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已經權傾朝野,但為何崇禎辦掉他如此簡單,問題在這裡

魏忠賢也是權傾朝野了啊,相比其他權臣動不動就要鬧皇帝,怎麼一下就被辦了?這個問題,其實可以用一個歷史比較的方法的得出結論,比較的對象是魏公公這個職業在唐代的各位前輩們。

第一、也是最主要的一點,唐代權宦的標配是神策軍護軍中尉,明代權宦的標配是司禮監秉筆or掌印,提督東廠只是你掌握前者後給你的一個添頭。

前者是正兒八經的禁衛軍指揮官,而神策軍本身還有自成一套的財政和選拔體系;後者是秘書處處長兼特務頭子,真正的禁衛軍體系京營和錦衣衛只能間接控制,歷史上大部分時間還控制不了。

魏忠賢已經權傾朝野,但為何崇禎辦掉他如此簡單,問題在這裡


前者的權利核心是軍隊,由於現實的政治和軍事需要,唐天子上臺後一般會針對性地處理幾個權勢特別大的宦官,但神策軍和依附在上面的太監集團是動不了的,因此唐代宦官的利益集團能夠得到穩定的傳承。

後者的權利核心只是皇帝嫌麻煩後對權利的讓渡,根本不是一個穩定的權利機構,司禮監本身一朝天子一代公公甚至幾代公公不提,就是相關的特務機構,從成化開始,西廠——東廠——內行廠——錦衣衛(嘉靖可是執政了四十年)——東廠,到萬曆為止都洗了好幾次牌了。

魏忠賢已經權傾朝野,但為何崇禎辦掉他如此簡單,問題在這裡


結果就是唐的公公想搞事,如果不考慮善後,單憑神策軍和北衙自己,短時間內控制京城局勢完全沒問題。而大萌的公公要搞事,能不能完全控制紫禁城都難說。

當然具體到魏公公這次,理論上他的黨羽已經控制了錦衣衛和京營,錦衣衛指揮使和兵部尚書都是他的人,這也是崇禎在第一年為什麼心存疑慮的原因,但還是那句話,根基太淺。

魏閹集團作為嚴格意義上才成立了五年的一個政治集團,大家聚在一起胡作非為升官發財還行,真要搞謀殺皇儲甚至皇帝的這種大新聞,那幫人怕是沒這個膽量,曹吉祥老前輩的屍首還在那涼著了,人家還因為歷史機緣正兒八經掌握過軍隊。


第二,是唐代宦官是能在後宮和皇族中找到奧援的,但是我萌的宦官能找到的最大奧援其實是...和當朝派不對付的文官。

這就非常尷尬了。我之前說了,不考慮善後唐代宦官自己就能控制京城的局面,但實際搞事後還是需要合法性背書的,而我唐皇族和後宮什麼情況,生命不息、野心不止那是從李二、武媚娘就開始的傳統了,具體的說順宗、憲宗、武宗死後的皇權交接就有相當多宦官和後宮勾結的影子。而我萌這邊,非東宮的皇子成年後乖乖滾粗京城,不滾陛下做好和我們文官冷戰的準備了嗎?後宮這邊,皇上給自己寵妃或者皇后的孃家人整個千戶啥的都有可能搞出一堆勸諫的奏章,更遑論其他了。

魏忠賢已經權傾朝野,但為何崇禎辦掉他如此簡單,問題在這裡

因此大明的公公們在這個方向是找不到什麼奧援的,而缺乏宮內的消息管道和支援,那就基本不可能干預皇位繼承。另一方面司禮監和內閣歷史上有名的時候是互懟,但大部分時間是互為表裡,都是皇權意志對接外朝的延伸,因此一般情況下理性的司禮監總管還是希望能和文官們和平相處。

具體到魏公公這邊,它這個集團是有先天劣勢的,魏忠賢並不是因為和天啟本身有感情才上位而是走通了客氏的路子才得到了天啟的信任。這就決定了它在宮內必須完全地依賴客氏,而客氏和與張皇后為首的真正後宮關係極差,多名皇子被迫害後早夭的結果就是皇位反而在張氏的大力推薦下落到了更不好控制的信王手上。

魏忠賢已經權傾朝野,但為何崇禎辦掉他如此簡單,問題在這裡

外庭方面更別提了,先不管東林黨本身怎樣,東林黨獄確實搞成了明代黨爭最血腥的一次,閹黨在在野士人間名聲極臭。結果就是天啟末年,閹黨恍然在全盛期,但後宮和信王完全不支持、不合作,外朝上魏公公的乾子孫們已經太多了,對有志向的大明青年來說投機閹黨已經不是個快車道了,反而幹倒閹黨更有一步登天的機會,而天啟的死恰好給了兩方機會。

最後,就是魏忠賢本人的政治素質也並不出眾,他本質上是個向皇帝奶媽賣色相才一步登天的混混,離那種真正的竊國大盜還差十個孫可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