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朝末年对于张献忠李自成刘国能这类起义军首领进行斩首行动,明朝会不会就不会灭亡?

杨寿强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而死,许多官吏寻死报国,也有许多人投降李自成。

此后,虽然各地宗藩先后宣称承继大统,终究没能为明朝政权续命,明朝灭亡。

表面上看,是李自成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清朝趁机补刀,断了明朝余命。但是,从根本上来看,明朝灭亡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政权本身积弊重重,社会矛盾深重,内外交困,财政破产,军队腐败等等。

这其中,农民军的活动影响最大,严重动摇了明朝的统治基础,特别是李自成、张献忠等部,活动范围大,人员最多时超过百万,多次重创官军。

那么,如果如题目中所说,官军对张献忠、李自成、刘国能等人实施斩首行动,结果会如何呢?

首先,要实现斩首行动,需要一支机动性强大的部队,并且有手术刀一样精准、锐利的杀伤力,而这些恰恰是腐败的明军最缺乏的。

现在我们假设明军具有这些能力,并加以实施,而且成功了,结果会如何呢?

先看看张献忠,实际上他就是死于清军的一次精准的斩首行动当中。但是,张献忠死后,他的义子孙可望、李定国继续战斗,而且战斗力和影响力甚至青出于蓝,超过了张献忠。

再说李自成,当他意外丧命之后,余部在李过、高夫人的率领下投降南明。许多部将继续战斗,但鲜有出众的表现。假设明军早期对李自成实施了斩首行动,他手下的田见秀、刘宗敏、李过等人显然无法替代他,这支农民军也就无法在后来取得开封系列战的胜利,也无法战胜孙传庭。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李自成早死,他也就不能除掉罗汝才,如此一来,在中原崛起的可能就是罗汝才了,他的能力应该不弱于李自成。

再看看刘国能。

刘国能外号“闯塌天”,在陕西农民军中,与张献忠、李自成一样的老资格。崇祯十一年,熊文灿实施招抚政策,刘国能投降官军,以后忠心耿耿。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破叶县,生擒刘国能,刘国能宁死不降,被处死。

最后说说我的结论:如果明军对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实施斩首行动,并且取得了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战场上的形势,但从长远来看,仍然挽救不了明朝灭亡的命运。


于左

一般意义的明末农民起义发生在崇祯元年,最早的领导人是王二,不过早早就被干掉了,没什么名气。之后是王嘉胤,紫梁王,不沾泥,高迎祥等等,陆续被干掉后,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等才开始崭露头角,算起来李自成已经是义军的第三代领导人了,干掉李自成这些人无非是催生出第四代领导人而已。

明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西北百姓吃不上饭,而吃不上饭主要有两点:

一是天灾,老天爷不照顾,西北大旱,粮食减产。

二是人祸,朝廷为了跟辽东打仗加征赋税,本来只是活得就很勉强,这下彻底活不下去了。

义军的越败越强大也和朝廷的二逼政策分不开,一方面把老百姓不断逼反,为义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员,所以李自成,张献忠败了无数次,只要一出山转眼又是千军万马。

另一方面是军队缺饷和驿站的裁撤把本来应该支持明军的力量,推到了义军那边,不但削弱了明军,跟使原本只是流民的义军,加入了有一定组织能力,还有基本军事素养的士兵,大大提高了义军的素质,为后期义军大规模建立精锐部队打硬仗创造了条件。

所以大明自己的问题解决不了,杀多少义军首领都没用。


风林火山

明末即使对起义军首领进行斩首行动,明朝也会灭亡。

因为明朝已经处于朝代的末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表明,这种更迭是不可逆转的。明朝就像一棵枯朽的大树,没有了一丝生机,就差一阵风就会吹倒了。

比如闯王高迎祥,成为十三家七十二营民变队伍之首,把的明朝折腾的够呛,但是高迎祥死后,不是又出来个李自成,所以,即使张献忠李自成被斩首,还会有下一个张献忠李自成。

明朝末期,基本上所有的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些农民起义军都是没法生活了,才要冒杀头的危险去反抗朝廷的,而且全国各地都有起义军,你就算消灭这支,还有下一支冒出来,并不是杀几个头领就能消灭的。

当时的明朝不仅有内忧,还有外患,后金政权虎视眈眈,明朝由于不断镇压农民起义和两次抗倭援朝,导致国力消耗巨大。后金恰好相反,此时正休养生息,实力不断增强,此消彼长,消灭明朝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明朝要想不灭亡,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好,国力增强,而不是去消灭起义军领袖,或者消灭起义军,显然,当时的明朝是不具备任何改变百姓生活能力的,只能消耗国力,等待明朝的,只有灭亡。


硕果陪你笑

根本用不着什么斩首行动,如果不是明朝错误的采取招抚政策,早日调集官年围剿,在崇祯四、五年间就可以将流寇剿灭在陕西、山西境内,不会让其漫延到河南、安徽、湖北等中原腹地,以至于不可收拾。

或者在崇祯七年的车厢峡之困中,如果不是愚蠢的五省总督陈奇瑜被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诈降伎俩所欺骗,则闯、献二贼早己授首,何至有甲申之惨变?

要知道农民起义军的首脑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如果李自成、张献忠早死,既便仍然会涌现出新的农民起义军首领,但他们不一定会发展壮大起来,不一定会直捣京师,不一定能推翻明朝。

明朝到了崇祯年间百病丛生积弊难返,又有各种天灾人祸来捣乱,既便如此明朝也不是必然应该被农民起义颠覆,相反明朝本来完全有能力有条件镇压掉流寇,主要是因为明朝君臣犯了一系列致命的错误,给敌人送分太多了才导致灭亡,明朝实不该亡于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贼寇之手。


流贼闻之心胆摇

其实在历史上,一方势力的首脑被敌对方偷袭杀害,那是常事,因此对首脑机关的保护也是重中之重。

从保卫皇宫的禁卫军,到山贼流寇的警卫人员,他们都是负责自己的最高领导人的安全。因而,想行刺或者所谓的斩首行动,那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想达到此目的,必须有可靠的内应才能办得到。

可话又说回来,想靠所谓的斩首行动暗杀农民起义军的首领,那只能是解一时之气,或者让起义军元气大伤,却消灭不了整个的起义队伍。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义军,原来的领导人高迎祥,就是在战场上,被明朝军队偷袭下,杀死的指挥部里,也就是所说的斩首行动。

但是,很快下一个接班人的李自成变成了一把手,继续领导农民起义军与明军作战,并且李自成的指挥才能,要高于高迎祥,是这支农民起义队伍越来越壮大。

如果在李自成的内部真的有奸细,配合明朝特种部队,把他除掉了,但是他的下一个接班人,就会很快到位,继续领导农民起义军,与明朝军队作战。

此时的明朝统治者,已是腐败透顶,内外交困,朝廷的寿命已到了气数,就其军队而言,更是丧失了战斗能力。

李自成不把它灭亡,别的农民起义军也要把它灭亡。

即使没有农民起义军,其他的势力,例如已经出现的军阀割据,盘据在关外的满清势力,蒙古势力都会乘虚而入,攻入北京夺取明朝的政权。

当然,历史没有假设。


赵志军001

不会的,明朝之所以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是当时天灾人祸,再加上苛捐杂税繁重,人民被逼得无奈才造反。中国百姓但凡是有一条活路,谁愿意干掉脑袋的事?这也就是为什么李自成屡战屡败,但是又能屡败屡战,因为他只要举起义旗,自然有无尽的饥民来投靠,饥民之所以来参加农民军,无非是为了吃一口饭。

所以即使大明杀了一个义军领导人,社会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矛盾也自然还存在。杀了一个李自成随后会出现一个张自成或者王自成。所以为什么老闯王高迎祥死后,新闯王就成了李自成。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还会灭亡,明朝是个长寿的朝代共276年,这样的朝代是很罕见的,如若进行斩首成功,李自成、张献忠、刘国能等牺牲,那些农民起义的武装还在,是会推举出新的起义军领导人的,明朝这时犹如一个百岁老寿星,咋抢救也难逃一死,也就是苟延残喘,延续不了多长时间,明还会灭于造反的农民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