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滴滴司機的客戶肖像刻畫總結,厲害!

一個滴滴司機的客戶肖像刻畫總結,厲害!

今天出門的時候,叫了一輛“滴滴”。

派車的速度飛快,只是派出的“滴滴”距離我的上車地點比較遠,有將近4公里。

過了幾分鐘,“滴滴”到了,我上車。

司機挺有禮貌:“對不起,讓你久等了”。

我表示理解,因為我知道他出發的地點和我等候的地點有一定距離。

車走開出去500米,司機突然對我說:“系統不知道怎麼回事,你附近明明有車,卻要把單派給我在這麼遠的車。”

我感到好奇,問:“你的手機能看到附近有滴滴快車?”

司機搖搖頭:“不能。”

我的興趣來了:“哪你怎麼知道附近有車?”

“我能看得出路邊哪輛車是做滴滴的。”

他的回答徹底把我的胃口吊起來了。

我問:“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在這行做久了,就有了經驗。”這傢伙沒有回答我的問題,賣了個關子。

一個滴滴司機的客戶肖像刻畫總結,厲害!

“說說看,讓我也學習一下”我繼續揪著這個話題不放。

他說:“滴滴是營運車輛,他們和出租車一樣,卻和普通的私家車不一樣。”

“嗯”我點點頭,表示我在認真聽他說的。

“但滴滴快車和出租車又有不一樣的地方,出租車會巡航承攬顧客,滴滴快車就不會,因為他們的顧客是由系統派單獲取的。”

“有道理。”我附和他。

“因此,滴滴快車都是在停車狀態下候客的。”

他接著說:“這些候客的滴滴快車,和普通的私家車不一樣,它們不會把車輛停進固定的停車位,也不會停在臨時停車位上,因為停進車位進出很不方便,不便於它們隨時出發接客。”

他指了一下路邊花圃隔離帶後面一輛停在人行道上的汽車說:“這輛車十有八九就是滴滴快車。”

“為什麼呢?”我沒有完全明白。

司機反問我:“如果你是私家車主,會把車停在這個地方嗎?”

一個滴滴司機的客戶肖像刻畫總結,厲害!

我正在考慮他說的問題,他開始揭秘答案了。

“沒有私家車主會這樣停車的。如果車主停放車輛,會停放在臨時車位裡,因為停放在這個地方會被警察貼單的。如果車主要出行,他上車會立刻出發,不會在停車地點停留這麼久。”

“有可能他是來接朋友呢?”我提出了一個假設。

“不會的。”司機否定了我的說法:“如果來接朋友,都是電話預約好的,要麼朋友在路邊等,車到就離開,如果等朋友,車子會直接停在慢車道上,因為司機不會離開,也知道朋友會馬上就到,所以不會這麼麻煩拐到隔離花帶後面的人行道上去。”

“只有滴滴司機,他停留的時間不會太長,但又無法準確的預知停留時間,這個等待時間內,他可能會在車外抽支菸、玩玩手機,呼吸點車外的空氣。而且,他需要一接到派單就很方便的出車,才會把汽車停在成地方。”

我開始有點佩服這個滴滴司機了。

司機打開了話匣子,停不下來了:“每一輛汽車的停放位置,都會和它接下來的行為目的和消費場景又密切關聯,這個被稱之為行為模式分析,我就是根據這個來判斷哪些車輛有可能是滴滴快車的。”

真牛逼!

我腦子裡湧現出這三個字。

一個滴滴司機的客戶肖像刻畫總結,厲害!

司機繼續對我說:“我們去淘寶、天貓購物,平臺會根據你的行為模式,分析出你感興趣的商品,向你進行推送,其實這個方法,也可以應用到滴滴快車上,對同行和顧客進行分析的。”

可惜車上空間太小,否則我要站直對滴滴司機深深鞠上一躬的。

我這哪是打滴滴?兼職是找營銷大師上了一堂實戰課嘛!

並且,這個“大師”講的深入淺出,更讓人容易理解、消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