所提及。

由此我們可以瞭解到,寶船中最大的尺寸,大約長148米,寬60米左右。寶船共有四層,船上共有九桅,可掛巨帆12張,僅它的錨就有幾千斤重。如此巨大的海船,至少需動用兩三百人才能啟動。它的排水量甚至超過一千噸,是人類史上第一種突破千噸大關的海船,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巨獸。

此外,在船體設計上,寶船還率先採用了多道橫艙壁結構。寶船船體把一整個艙按功能,分割成多個小艙。這種多段分艙,讓各艙彼此獨立開來,這樣即便其中一艙進水,也不會影響其他艙段,從而讓船體結構更堅固和安全,極大的增強了寶船的抗沉能力。同時,人們還可以利用分割的艙段,進行分類載貨和使用,有便於船務管理,滿足不同功能的使用需求。

下面,我們再來作個對比吧!

在那80多年後,哥倫布帶領他的船隊,成功抵達了今天的美洲大陸。而他的船隊中,最大的旗艦“聖瑪利亞”號,長23.66米,寬7.84米,排水量只有可憐的120噸。如果他的船與咱們的寶船在海上相遇,估計他們的水手站到桅上,頂多也只能瞧得見寶船的夾板吧!(下圖便是那時的歐洲海船)

與歐洲那些僅有一百幾十號人的船隊相比,半個多世紀前的鄭和船隊,更是巨無霸。它是一支由200餘艘不同用途、不同型號的遠洋海船組成,配備兵士二萬餘人的龐大艦隊,是人類歷史上首支成建制、大規模的遠洋艦隊。

然而,可悲的是,哥倫布和麥哲倫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船隊,卻給人類文明的進步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在他們的引導下,人類進入了大航海時代。不斷加強對世界的探索,促進了地理大發現,也加速了世界範圍內的移民和貿易活動,逐漸將世界各地更為緊密的連接起來。

與之相反的是,鄭和下西洋卻沒有給中國帶來什麼積極的影響,更沒有開闊人們的視野。而且七次大規模的遠洋活動,反而極大的消耗了明朝的稅賦。此後,隨著明朝國力的逐步衰落,國家不僅沒有再開展遠洋探索,更逐步推行海禁政策,嚴格限制民間的海矛行為。

就這樣,大明逐漸唾棄了那片他們曾經征服過的海洋,也逐漸唾棄了它與世界共同進步的機會!

到明朝後期,中國的海防已經退化到一個極為可怕的程度,以至於倭寇在我們的沿海燒殺搶掠,官軍卻無能禦敵於國門之外。像荷蘭、葡萄牙這些歐洲小國,更是遠赴萬里,來到我們的國土上,建立自己的殖民據點。這對於那個曾經無比強大的大明帝國而言,無疑是最為諷刺的結果啊!


這些歷史要讀

想起明朝的海軍,我們就可能想起鄭和下西洋,據說是去找朱允炆的,當然這一切都無從定論。下面我們來看看,明朝鼎盛時期的海軍有多強大。

一、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就是鄭和下西洋的船,長150米,寬30多米,鄭和當時所率領的船高達200多艘,2.7萬多人,所到西洋之處能不為之驚嚇嗎?因為他們沒見過那麼大、那麼多的船。

二、整個南太平洋都在明朝海軍的掌控之下,軍隊數量達200多萬,當時歐洲所有的軍隊加起來也不能與明朝軍隊相提並論。

三、明朝海軍所向披靡,在與倭寇進行海戰時,明朝水師當時在那片海域只有100餘艘戰船,而倭寇有足足的500餘艘,在明朝抗倭名將陳璘的率領下,明朝海軍勢如破竹,倭寇潰不成軍,全殲戰船500餘艘。

在明朝鼎盛時期,由於國力強盛,明朝海軍在當時排名應該是世界第一,要不然也不會有萬國來朝的盛世出現。


東語東願

明朝海軍鼎盛的時期,應該就是明成祖時期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中的大明水師了。據統計,鄭和所率領的艦隊有最大的寶船62艘,戰艦、糧船貨船共200多艘,所載火炮兵器數量需以萬計,這在當時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匹敵的,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除了明初豐厚的財力國力,還有先進的造船技術。當時大明的造船技術席承宋元兩朝,非常先進,其出海破浪能力可謂世界第一。明代戰艦裝有明輪,可在無風之時保持海船的航行,帆有三桅,上下收放自如。船舵與船體分離,可方便拆卸更換。

大明的遠洋船型分為兩種:福船和廣船。即福建和廣東所造的具有省特色的船型。福船者,設樓三層於上.其傍皆護板,護以茅竹,豎立如垣,其帆桅二道。中有四層。下層裝壓艙石,第三臣放置淡水櫃,第二層為士兵居住的地方。最上一層為露臺,需從第三層的梯爬上,兩旁用板翼作欄,人靠在上面作戰,矢石火炮皆俯瞰而發。實為海戰利器。船尾有雙舵,可在前海深海中進退自如。首部高昂,有堅強的衝擊裝置,適宜破浪而行。載炮數量在15世紀也是世界第一(主要是比較大)。著名的鄭和寶船便是福建船型。事實上大明的水師還多為福船船型,上面可載碗口銃10門,大銅炮6門,噴筒60個,弩箭500支,火藥弩10張,火箭300支,火磚100塊,各式火銃不計(永樂年間)。不過缺點是載炮不能過重過多,這一缺點在明後期慢慢的展現出來,雖然福船高大無比,大福船更是可以和荷蘭的戰列艦體型相媲美,但是因為造船時木板多為短板拼接,所以難以承受火炮的後坐力,故最多也就是紅夷炮一門,千斤佛郎機6門,碗口銃三門,火力難以和歐洲的炮艦相比。

另外就是廣船了,《海防纂要》記載:“廣船視福船尤大,其堅緻亦遠過之,蓋廣船乃鐵力木所造,福船不過鬆杉之類而已,二船在海若相沖擊,福船即碎,不能當鐵力之堅也。倭夷造船,亦用松杉之類,不敢與廣船相沖,但廣船難調,不如調福船為便易,廣船若壞,須用鐵力木修理,難乎其繼,且其制下窄上寬,狀若兩翼,在裡海則穩,在外洋則動搖。廣船造船之費倍於福船,而其耐久亦過之,蓋福船俱松杉木,楸蟲易食,常要燒洗,過八九訊後難堪風濤矣,廣船鐵力木堅,楸蟲縱食之也難壞。”此廣船之利弊也”。翻譯過來就是說,廣船與福船體積相仿,但木材採用的鐵力木,木材堅硬,多為長板,船體堅硬,不容易被蟲子蛀蝕,如果和福船相撞,是可以撞爛福船的。廣船為“多孔舵,這種面積大,舵向好,舵葉上的孔為菱形,在帆船遇到急流時,通過舵孔排水,菱形的小孔可把水流通過舵葉小孔時的渦流對船舶引起的阻力減到最小,因而使到船隻迴轉性好,操縱方便、靈活。這種廣式多孔舵原理,曾經引起了歐洲工程師的驚訝,並紛紛進行模仿。廣船還有一大亮點就是“水密隔艙”,這些艙用來放貨物,還可以提高船隻的安全性能,當其中一個艙進水時,由於其他艙位密封,船隻不會下沉。不過廣船的缺點是造價太高,如果明政府有足夠的財力維持一支福船規模的廣船艦隊,怕是可以和荷蘭戰列艦一樣載重炮數十門,馳騁海域,所向無敵。

可惜明中後期之後,海軍廢弛,雖然嘉靖後期有俞大猷等海軍將領的努力,大明的水師依舊沒能對歐洲國家的海上武裝力量佔據優勢。料羅灣海戰之後,雖然明政府有心學習荷蘭先進的造船技術,但奈何財力不夠(也沒錢造廣船),只能泡湯。


火器工坊

明朝水師足已征服世界,是世界第一的海軍。


明王朝鼎盛時擁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戰船,以及駐紮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運糧漕船,其中250艘是遠洋寶船,此外還擁有大量護洋巡江的警戒執法船和傳令船。威名遠揚的鄭和船隊實際上只是強大的明帝國海軍的一支海上機動艦隊而已。

明朝海軍的強大不僅是在數量上還在航海技術和船隻配置上。

擁有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航海技術和指揮聯絡技術。鄭和船隊在下西洋的航海中,已經熟練掌握了航海羅盤和過洋牽星術。這兩項技術大大提高了船隊的安全性與遠航能力。同時鄭和船隊還把這兩項技術運用到繪製航海圖中,並繪製成功繪製了許多航海,只可惜在後來被人為燒燬。

船隊的聯絡方式非常先進。白天,船隊以約定方式懸掛和揮舞各色旗幟,組成相應旗語。夜晚,以桅杆懸掛燈籠多少,船頭船尾燈籠的懸掛情況進行聯絡。

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有各式冷、熱兵器,尤其在熱兵器上領先世界至少30-50年。冷兵器有標槍、鬼頭大刀、弓、弩、鉤鐮、撩標槍等武器,而且每個士兵都裝備了頭盔和藤牌。熱兵器有火藥箭、火球、火炮等武器,甚至還有最原始的水雷。


擁有完美的後勤保障制度。船隊有專職的後勤保障人員,他們分工明確,各施其責。戶部負責管理錢財和後勤供應;書算手負責會計出納;舍人負責起草、謄寫信牒文件;醫官、醫士負責防治疾和收集藥材的,還有
強大的運輸能力。完善的後勤使士兵們的戰鬥力和航海能力沒有一絲減退。


儘管曾經的大明水師非常強大,但曾經的輝煌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活著並依然強大。它們留下的威名能夠激勵後發者前進,這就是它們的意義所在。


溫疫青年

從朱元璋領到農民軍起義之時,明朝對於水軍的建設一直都比較重視,而明成祖朱棣時期更是組建了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海軍,其中七次下西洋的鄭和船隊,可稱為一直精銳的遠洋海軍,鄭和船隊中寶船、戰船、都裝備了火炮和火銃等先進的武器。

明朝海軍自建立之初直到明朝滅亡幾乎未嘗一敗。

鄭和船隊談笑間就收拾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盜之一陳祖義

據傳陳祖義盤踞馬六甲海峽十餘年,手下部隊萬餘人,戰船百餘搜,周圍國家無不避其鋒芒,但是鄭和卻不費吹灰之力生擒陳祖義,可見鄭和船隊的戰鬥力之強。

屯門海戰,露梁海戰

,雖然也都取得了勝利,但是並沒有完全彰顯明朝海軍的實力,屯門海戰屬於巧勝,露梁海戰則是中朝軍隊聯合作戰的結果。

真正彰顯大明王朝海軍力量的當屬料羅灣海戰,收復澎湖海戰,以及明朝滅亡後鄭成功收復臺灣這三場對荷蘭侵略者的戰鬥。其中又以料羅灣海戰規模最大。

料羅灣海戰

發生在明崇禎6年,當時大明王朝已經岌岌可危,但是仍然投入150多艘戰船,大敗攜帶了先進武器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與劉香海盜聯軍,是中國人第一次在海上大敗西方海軍的戰役。


一點點歷史

從元末朱元璋渡江戰役和鄱陽湖水戰開始,到鄭成功收復臺灣,明朝立國近三百年,明朝水師卻未曾遭遇一敗。

大明水師,是曾經世界

第一的中國海軍,它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兩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師。在明成祖鼎盛時期的1420年,明王朝擁有3800艘船,和許多運糧漕船,此外還擁有大量護洋巡江的警戒執法船和傳令船。


威名遠揚的鄭和船隊實際上只是強大的明帝國海軍的一支海上機動艦隊而已。斯里蘭卡之戰活捉其國王,大揚華夏國威。鄭和艦隊由四種船,寶船、戰座船、糧船、水船。以第一次下西洋為例,208艘船,寶船63艘,戰座船100艘,糧船15艘,水船20艘。親們,你們覺得明朝海軍如何,是不是達到了同期世界頂級水平?

後來明朝海防空虛,但經過戚繼光整頓,明朝水師重新煥發了戰力。但是隨著明朝的衰落以及遊牧民族的入侵,中國的水師不可避免的衰落了,但是不能掩蓋其曾經的輝煌。


冰壺秋月

其實大家都不知道,在我們明朝海軍是很強大的,基本是居於世界第一的位置。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有下面幾個: 一是在明朝各種水雷已經是明朝的重要武器裝備,根據記載:明朝在1549年就有了世界上第一個水雷,名字叫水底雷。在萬曆年抗美援朝中明軍用水底雷一舉擊沉日軍的軍艦,也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水雷的案例。 二是明朝發明了火龍出水的一種用於水戰的兩級火箭,用於水戰時,可以在水面上飛行好幾公里遠,可以直接發射火箭攻擊對方艦艇。所以明朝海軍是第一隻裝備和使用火箭的海軍。有了那麼強大的海軍,你說還不是世界第一的海軍麼?我是根據一些史料發表了自己的一些觀點,歡迎大家轉發評論哦。


春風得憶3

明朝海軍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技術也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當時的明朝海軍比當時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領先一千多年。

從整個規模來說,明朝海軍也是無論從人數、規模、船艦的大小等等都是當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明朝的海軍雖然在中後期的發展在所縮水,但乃是世界第一,可以吊打任何一個敢和明朝發生衝突的國家。



著名的“屯門海戰”便是明朝抗擊西方殖民主義的戰役,至戰役明朝取得勝利。大明王朝的海軍影響力一直從建立持續到滅亡。


藉著唐宋造船術的發展,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初期,明海軍已有戰船一千三百多艘,可能它的造船實力是多麼強大。在鄭和七下西洋中,他的船隊便是朱棣下令鄭和出使西洋的當時最強大的艦隊。


歷史講經

論雲:

明代水師在我們國家歷史上 確有一定之輝煌 按明代以前 歷朝歷代于海洋權皆持不重視態度 故水師未嘗有大發展 迨乎朱元璋建國大明 我國家水師乃有一定力量 凡三百年傲視天下 前者鄭和下西洋 後者鄭成功復臺 皆為史實 此二者以外 又於大廈將傾之際與歐洲強國荷蘭相抗 彼時戰爭 攻明者論其不過聊勝於無 蓋明自神廟二十九年 荷蘭薄呂宋 被拒 轉至香山澳 以而澎湖 為沈有容提兵迫去 後荷蘭庫恩復遣兵攻澳門 敗績 遂復謀澎湖 掠奪中國人大興等堡 迨及要塞功成 荷蘭又獲援助 凡戰艦十數艘 兵額千餘 來勢洶洶 遂為貿易壟斷計 犯廈門 為趙一鳴拒 當荷蘭大肆擄掠國人 政府令大加撻伐之 南居益乃調兵逾萬餘攻澎湖 荷蘭鎩羽遁臺灣 至思廟之料羅灣大戰 復為明大敗 以後鄭國姓復臺灣 復為中國大敗 凡此戰爭 皆是為貿易之壟斷而戰爭 荷蘭於明季與中國戰爭飽嘗失敗 卒被鄭成功逐去 蓋大明將傾之際 尚能驅逐西人最強者之荷蘭 比之清季為西人壓迫 分割 豈非悲從中來而為之憤怒 此粉清者不必黑明 粉明者亦不必黑清 蓋史實之明證也 若論粉清者黑明 試問 清代水師何至於敗績連連 遂割土而媾和 至家國不保耶


張洵美

回到百年前。鄱陽湖一戰,朱元璋險勝陳友諒,他的心裡七上八下,陳友諒那巨大的戰船給了他極大的壓力,要不是他先發制人,戰略上險勝一籌,明朝基本就沒他啥事了。

他決定,要造船,造大船。寶船應運而生。直到朱棣時,鄭和七下西洋,揚我國威,途中還有海盜看到如此巨大的航空母艦,想要搶奪,被幹掉,其他地區直接被嚇傻,萬國來朝。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明海軍是最強的,歐洲加起來那幾條破漁船都只能看一下。

後來倭寇作亂,海軍就是幹一幹倭寇,萬曆年間和日本在海上幹架,送這幫混蛋下海餵魚。

沒啥好講的。但我們看看最弱的時候的海軍。

崇禎年間,荷蘭嫌棄中國不好好做生意,要教訓一下中國,率船隊攻擊中國,雙方爆發料羅灣海戰,荷蘭雖然當時還未獨立,但經濟發展極為迅速,已經有海上馬車伕的雛形。

返還中國,農民造反,滿清虎視眈眈,皇帝陛下下令:乾死這幫混蛋。然後........

海軍就乾死了荷蘭人,他們很聽話的每年繳納稅款,孝敬中國,咋們好好做生意,都不容易,才把這事擺平了。這是最弱的明朝海軍。客官你有一個衡量標準了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