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級護師《基礎護理六》

2018初級護師《基礎護理六》

1、正常成年人每次尿量200~400ml,24小時尿量1000~2000ml,平均1500ml左右。少尿:24小時尿量<400ml或每小時尿量<17ml;無尿:24小時尿量<100ml;多尿:24小時尿量>2500ml。

2、正常尿液由於尿膽原和尿色素所致顏色呈淡黃色或深黃色。病理情況下可出現:血尿:紅色或棕色,尿液中含有大量紅細胞呈洗肉水樣,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輸尿管結石、結核及感染等;血紅蛋白尿:大量紅細胞在血管內破壞,形成血紅蛋白尿,呈紅茶色或醬油色,隱血試驗呈陽性,見於輸血後溶血、惡性瘧疾、陣發性血紅蛋白尿;膽紅素尿:呈深黃色或黃褐色,震盪尿液後泡沫也呈黃色,見於阻塞性黃疸及肝細胞性黃疸;乳糜尿:尿紅含有淋巴液,尿液呈乳白色,見於絲蟲病。

3、若新鮮尿液有氨臭味,可懷疑有泌尿系統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時尿液呈爛蘋果味,因為尿中含有丙酮。

4、成年人正常尿比重為1.015~1.025。尿比重固定在1.010左右,提示腎功能嚴重損害。

5、正常尿液呈弱酸性,PH為4.5~7.5,平均值6。

6、尿瀦留查體可見恥骨上膨隆,捫及囊樣包塊,有壓痛,叩診呈實音。

7、對膀胱高度膨脹又極度虛弱的病人,第一次導尿量不超過1000ml,以防虛脫和血尿(腹壓突然降低,血液大量滯留在腹腔血管內,造成血壓下降而虛脫,亦可因膀胱突然減壓,導致膀胱黏膜急劇充血,引起血尿)。

8、女性導尿初步消毒,自上而下,由外向內以尿道口為中心,順序為陰阜、兩側大陰唇、兩側小陰唇、尿道口、最後一個消毒尿道口至肛門。再次消毒,自上而下、由內向外消毒尿道口。順序為尿道口、兩側小陰唇、尿道口。棉球限用一次。

9、男性導尿有兩個彎曲(恥骨彎和恥骨下彎),三個狹窄(尿道內口、膜部、尿道外口)。

10、左手提起陰莖使之與腹部呈60°,使恥骨前彎消失,利於尿管插入。

11、集尿袋低於尿道及膀胱(恥骨聯合),以防尿液反流。集尿袋每日更換1次,導尿管每週更換一次。發現尿液有結晶、沉澱及渾濁應給予膀胱沖洗。每週尿常規檢查1次。記錄尿量。

12、膀胱沖洗適宜的水溫為30~37°

13、密閉式膀胱沖洗滴數為60~80滴/分,速度不宜過快,以免病人產生尿意,導致膀胱收縮,迫使沖洗液從導尿管與尿道之間隙流出尿道外。.

14、24小時尿標本留取(棄前留後),晨起7:00排空膀胱,以後尿液全部留於容器中,次日晨7:00最後排尿至容器內。12小時留取(棄前留後),晚7:00排空膀胱,以後尿液全部留於容器中,次日晨7:00最後排尿至容器內。

15、常用防腐劑作用及用法。40%甲醛,每30ml尿液加1滴,固定尿液中有機成分,用於12小時尿細胞計數(愛迪計數)。濃鹽酸共加5~10ml,用於尿激素檢查(17-羥類固醇、17-酮類固醇),防止激素氧化。甲苯,第一次排尿後加入,用於尿蛋白、糖定量、電解質、肌酸、肌酐等,防止細菌汙染,保持尿液中的化學成分不變,用法:尿液表面加數滴,使之形成薄膜覆蓋在尿液表面,如測定尿中鉀、鈉、氯、肌酸需加甲苯10ml。

16、正常成年人每日排便1~3次,嬰幼兒每日排便3~5次。成年人每日>3次或每週<3次,視為異常排便。正常成年人每日排便量100~300g。

17、正常成年人糞便顏色呈黃褐色或棕黃色。嬰幼兒呈黃色或金黃色。如暗紅色提示下消化系統出血;柏油樣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白陶土色提示有膽道梗阻;糞便表面有鮮血提示患有痔和肛裂;果醬樣便見於腸套疊、阿米巴痢疾;白色米泔水樣便見於霍亂、副霍亂。

18、嚴重腹瀉病人糞便呈惡臭味;惡性腫瘤及下消化道潰瘍病人糞便呈腐臭味;柏油樣便呈腥臭味。

19、心臟病、脊髓損傷者慎用人工取便,易刺激迷走神經。

20、嚴重腹瀉病人要暫時禁食。

大量不保留灌腸

21、常用0.1%~0.2%肥皂水或生理鹽水。肝性腦病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腸,可導致血氨的產生和吸收;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鈉瀦留的病人禁用生理鹽水灌腸。溫度39~41℃,降溫溫度28~32℃,中暑病人用4℃生理鹽水。成年人200~1000ml,小兒200~500ml。

22、左側臥位,頁面距肛門40~60cm,肛管插入7~10cm。傷寒病人灌腸溶液量不超過500ml,液麵距肛門不超過30cm。

23、病人保留溶液5~10分鐘後排便。降溫應保留30分鐘後排便,排便後30分鐘測量體溫。

24、病人感覺腹脹或有便意,應放低灌腸桶,減慢流速、並囑病人大口呼吸,減輕腹壓。若病人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劇烈腹痛、脈速,應立即停止灌腸,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25、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嚴重心血管疾病等病人禁忌灌腸。

小量不保留灌腸

26、常用溶液為“1,2,3”(50%硫酸鎂30ml、甘油60ml、溫開水90ml);油劑(甘油和溫開水各50ml)。

27、液麵距肛門<30cm,肛管插入肛門7~10cm,病人保留溶液10~20分鐘。

保留灌腸

29、臀部抬高10cm,慢性細菌性痢疾,病變多在乙狀結腸或直腸,取左側臥位。阿米巴痢疾病變多在回盲部,取右側臥位,以提高療效。

30、液麵距肛門<30cm,肛管插入10~15cm。緩慢灌液,保留藥液1小時以上。

31、肛門、直腸、結腸等手術及大便失禁的病人不宜保留灌腸。

32、肛管排氣,肛管插入直腸15~18cm。保留肛管時間一般不超過20分鐘,防止長時間留置降低肛門括約肌的反應,導致括約肌永久性鬆弛。必要時可間隔2~3小時,再重複排氣。

33、常規糞便標本採集取中央部分或黏液部分。

34、阿米巴原蟲檢查需留全部糞便、便盆加溫接近人的體溫,標本在30分鐘內送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