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你的角色是什麼?

大數據時代,不懂點數據分析都不好意思告訴別人你混互聯網、混大都市的,在大數據的環境下,我把市場上的分析師分為幾類

一、數據變現者

這類人一直在公司從事這業務分析的角色,他們一直在嘗試用數據去改變業務決策的流程變更和機遇,驅動這企業的北極星指標,更多做的事情是對業務驅動的輸出而不是簡單的輸入,他們要考慮目前的現狀、改變的機會、未來的方法,所以數據只是讓他們的思維更加嚴謹,更有穿透力,簡單的就是A\Btest、用戶增長的驅動模型、用戶生命週期管理方案、營銷分析模型等,一直在實戰中去挑戰自己對數據分析的看法和認識,也未必完全依賴數據,工作的環境很容易讓數據+行動變成閉環,從而不斷是積累洞察力

更多的思考集中在:

1、市場推廣費用如何能在有限的資源做到最大化的ROI

2、用戶的發展趨勢和質量存在什麼問題?結構如何?如何增活躍,防流失

3、提高轉化的方式是什麼?口碑的形成主要驅動因素是什麼?

4、現階段我們的組織結構和業務的融合度該如何調整?

5、整體市場環境如何?我們的地位穩健嗎?還有沒有新的發展機會

等等,記住他們的輸出不是一份報告那麼簡單,而是整個商業問題的輸入

工具對他們來講已不是核心,常用的就兩種Excel+PPT,地位不高,自己學點SQL

二、提數機器人

他們一直都被別人牽著走,可能是高級數據分析師、也可能是業務部門,也可能是甲方,別人要什麼,我做什麼,當然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要非所答,甚至是被推倒,重來,所以他們不得已要去學習數據庫知識,知道了土壤很肥沃才能明白要種什麼植物,收成是什麼?許多時候他們什麼都要去學習,身懷各種絕技,沒辦法,你不去掌握,每天的需求是無限增長,你不熟練、不找對應的高效工具,非搞死自己不可,市場上80%的數據分析師都是這類人,凡是市場上見到的技術、算法基本都學了一篇

三、技術研究者

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還沒火的時候,有一個崗位一直做技術類的研究,那就是數據挖掘,整天每日每夜的折騰各種數據分析模型,甚至把模型開始的變量無限的去增加,以前20個變量做出來的模型可能效果是最好的,最後在自己手上把變量增加到成千上萬,做的自己都找不到東南西北了,沒辦法,從數據科學的角度來講,變量越多,考慮的越全面,數據量越大做出來的模型越精確,然而仍然會出現你在某電商網站買個鐵鍋,他會在下面再推薦你買個綱鍋.....

有些事情不是純算法能夠解決的,人與人的不同造成了場景和流程也是截然不同的

現在人工智能火了,許多人一頭撲向AI領域,為啥?人家都是年薪100萬的,至少都50w起,誰不心動?可是仔細想想,這條路到底適不適合自己,畢竟每個行業都有一些“異常值”,而且是少數,且不要斷章取義、局部去看這個行業的發展,那樣其實你無形中讓自己的競爭力再削弱,一波浪過去,總有很多裸泳的,自信的游泳健將

四、各類神仙

到處站在講臺上忽悠大數據的價值和未來,他們甚至連一個很小很小的項目經歷都沒有,沒辦法,他們能洞察市場、洞察客戶的痛點,用別人的知識、自己的認識包裝自己,他們更多數據的是數據價值未來的暢想、完美的數據平臺建構。從來不考慮數據獲取和標準的問題,畢竟這些在他們看來太LOW

在這樣的環境和分類下,我們該如何高效去學習?

大數據時代,你的角色是什麼?

那麼不管你未來或者現在是那類分析師,都要保持一個常態心去學習,在這個行業走的越深,你才會發現數據分析師最後已經不是簡單數據的加工者、PPT的彙報者、成果的宣講者,而是一個多知識領域的佈道者,你在在不斷去嘗試將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行為學等與數據分析相融合去看待一個商業的sense,從而慢慢形成做事、決策時候的邏輯和結構化思維,比如如何在整個業務流程設計關鍵的啟明星指標或者北極星指標

大數據時代,你的角色是什麼?

圖來自:秦璐文章

要走的更遠,首先,要先建立自己的思維能力,對數據分析的認識,而不是上來就學習數據分析的各類工具

比如我們的報告中會有很多的指標,許多人在寫發現什麼的時候總是,說用戶數增加了多少,增長几個點,市場費用多少,ROI環比下降幾個點,與競爭對手相比,我們的優勢指標體現在?不足之處等,其實站在高層的角度你是將圖表反饋的信息“念”出來了,聰明的分析師會這麼幹?

從規模效應來看,我們用戶量、GMV、排名如何?

從盈利來講,GMV表現如何,市場費用支出、ROI達到的成效是什麼樣子

從資源優化來說.....

這些讓老闆看著你還有點自己的知識體系,能夠將發現的問題懂得去歸類,去思考什麼是規模指標、什麼是盈利指標、什麼是資源優化關注

其實還不夠,還是沒有告訴領導數據發現了那些洞察

舉個栗子:用戶量增加,活躍用戶下降,GMV增加、市場費用也增加,那這些指標之間到底出現什麼問題,應該用什麼方案能解決這個問題?誰來解決?黑鍋總要有人去背?

分析完以後一定要梳理出好與壞,好與好之間的關係,再從幾個方面去描述,你會發現你的思路和出發點是不一樣的,老闆就喜歡色香味俱全的菜品

大數據時代,你的角色是什麼?

其次,在上面的深度思考和分析下,才是什麼樣的工具解決什麼樣的數據難題,比如公司有數據庫,每次都要去提交申請才有可能拿到數據,等數據來了,其實你當時的許多思考已消失了一部分,那能不能有一天你走到你們老大面前,說我也會數據庫,也會SQL語法,可以自己慢慢去提取想要的數據,你對底層越瞭解,採集和存儲的體系越清晰,你在部門的競爭力才越強,因為你能獨當一面,所以後面的升職加薪水到渠成

學習一門技術之前,你應該知道,你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樣的,也就是說,你想通過這門技術來解決哪些問題,應用在哪些行業,哪些業務場景下。只有這一點想通了,你的數據分析之路的學習才是高效的、有目的的、有意義的。

再比如有一天程序員給你發來一個20G文件的時候,你一臉懵逼(因為你平時可能處理的只有excel+access的幾千萬行),而面對20g文件的時候袖手無策,還怕影響項目進度,本月考核出現在黑名單,在職場有時候是自私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你經歷的越多,你以後的坑會越少,所以他們逼著你去學python+hadoop+spark這些,當有一天領導讓你做述職報告時,你一直做的是人機交互,連一個像樣的PPT都梳理不出來,如何給領導驚喜?

我從工具的層面去梳理要學習那些工具?這些工具足夠解決掉你商業或者工作上99%的問題

大數據時代,你的角色是什麼?

所以學工具有時候是逼出來的,畢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當然我們也要根據自己的處境去選擇,過早的學習,到真正用的時候你依舊會忘記,到臨時需要時你卻一臉懵逼,一定要找一個自己適合的工具死磕到底,別的工具只需要掌握,天下套路那麼多,你總要有自己的套路,也有很多穩固的方式

1、找一些競賽的數據,自己沒事折騰一下

2、多去看看相關的論壇,有事沒事回答一下,溜溜自己的知識

3、找一些圈友寫一些自己操作的實錄或者自己的網站等,讓知識沉澱

最後,所有的學習都是態度問題,不能著急,我們只有在好的體系、好的課程質量體系下,自己才能在有效的時間成長的更快,有時候也是當局者迷,要嘗試和身邊的人或者同行去分享一些自己的認識,往往武俠小說裡面,速練成的武功往往對自己以後傷害更大,反而擁有一本武林秘籍,能讓自己成就大夢,大家都知道一個道理:

一份數據給不同的人做出來的肯定是不一樣的,因為沒有分析的目標

一個明確的需求給做出來的肯定有一個是最好的,因為他思你所思,想你非想

大數據時代,你的角色是什麼?

幾點建議:

1、多看看知乎上的深度交流,為你所用

2、多關注行業的變動,沒事去各大招聘網站看看需求的變化

3、少看點新聞,它不能讓你加薪升職,哈哈~~~

4、圈友們彼此之間多多交流,你的觀點只有和別人發生博弈時,你才有深思

5、多看一些跨學科的書籍,跨行業的報告,讓知識體系豐富起來,那樣你才有體系化思考的資本

6、堅持每天寫點什麼,日積月累你才有出眾的根基,所以文科生學數據分析成長要比理科生高很多,他們善於表達撰寫

7、選擇那些有一線實戰經驗講師的課程,他們才能讓你少走彎路,少採坑

轉自: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