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到了,自己兩天的作品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想做的學習吧

具體內容:

一 、豆沙蜜棗粽(正宗北方口味粽子)

原料:糯米、紅菜豆、紅棗、粽葉

端午節到了,自己兩天的作品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想做的學習吧

1、泡 糯米: 大約一天一夜。條件:自來水,,室溫:25°,陰轉多雲,無陽光直射;

端午節到了,自己兩天的作品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想做的學習吧

2、泡紅菜豆+泡紅棗:大約12小時。條件:自來水,室溫:18°,夜晚。

3、打豆沙:將上述泡好的紅菜豆在高壓鍋中處理1.5小時(加水量以超過豆子1cm高度為宜);高壓處理後,根據口味加入紅糖,一同攪拌打碎(備註:由於豆子是軟的,但是比較乾燥,與紅糖混合打碎時,加少量水,以便於磨豆盒操作。設備:九陽打漿機中磨豆的工具盒,如果沒有此可以用擀麵杖碾碎);

4、處理紅棗: 紅棗半小時(選擇蒸是為了既使紅棗軟,就不失紅棗口感,優於煮紅棗);去核:發明了一種方法是用喝牛奶的吸管,直接在棗中間扎入,然後可以把棗核除去。(這種方法既除去棗核,有保持了紅棗的完整性,挺不錯),備用。

端午節到了,自己兩天的作品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想做的學習吧

4、煮粽葉+捆棕繩:6月4日10:00--11:20. 將綠色的嫩粽葉煮35min;取出稍涼後,把粽葉洗刷乾淨,備用。

端午節到了,自己兩天的作品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想做的學習吧

端午節到了,自己兩天的作品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想做的學習吧

5、混合糯米與豆沙: 為了獲得均勻口感的豆沙粽子,將上述製備的豆沙與糯米(瀝乾水)均勻混合到一起(用手抓混合,用勺子、筷子都不能很好的把豆沙打開。)

端午節到了,自己兩天的作品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想做的學習吧

6、包四角粽子:共包了約50個粽子,起初比較慢,後來熟練了比較快。按照網上學的方法包四角粽子,掌握手法後挺快的,包和綁都快。每個粽子放1-2個蜜棗。

端午節到了,自己兩天的作品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想做的學習吧

7、煮粽子:涼水放粽子,水面一直保持高過棕子。大火30min,文火30min,出鍋,瀝水,涼涼。

結論:1、粽子煮後與煮前保持相同形狀,說明包和扎都成功;2、開吃後口味不錯,豆沙蜜棗甜度合適,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由於粽子包的太緊,壓得太實,粽子吃起來稍嫌硬,(老公這麼說,但是我喜歡那種不是軟塌塌的口味的,呵呵),還有一個原因是由於糯米與豆沙混合後黏在一起,不會散開,所以本身就比較緊實,因此不能再用勺子使勁壓。

端午節到了,自己兩天的作品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想做的學習吧

二、排骨瘦肉粽(正宗南方口味粽子)

1、泡糯米同上;(1kg),兩種共2kg。

2、醃製排骨和瘦肉:大約12小時。條件:料水,室溫:18°,夜晚。料水:花椒、八角、香葉、蔥、姜、蒜瓣、醬油,用水煮15min,涼涼。將排骨和瘦肉分別切成1cm,0.5cm大小的塊,放入涼涼的料水中醃製(為了防止肉塊與調料混合,將肉塊用紗布稍微兜一下)。

3、泡紅豆和綠豆:(根據個人口味加量)大約12小時。條件:自來水,室溫:18°,夜晚。

3、煮粽葉同上;

4、混合糯米與紅豆、綠豆:將上述糯米、紅豆、綠豆瀝乾,混合均與,根據個人口味加入少量鹽。

5、包四角粽子:將醃製的肉取出,瀝乾,備用,包粽子,保證每個粽子有一塊排骨,一塊瘦肉。

6、煮粽子同上

結論:1、粽子煮後與煮前保持相同形狀,說明包和扎都成功;2、味道還不錯,但是由於肉太瘦,所以香味度偏低,老公建議放少許肥肉,但是由於我個人不吃肉粽,所以沒有發言權。師妹師弟妹吃了一些,評價總體還行。

備註:配菜:白蘿蔔湯+山楂水,用於消食。

意義:1、自己的粽子所有原料正宗、衛生、健康、營養;2、鍛鍊自己動手做美食的能力;3、提高過節氣氛。

今天沒有吃到的,改天會送上給大家哈。

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以後包粽子有指導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