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雲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撐起中國智造的一方天空

浪潮雲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撐起中國智造的一方天空

「產業嬗變,由此起始。」

——胖頭陀


作為新一輪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工業互聯網已成為全球性的產業競爭,被認為是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戰略。

無論技術研發還是說產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均為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想象和操作空間,其中豐富的技術內涵和應用模式,為深入推進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乃至現代製造業的未來,指明瞭發展道路。

目前,一大批互聯網企業已經涉足其間,而中國本土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型IT企業浪潮不僅擁有工業互聯網的全面佈局,更是通過自身在智能製造領域的實踐,成為中國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翹楚。

轉型升級進行時

在5月25日的貴陽數博會上,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表示,浪潮已經為超過50萬家企業提供工業互聯網服務,推動企業上雲。今天產業界眾所矚目的新IT融合以及數字化轉型,實質上就是為機器灌入智慧,形成智能產業。

浪潮雲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撐起中國智造的一方天空

2015年發佈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就是國家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序幕。去年11月底印發的《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則已成為中國工業互聯網的行動綱領。

該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工業互聯網是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和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基石,對未來的工業發展具有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的影響。

通過系統構建網絡、平臺、安全等三大功能體系,工業互聯網是全面打造人、機、物互聯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形成智能化發展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是推進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有力支撐。

多年來,憑藉在雲計算、大數據領域的綜合技術實力,以及多年來服務於企業信息化的深厚經驗和產業生態佈局,浪潮雲全力打造了一個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致力於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和數字經濟發展。

目前,浪潮雲工業互聯網平臺已在8大行業

,構建了涉及8個領域的諸多解決方案,設備連接數達到數百萬,成為國內工業互聯網領域一股縱橫開闔、勢不可擋的力量。

通過全方位地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術,與工業系統進行深度融合,浪潮雲工業互聯網平臺幫助諸多企業構建了基於雲的企業創新中樞系統,實現了創新產品和新型服務的充分輸出,從而全面推動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

在前不久的2018中國物聯網產業生態大會暨中國物聯網產業生態聯盟成立大會上,浪潮雲工業互聯網平臺成功入選十大工業雲平臺

不止於此,浪潮還進入了山東、江西等省的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也與廣東等發達省區達成工業互聯網的戰略合作,所有的一切均表明在政府和產業層面,浪潮雲工業互聯網已經贏得了廣泛認可。

一二三四齊步走

同樣是在貴陽召開“數據驅動經濟”中國大數據產業高峰論壇

上,浪潮雲發佈了浪潮雲工業互聯網平臺戰略,明確指出浪潮雲將以一個目標、二個佈局、三個基礎和四個計劃,全面推動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浪潮雲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撐起中國智造的一方天空

一個目標,是浪潮希望通過2-3年的努力,實現對15個行業、10個領域、31個省區直轄市的全面覆蓋,推動百萬家企業數字化轉型。

兩個佈局:首先是平臺佈局。

通過持續打造公有云+邊緣雲計算的服務能力,浪潮雲將之擴展到7個節點,同時邊緣雲節點會持續拓展;其次是打造以物聯網為核心的數據採集能力,提供更多的大數據工具,包括敏捷的開發平臺和框架等在內;最後是打造開放的應用市場,培養生態和合作夥伴,一起打造開放工業應用的生態。

在生態佈局方面,浪潮雲將聯接工業自動化和工業採集以及設備智能改造等領域的合作伙伴,打造設備聯網為主的邊緣生態;二是以數據中心和機理模型為基礎的生態,浪潮雲會基於這個平臺提供更多工業的機理模型和工業微服務;三是打造以工業場景為基礎的領域應用生態,浪潮雲也由衷希望更多的方面參與到其中。

三個基礎:在浪潮雲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演進中,浪潮雲將持續強化浪潮的三大能力,而這也被認為是未來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三個基礎。

第一個能力是提供雲服務平臺支撐能力。目前浪潮公有云已進入到中國三強之列,未來還會持續增強該平臺的能力。

第二個能力是浪潮在整個企業信息化服務方面的能力。在過去30多年服務於中國企業信息化的過程中,浪潮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行業和企業擁有深入的認知,深知如何將產品化與行業及生產場景進行有機的融合。

第三個能力是持續發揮先進製造業模式經驗,不斷實現中國智能製造的美好願景。目前浪潮服務器取得了全球第三的業績,這充分證明先進技術與實體制造經驗的結合將會產生令人難以置信的巨大成功。

四項計劃

首先是投資計劃,未來浪潮雲將為300萬+企業提供5億元企業上雲服務券,通過補貼的方式讓企業感受浪潮雲工業互聯網平臺帶來的巨大裨益,推動企業上雲。

浪潮雲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撐起中國智造的一方天空

浪潮雲本次為貴州提供了5000萬元的“大禮包”

其次是運營計劃。浪潮雲會成立本地化運營公司,為用戶和企業提供設備互聯的諮詢遷移服務,依次推動企業系統上雲、設備上雲、產品上雲和能力上雲。

再次是生態計劃,通過超過50個工業互聯網聯盟300+創新示範會300+合作伙伴賦能會10+開發者大會,建立起全鏈條和生命週期的合作生態。

最後是示範計劃,通過與政府、合作伙伴的聯動,打造大型企業集成創新示範和區域特色產業示範基地,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將先進企業和先進地區的工業互聯網經驗推動到更多區域。

中國智造前景可期

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已經刻不容緩。

此前多年,在綜合了成本在內的綜合考量之後,外國製造廠商紛紛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中國製造”由此起步。然而,當東南亞等地區祭出更低的成本這一殺手鐧之後,中國生產製造基地的外遷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常態——儘管有些方面可能仍不願承認。

其實,中國早已不甘心在原有製造業產業鏈上的地位,期頤完成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的躍升。在這種情況下,以工業互聯網為抓手,通過自主創新、產業創新,直接把握世界先進製造業的價值鏈高端,就成為中國製造業的破局之戰

圍繞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孫丕恕,就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明確指出,雖然2017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達到4709.1億元,在框架、標準、測試、安全、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初步進展,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還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

孫丕恕建議,從國家層面上,應大力支持工業互聯網運營商聯合大型企業共同運營工業互聯網平臺,面向區域產業集群搭建中小企業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

浪潮雲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撐起中國智造的一方天空

與此同時,孫丕恕認為還應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共同突破軟件雲化、製造物聯、企業智能等關鍵技術;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研發智能化的工業APP,構建智慧企業大腦。

從最近兩個月以來的某些事端來看,孫丕恕針對中國工業互聯網未來發展的建議,可以說是一種預言和警醒。惟有準確把握方向,我們才能防範未來可能在工業製造領域出現類似的“中興事件”。

對製造業而言,工業互聯網其實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系統深度融合形成的產業和應用生態,工業領域基於雲端的供應鏈精細化管理、連續的在線監測、生產設備運行的優化、能源數據管理、工業安全生產等都將大大提高企業的發展潛力,優化資源配置,重構工業產業格局。

孫丕恕指出,面對製造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進程中的主要困難,工業互聯網通過提升設備與系統的數據集成能力,業務與資源的智能管理能力,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和傳承能力,應用和服務的開放創新能力,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

與目前其他一些夯力推廣工業互聯網模式及理念的企業不同,在很多領域裡,浪潮雲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在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以浪潮云為中儲糧打造的全球最大的“智能糧倉”管理平臺為例,通過對全國31個省市近千家糧庫的高效管理,國家掌握糧情週期由15天縮短為3天,相對於傳統儲糧方法,能耗、人力等總成本降低了5%。

前不久,全球領先的研究公司Gartner發佈的參考案例中,浪潮智能製造產線也得以成功入選。作為中國第一條高端裝備智能生產線,浪潮智能工廠實現了自動化設備、智能技術與柔性生產的緊密結合。除了浪潮之外,其他的入選者還包括GE中國、西門子等人們熟知的工業巨頭。

顯然,作為智能製造領域的一員“新兵”,浪潮的實力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驗證,能夠在競技場中與傳統的巨頭們一較高下,並且能夠將這種能力通過浪潮雲工業互聯網平臺進行復制和輸出,在這種延展與加持之下,中國智造的前景變得尤為可期。

工業互聯網時代的大幕才剛剛開啟,浪潮雲將連同產業界各種力量,豐富其中的技術內涵和應用模式,在計算、網絡、製造信息化等方面發揮融合創造作用,為中國的工業進步探索更有效率和價值的發展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