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幼小銜接時才想起教孩子“時間管理”?那就晚了!

執行 / 沈 曄

專家支持/宋 青(黃浦區荷花池幼兒園園長)


到了幼小銜接時才想起教孩子“時間管理”?那就晚了!

“時間管理”是現代管理學的詞彙,和幼兒園孩子有關係嗎?參與研究《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新春指出:在學生髮展的六大核心素養中,對幼兒而言最重要、最基礎的是健康生活,其中就包括“合理分配和使用時間與精力”。而這一點,恰恰需要以做好“時間管理”為基礎。

孩子有時間概念嗎?

要談“時間管理”,首先得要有時間概念。幼兒園裡的孩子,最小的才3歲,最大的也不過6歲。在他們的小腦袋中,到底有沒有時間概念呢?黃浦區荷花池幼兒園園長宋青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段給出了具體的答案。

3~4歲:朦朦朧朧

小班孩子有時間概念,但他們的時間概念比較模糊,基本是以生活板塊來感受時間變化的。

比如,他們對一天時間的感受是一連串的生活場景—— 起床、吃飯、上幼兒園、回家、睡覺……所以,老師在和小班孩子對話時,一般會用他們的時間座標,比如“寶貝,睡好午覺就可以回家了”,而不會說“下午4點放學回家”。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沒有鐘點的概念。

到了幼小銜接時才想起教孩子“時間管理”?那就晚了!

4~5歲:從模糊到清晰

中班孩子對時間的認識介於小班孩子和大班孩子之間,從模糊逐漸清晰起來。中班上學期,大多數孩子依然和小班孩子一樣,是以生活板塊來感受時間變化的,只不過板塊的劃分更加細緻。

比如吃午飯的環節,當他們聽到午餐音樂的時候就會意識到“馬上要吃飯了,我要去洗手”,洗好手吃飯,吃完飯可以進行安靜的自由活動。所以午餐時間就被劃分為洗手、吃飯、自由活動3個小板塊。

到了中班下學期,隨著數能力的增長,孩子開始對鐘錶萌發興趣,樂意探究鐘錶上的數字和自己的生活之間的關係,時間概念也由此越來越清晰。

5~6歲:明明白白

進入大班後(尤其是到了大班下學期進行幼小銜接的時候),老師會帶領孩子一起認識時鐘,瞭解在幼兒園不同的時間點需要進行的各類活動。老師會在教室裡擺放孩子喜歡的卡通時鐘,吸引孩子自主地瞭解時間。

比如我園要求大班孩子在上午8點15分前來園,就是基於孩子認識時鐘的經驗。

孩子會估算:我從家裡到幼兒園需要多長時間,幾點出門才能準時入園等。他們會這樣提問:“老師,我們幾點去做運動?”甚至提醒老師:“8點20分了,我們該去做運動了!”

我園大班孩子的離園時間比中班孩子晚10分鐘。當大班孩子聽到中班孩子在離園時發出的腳步聲時,會說:“再過10分鐘,就輪到我們了。”

這些都說明大班孩子對時間的敏感性大大提高,他們不僅認識了時鐘,而且會主動通過時鐘來驗證自己對時間的預斷是否正確。

因此,幼兒園的孩子是有時間概念的,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精準。以幼兒園的運動時間為例,小、中、大班孩子的反應非常生動地體現了這一點。

到了幼小銜接時才想起教孩子“時間管理”?那就晚了!

怎樣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在幼兒園,老師這樣做

孩子建立時間概念是一個緩慢的、長期的過程,需要在生活中不斷地感受、積累經驗。因此,在幼兒園的中小班階段,老師主要是通過一個個生活環節的有序安排讓孩子感受每一個活動都是在一段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的。幼兒園還會用不同的音樂作為信號,提醒孩子不同的生活環節開始了,以此幫助孩子將時間的變換和活動內容的轉換建立起聯繫。

進入大班後,老師往往會利用幼小銜接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建立起更精確的時間概念,並學習對時間的合理使用和分配。

比如參觀完小學後,A老師設計了一個“10分鐘課間休息”的教學活動。她首先用PPT的圖片引導孩子們觀察小學生在課間10分鐘裡所做的各種事情,然後引導孩子們討論“課間10分鐘應該做什麼”。這就是一個對時間分配和使用的具體問題。

當孩子們熱烈地討論時,有個孩子說:“應該先做最重要的事。”這個孩子的話得到了A老師的讚賞,同時也給了大家很大的啟發。最後,孩子們一起列出了幾個他們認為課間10分鐘最重要的事。

那個說出“應該先做最重要的事”的孩子很了不起,他和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的觀點不謀而合:“時間是最稀有的資源,有所成就的人,都從最重要的事情做起。”

在家中,爸媽可以這樣做

如果是小年齡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做的,並不是讓他認識時鐘,或者總是用“現在X點了,你應該做XX事了”這樣的方式來強調時間,而是通過有規律的生活讓孩子潛移默化地感受時間。

比如每天早晨7點起床,7點30分吃早飯,8點上幼兒園,晚上6點30分吃晚飯,8點講故事,8點30分睡覺。日復一日,讓孩子養成有規律的作息生活,並且不要輕易地打破。

因為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規律生活的建立意味著他在不斷地感受和把控時間的序,這對他們今後養成條理清晰、計劃性強的思維習慣會有很大的幫助。

到了幼小銜接時才想起教孩子“時間管理”?那就晚了!

當孩子養成了有規律的生活後,家長就可以讓孩子學著自己安排時間,比如給孩子10分鐘的自由時間讓他自己安排,還可以在自由時間裡設置一個小任務,比如今天的安排要和昨天不一樣等。

帶有挑戰性的任務往往會更加吸引孩子。當孩子可以很好地安排這段自由時間後,再逐漸延長自由時間。

如果是大年齡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利用各種假期和他們一起做時間計劃表。家長要告訴孩子,每天起床、吃飯、睡覺的時間仍然和上幼兒園時一樣保持固定,但其餘的時間安排可以一起商量、討論,更多地尊重和聽取孩子合理的想法。

當然,一旦時間計劃表確定後,就要貼在家中的醒目位置,嚴格執行。尤其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要因為自己懶怠而延誤了孩子的起床或入睡時間。如果在假期安排了旅行活動,實在沒辦法按照時間計劃表安排,那就提前跟孩子約定好,在旅行回來後的幾天內逐漸調整回原來的時間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