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蓮的藝術形象以“蕩毒”聞名,但歷史的真實人物卻是如此嗎?

潘金蓮的藝術形象以“蕩毒”聞名,但歷史的真實人物卻是如此嗎?

潘金蓮的名號,可謂是人盡皆知,簡直就是壞女人的標杆形象。造成如此認知的結果,大多是現代影視劇的大肆渲染,把她的‘放蕩‘毒辣’刻畫得淋漓盡致,“通姦殺夫”這一故事,也已是深入人心。甚至於現在一有女性的不忠事蹟,就以“潘金蓮”為名直呼其人。但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潘金蓮,她的秉性真是如此嗎?

潘金蓮的藝術形象以“蕩毒”聞名,但歷史的真實人物卻是如此嗎?

潘金蓮的美豔流傳不假,但她的身份還是有很大出入的。影視劇中把她的身世描繪得悽慘無比,但真實的她卻是一位名門淑媛。她父親曾官拜貝州(恩州)知州,而且在故鄉還開有染坊,也可算得上是一方尊貴。

潘金蓮的藝術形象以“蕩毒”聞名,但歷史的真實人物卻是如此嗎?

而最毀她形象的“通姦殺夫”一說,也就是他的丈夫武大郎,其實完全是和影視劇裡身高“三寸釘”,形象“枯樹皮”,職業賣燒餅,完全相反的一個人物。真實的丈夫原本是身長七尺文武雙全、玉樹臨風的俊男子,而且是一位清廉縣令官員,他們本是一對郎才女貌,恩愛有加的夫妻。這點可真是有些胡編亂造了!

潘金蓮的藝術形象以“蕩毒”聞名,但歷史的真實人物卻是如此嗎?

據《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縣誌》記載:武大郎姓武名植,還做過山東陽穀縣的縣令。至於為何形象會被刻畫成如此不堪,有傳是因為他的罪了人,被人故意為之。而潘金蓮作為她的妻子,也是受之牽連,一併形象盡毀,使得流傳下來的故事完全顛覆事實。而從北宋過後,此瞎編的流言不僅沒有消退,反倒愈演愈烈,各種添枝加葉,使不是事實的事,也逐漸被傳為事實。

潘金蓮的藝術形象以“蕩毒”聞名,但歷史的真實人物卻是如此嗎?

再到後來經過施耐庵一著《水滸傳》的渲染,潘金蓮、武大郎這對夫妻形象徹底在國人心中定了格。儘管連乾隆皇帝都為武大郎立過碑,也沒能阻斷這段顛覆歷史事實故事的傳播。也正因為此,《水滸傳》作者的後人還特地向武、潘建造雕像並寫道歉詩。

對於潘金蓮的歷史故事,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