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文学

◆ 写在前面

基于经典文学文本的音乐再创作,或是改编,古往今来都一直是在音乐作品创作题材上的重要承载。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不知被多少作曲家改编过,柴可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柏辽兹等等等等。歌德的《浮士德》亦是如此。

而基于经典文学文本的音乐再造,绝不仅仅只是为了追求去贴合某一文学文本的内容;在音乐的意象和意境塑造上,寻求去不断贴近文本当中的人物个性。而是需要去做到在一定意义上高于所立足的文学文本,将其上升到哲学或美学的至高范畴。这才是音乐再创作的真正意义所在,意指审美层次的超越,以及对文学文本当中所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一块艺术“缺憾”的弥补和升华。

“语言终止处,音乐才开始”,这就是基于经典文学文本的音乐再创作的终极意义。

——左驰

音乐与文学

文:胡咏言

音乐的戒律多存于:

1/ “工具性”( 比如作曲技法和风格 );

2/ “历史性地位”;

3/ 如何升华到“哲学/美学的高度”走入 Great Music 之殿堂。

不幸的是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三个方面给予评论乃至“合理”的偏见( 包括对一些大师作品 )。这并不是有人“懂”或“不懂”音乐,而是音乐的生存生态就是如此!音乐脱离了如此就像在繁杂豪华都市里,偶见的鸟儿飞掠头顶,缺乏意义上的真实美感。那什么样的音乐属于好的音乐乃至 Great Musuic ?这很神秘没法说;反过来我们也不回避,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本账——如何才能称得上 Great Music(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欣慰” )!

音乐与文学

Great Music 只存在对人文与美学有重大影响的高度中!

就说李斯特和肖邦:李斯特在他那个年代毫无争议是最伟大的作曲家和演奏家( 之一? ),但他的音乐似乎更像为那个时代而写——走不出历史的局限。

音乐与文学

是的,人们至今对他还会津津乐道,但更多仅限于推崇仰慕他的“工具性“标签——绚丽多彩( 希望没太苛刻哈 );而肖邦的音乐则相反,尽管绝大多数是钢琴作品,但却不妨碍其可以走进 Great Music 之殿堂;他的音乐会像美丽的唐诗流传不息!

音乐与文学

音乐的伟大不是去刻化其文学的“真实性或——“像不像“,或和文学去“竞争”看谁更高明,或仅仅去“辅助”文学在讲“故事”。 指挥家巴伦勃依姆曾说,理查斯特劳斯繁多的交响音诗都有一个“故事”背景,但作曲家首先要用音乐把故事“讲通”,而不是相反——只在文学里说的通就行!事实上那些以文学题材为启迪的 Great Music “讲”的都是文学题材字里行间中“缺席”的那部分,准确地讲,是建立在理性范畴上最抽象地刻化“感性的真实尊严”,让人性的光辉得以升华!

音乐与文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