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告別過度依賴?

如何告別過度依賴?

1,什麼是依賴

依賴,依代表依靠,賴代表一種懶惰心理,是依靠別的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給。

外來物質進入人體引起的一種心理生理過程的依賴性。外來物質引入人體,引起特定的心理生理變化,使個體對它產生心理上的嗜好和(或)生理上的癮癖,非要經常應用不可,否則便無法解除心理上的渴望,或不能避免不舒適的軀體反應──戒斷症狀。日常生活中對煙、酒、茶、咖啡的嗜好,因醫療用藥不當而造成的對醫源性藥物的依賴,以及對鴉片類、大麻類、可卡因或致幻藥等毒品的癮癖,其原因都在機體對這些物質產生了依賴性。對這些物質的依賴是一種發生率高、涉及面廣的情況,長期應用致依賴物質會引起慢性中毒和行為改變,對個人健康、家庭生活和社會治安都帶來不良影響,甚至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值得重視。

依賴是社會關係的形式之一。指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和條件的人,尋求和接受社會和他人的幫助。除法律規定的家庭親屬之間的相互依賴關係外,在一般社會生活中也廣泛存在。

2,依賴的成因

依賴性的產生往往和家庭環境、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由於家長對孩子過份寵愛,過份照顧,很容易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喪失獨立辦事的能力,變得具有依賴心理。尤其是獨生子女,要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多的“特權”。父輩們的嬌寵使孩子易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懶惰性,這種懶惰性其實就是過份依賴。

如何告別過度依賴?

3,依賴的分類

依賴應該分為兩類,分別為主觀依賴和客觀依賴。

主觀依賴

主觀依賴為自己的價值要依賴他人肯定,沒有自信的表現就是意志較弱,心裡需要依賴外界人與物來幫助來證實自己的價值。

客觀依賴

客觀依賴,比如各種物質,包括食物、毒品、金錢。主觀和客觀依賴也是同時存在,主觀依賴的同時 客觀上也依賴,客觀依賴的同時主觀上也有依賴。當主觀上不在依賴時,客觀依賴就不存在了。主觀完全獨立了,客觀依賴就轉變成一種支配。

依賴心理完全可以克服,人最終的成功就是發現自我的獨立性。一個人意志應該是獨立的,不依賴任何外界的力量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真正的獨立是從心理開始。人的意志也應該是獨立的、自由的、無依賴的。

依賴是指一種特定的需求狀態。此處指對成癮物質的特定需求,分為精神依賴和軀體依賴兩類。精神依賴是習慣性需求、軀體依賴則是機體反應性需求,二者常同時存在。通常依賴性不高的物質早期僅有精神性依賴,而依賴性強的物質在戒除軀體依賴後常可長期潛隱有精神依賴。

如何告別過度依賴?

4,依賴的克服辦法

一是克服依賴習慣。分析一下自己的事情中哪些應當依靠家長和老師,哪些應由自己決定,從而自覺減少習慣性依賴心理,自己作出正確主張。如自己決定有益的業餘愛好,自己安排和制訂學習計劃等,由依賴轉變為自主。

二是增強自信心。有依賴心理的人缺乏自信,這往往與童年時期的不良教育有關。例如,有的父母、長輩、朋友往往說些“你真笨,什麼也不會做”、“瞧你笨手笨腳的,讓我來幫你做”等。對這些話,首先要有正確的心態,然後一條一條加以重新認知,逐漸培養和增強自信心。

三是樹立奮發自強精神。常言說,溫室中長不出參天大樹。當今社會是開放競爭的社會,每個人都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因此,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適應時代變革,在激烈競爭中摔打自己,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挫折。

四是培養獨立的人格。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但是接受別人的幫助也必須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很難設想,一個把自己的命運寄託在他人身上,時時事事靠別人指點才能過日子的人,會有什麼大的作為。德國詩人歌德曾說過:“誰若不能主宰自己,誰就永遠是一個奴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