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十年,惠州印記|紅紅火火農家樂

三江三分之二的區域處於臥龍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好,素有“天然氧吧”之稱,一直是成都、重慶等地遊客休閒度假的好去處。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為主要形式的三江農家樂剛剛起步,就遭遇了大地震。在“建設生態民族旅遊強鄉”的理念下,惠州援建三江工作組僅用一年的時間,把一片廢墟建設成一個功能齊全、風景優美的山鄉旅遊集鎮。三江生態旅遊區成為震後汶川第一個國家4A級景區,2012年又獲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稱號。在大力發展旅遊業的大背景下,三江的農家樂日益增多,鄉村遊越來越成熟。

三江十年,惠州印記|紅紅火火農家樂

楊家大院,坐落在盤龍山腰,是三江鎮照壁村第一家農家樂,也是目前唯一 一家星級農家樂,至今已有17年。

2007年,楊志全一家用盡積蓄,湊齊120萬元對農家樂進行重新修建。原定2008年5月20號開業的小院,卻在12號的地震中化作廢墟。

2008年8月,惠州援建工作組為楊志全一家提供了20萬元的援助金。藉助這筆資金,楊家大院很快開始重建並在次年5月重新開張。兩個月前,楊志全老人因病離世,楊家大院就交由兒媳楊明芳打理。楊明芳說,老人在去世前,還一直唸叨惠州當年的恩情。

楊明芳

我們地震前修的這房子,工價才70塊錢,過後就是100塊錢,就全部漲價完了。都幫助,我們買材料那些他們都還是幫助過我們。就是他們的支持我們窩頭(家),不是他們來幫忙,我們都還建不起、沒那麼快,真的感謝他們。

汶川大地震前,三江就有農家樂旅遊,但遠未形成規模。大地震中,這個距離震中映秀僅隔一座大山的鄉鎮幾乎夷為平地,旅遊接待能力驟降為零。

楊家大院

三江十年,惠州印記|紅紅火火農家樂

重建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對現有旅遊資源進行恢復和整合,打造出“水鄉藏寨”生態旅遊景區,配建了民俗廣場、惠州公園、民族風情步行水街,遊客中心、覆蓋各片區的遊覽棧道、覌景亭等一大批旅遊公共設施。當年三江生態旅遊風景區在評國家4A景區時,專家們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景區堅持高標準、高規劃,不僅利用豐富的水資源及森林資源等,還將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及民族文化,茶馬古道、古羌棧道等景點融入其中,非常難得。

目睹這種變化,第一批參與三江農家樂旅遊經營的村民劉志全十分感嘆。

劉志全

當時大的環境,這種公共設施沒有,人家遊客想要跳舞聚會,往哪個地方走走,還有人家想搞點其他的娛樂沒有場所,這個比其他地方的鄉村旅遊來說,這是個弱點。這點惠州幫我們考慮到了。老百姓的房子重建了,公共設施重建了,老百姓後期怎麼辦,也就是我們三江這個地方要搞旅遊,老百姓才能脫貧致到富。

三江十年,惠州印記|紅紅火火農家樂

有了這個基礎,三江的農家樂旅遊越做越旺。楊家大院的楊明芳對自家農家樂的發展很滿意。

以前一個人包吃包住一個月才300塊錢,那時候收費還是很便宜的,現在2000一個月。

這一天,徐永珺的農家樂迎來了6位客人。這些客人中,不僅有省內前來避暑的老顧客,還有省外過來的新面孔。

來自廣東的遊客林女士

從網上了解到,這邊應該也有很多的一些發展,想來看一看,度度假休閒一下。

廚房內,44歲的徐永珺一早就為城裡來的客人煎起了當地的粑粑。

徐永珺

就是用回面和這個雞蛋調的,蔥子、鹽巴、花椒撒進去。有時給他們蒸包子、饅頭。

徐永珺家的銀杏院

2015年,眼看著鎮上的農家樂生意風生水起,徐永珺夫婦也借款經營起農家樂,到今年,30多萬元的借款已還掉了16萬元。

徐永珺

這幾年生意還可以,一年收入有好幾萬,還帳就還得快噻。以前你都沒這個膽量,借錢哪裡敢去借?你拿什麼來還?頭幾年打工一個只有一兩千塊錢,你打工最多一年三萬塊錢,你都掙不到。

三江十年,惠州印記|紅紅火火農家樂

10年間,三江鄉的農家樂由震前的70戶增加至近300戶,床位增至1500張,每年為當地村民帶來500萬元的收入。三江鎮鎮長汪燕珍說,正是有了當初惠州援建的精準定位,三江鄉村旅遊才有了現在的發展。

汪燕珍

農家樂旅遊已經成為我們三江鎮的主導產業,2017年,三江全鎮接待常住遊客1.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8000多萬元,僅次於映秀、水墨,在全縣排名第三位,在全省處於中有水平。

以農家樂為主體的鄉村旅遊的發展,帶給村民的不僅是錢袋子鼓起來了,更重要的是家裡的笑聲增多了。

在三江鎮 街村民族步行水街的一家便利店,等待簽收的快遞包裹堆放在門口。老闆孫兵說,這幾年,農家樂發展起來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迴流,快遞包裹越來越多。

孫兵

現在一天就有六七十個包裹,年輕人越來越多,開農家樂嘛,他們都會網購。

24歲的楊天然就是迴流大軍中的一員。

楊天然

因為現在旅遊發展越來越好了,旅遊的人也比較多,基本上每家每戶都修了農家樂了,夏天旺季的時候,生意就比較好。我就幫她打理、我媽也比較輕鬆、比較舒服。然後我媽也有親人,幫打理比較放心。

開農家樂,搞鄉村遊,越來越多的村民不再遠走他鄉賺錢養家。“留守兒童”這一當前農村共性問題在三江也基本得到解決。

晚飯過後,麻柳村村民唐瑞陽在家中跟4歲的女兒嬉戲。

31歲的唐瑞陽是當地一家農家樂的工作人員。2015年,剛為人母的唐瑞陽到100公里外的都江堰務工,去年,唐瑞陽果斷選擇返鄉就業。

三江十年,惠州印記|紅紅火火農家樂

女兒在三公里處的三江幼兒園就讀,平時由姥姥接送。現在,唐瑞陽下班後就能見到女兒。

唐瑞陽

既把小孩、家照看了,班也上了,然後也能掙一些零錢,我們前臺是2000多塊錢一個月,雖然說你在外面上班,一個月工資可以拿到3000多、可能更多,但是外面的話,比如你的吃、住,下來的話,一個月餘下來還沒這點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