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谷雨时节,万物生长对中国人来说,做菜不光是为营养,还要色、香、味俱全。同样窗户对中国人来说也不单是为了通风和采光。不仅要有功能上的考虑,而且还要从材质,从图案,造型,雕花等等方面精益求精。尤其中国古代的文人更是以窗为画,对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文人与工匠一道,或用抽象或用具象形式,根据当时审美和人们可接受程度,不遗余力地发挥想象,发挥创造力,致使窗户艺术千百年来精彩纷呈。

窗的历史 窗的历史是伴随人得居住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最早的原始形态的窗已不可考,我国可见到的较早的窗户的实物形态是西周的刖刑奴隶守门鬲。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战国伎乐铜屋坎坎,不仅两侧有
落地式棂格窗,后面还有十字形的方窗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汉代窗的形制已十分完备,从汉代出土的陶制明器中可见一斑。汉代房屋的窗饰一般设在门的一侧或两侧,门的上部野出现了横窗,是后世横披窗的前身。汉代室内窗前常施
帐幕,这便是窗帘的前身。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期,大量使用不可开启的直棂窗,直棂窗都是固定的,其闭合的方式一般是在窗的后部装推拉板,既可以保温,也可以防盗。宋至辽金时期出现了可开启的隔扇、阑槛等结构,宋代著名的建筑术书《营造法式》中记载了破子棂窗、版棂窗、睒电窗和阑槛钩窗等四种窗样式,是当时较为有代表性的窗饰形制。明清时期园林建筑空前发展,苏杭一带的园林在走廊与外墙上开窗洞颇为盛行,明代《园治》一书称之为漏明窗,这一时期槛窗与支摘窗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
窗的种类 一、 空窗 一种只有窗孔没有窗扇的窗,空窗之妙在于内外看均可,而景观不同、窗外或竖奇石、或种笆蕉,或栽翠竹数竿,及其精巧雅致,就像一幅书画小品。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何园的空窗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何园的空窗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留园的空窗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杭州郭庄空窗
二 、漏窗 又称透花窗,中间有石刻,捏塑,或青砖、瓦片,竹木等堆砌的造型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狮子林漏窗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拙政园漏窗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苏州离园漏窗 三、和合窗 又称支摘窗即窗分上、中、下三层(但也有二层式的和合窗),上层、二层做成可支起放下的窗,而下层一扇则做成直立式,拔掉木插销可将窗摘下。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颐和园支摘窗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退思园支摘窗 四、槛窗 槛窗又叫半窗,即将窗安装于半墙之上。 槛窗由隔扇演变而来,它是将将隔扇去掉裙板部改用砖墙来替代。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苏州沧浪亭内“翠玲珑”是以观翠竹为主题的建筑,槛窗小巧精雅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故宫的槛窗 五、隔扇窗 安装在上槛与下槛之间,既有窗的功能也有门的作用,故亦称它为“落地长窗”中国古代建筑以梁柱木结构为主,墙一般不承重,所以廊柱内柱与柱之间一般安装隔门或隔扇代替墙面,多为四扇,六扇或八扇,既通风、采光、装饰,又与外界隔断。古代建筑物较高,所以隔扇造型也窄而高,故人们形象地称隔扇中间的绦环板为腰板,束腰以下为裙板。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狮子林的隔扇窗 六、纱窗 与长窗颇相似,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常以纱窗来分隔空间,用绢纱或在娟纱上写诗作画,它避免了砌墙造成的呆板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七、风窗 江南雨水偏多,室内往往很潮湿,为了通风、排湿,其墙上常用可拆卸的风窗来解决这些问题。正如清?李渔《闲情偶寄》中所说:“依照两扇窗的阔度之内再配一扇狭窗,可开关通风。”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八、横风窗 又称横披窗,安装于长窗之上,即上槛与中槛之间,窗多为扁长方形。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九、地坪窗 它与半窗颇相似,但是窗下部并不是用砖头所砌成的半墙,而是采用木头钩栏托顶,为阻挡风雨或通风清洁,钩栏外一般还安装有雨搭板,钩栏与雨搭板均可拆卸。 十、花窗 徽州地区多见,由窗罩、窗栏板和两扇横开的小窗等三部分组成。大多雕刻精致,俗称“小姐窗”。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宏村古民居的花窗 十一、满州窗 常见广州一带,窗扇城九宫排列,每扇均为上下推立式,很能适应南方闷热的天气。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广东陈家祠堂的满洲窗 窗的色彩 门窗的色彩,江南水乡由于防腐的需要,在窗户外表多上油漆,多数为上下前后油同一颜色,或者只在表面涂透明桐油,显出材质的美感,非常清新淡雅.但宫殿,寺庙等大型殿堂的窗户仍采用多色彩的重彩油漆作为装饰手段.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西递古村的窗户 在紫禁城主要宫殿建筑的门窗上,都遍用大红色,而在雕刻部分描以金色,组成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窗的图案和造型 一、窗棂的纹样 窗棂是隔扇的主要部位,是重点所在,一般由木条拼接连续的图案,常见的有井字纹、方格纹、万字纹,龟锦纹,菱花纹,团花纹、寿字纹,冰裂纹,夔龙纹,以及云纹等数不胜数的图案。窗户的图案源于其他装饰艺术,如青铜器纹样,古代玉器的图案,还有来自纺织物图案的等,这反映了中国传统艺术在整体上的系统性和继承性。吴冠中就说过苏州园林的窗花式样至少有几百种,直线,折线,曲线及弧线等等的组合,雅致大方,变化莫测,属于很古老又极现代的抽象美。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留园的冰裂纹窗棂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徽州的拐子纹窗棂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苏州园林的万字纹窗棂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婺源的各种纹样组合的花窗
二、花窗的雕刻 古民居窗户中,讲究一点的,常常在窗户的格心处进行细致的雕刻,裙板和绦环板处於人们日常生活起居活动频繁的廊檐部位,因此艺人们对这两处部位的雕刻野十分讲究,其中尤以绦环板的雕刻最位。 木雕的内容有 1.吉祥图案,如福(蝙蝠)、禄(梅花鹿)、寿(麒麟)、喜(喜鹊),牡丹、兰花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北墘村的多子多福绦环板木雕 2.动物图案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武夷古民居一组动物的木雕 3.山水风景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徽州木雕山水
4.人物神仙 ,如反映“八仙过海”的画面时,由於八仙形像过於复杂,因此艺人们常简化成八位神仙手中的法器,铁拐李用他手中的宝葫芦来代替等,俗称“暗八仙”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徽州的人物斗鸡小腰板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常家庄园的暗八仙
5.故事戏曲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黟县古民居 6.博古杂宝 ,图案通常以瓶、壶、炉、鼎、琴、棋、书、画为主要内容,其中炉有兴旺,瓶有太平及平安的的意思。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呈坎古村的木雕
7.生活场景以及一些伦理教训等。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黟县卢村古民居木雕 下边让我们欣赏各式各样的窗子,他们是我们中国的符号,是我们民主的瑰宝。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留园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清晖园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拙政园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网师园窗景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藕园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清晖园
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窗里窗外的奥妙​ 退思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