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後體質變差多數是這個原因,看你家孩子入學前這一項達標沒有

上學後體質變差多數是這個原因,看你家孩子入學前這一項達標沒有

國內首部《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日前發佈

3~6歲兒童每天應至少活動3小時

每天看屏幕和每次久坐都別超過1小時

幼兒園小朋友該如何運動?6月9日,由北京體育大學、首都兒科研究所和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共同制定的國內首部《學齡前兒童(3~6 歲)運動指南》(專家共識版)(以下簡稱《指南》)在京發佈。據瞭解,《指南》首次以3~6歲學齡前兒童為目標人群,提出我國學齡前兒童每天運動的指導原則和具體推薦意見。其中指出,3~6歲學齡前兒童每天活動總時長應不少於3小時,中高強度運動應累計不少於1小時。

上學前運動不足導致上學後體質差

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正面臨嚴峻挑戰,包括學生體檢合格率下降、超重肥胖發生率增加及近視比例居高不下等。

研究認為,這些問題與學齡前的身體活動不足,尤其是與那些需要達到一定的時間與強度方能產生健康效益的運動不足關係密切。

國外一項對兒童連續3年的調查發現,3~4歲時如果每天運動時間少,那麼6~7 歲時的 BMI(體質指數)值會偏高。因此,孩子和家長急需一套行之有效的運動指南。

以遊戲為主增加運動多樣性

上學後體質變差多數是這個原因,看你家孩子入學前這一項達標沒有

《指南》指出,學齡前兒童的運動應符合其身心發育特點,應以愉快的遊戲為主要形式;同時應在保證活動時間和活動強度的前提下,以發展基本動作技能為核心目標,兼顧該階段快速發展的多種身體素質。

對於運動的開展,《指南》給出如下建議:

★ 運動時應兼顧粗大(大肌肉群)和精細(小肌肉群)動作的發展。

運動應滿足多樣性,即多種目標、多種環境、多種強度和多種形式。

運動應目標合理、循序漸進,不要過早要求孩子完成超出其能力的運動。

注重鼓勵,培養孩子運動興趣。

在參與體育運動時,應以培養興趣、樹立品德、學習動作、豐富體育體驗為目標,以遊戲為開展體育運動的主要形式,避免為了獲取超越本年齡段的競技性運動的成績,而進行長時間、大強度的專業化訓練。

運動時需要成人看護,避免過度運動和意外傷害。

不光是玩孩子也需要中高強度運動

《指南》特別強調了運動強度的多樣性,即學齡期兒童的運動不僅要有低強度活動,更要有中等及以上強度的活動。

其中建議,在推薦將呼吸頻率作為反映心肺運動強度的參照的同時,還要把不同種類運動強度應兼顧的動作的難度、所用的力量和身體付出的努力程度納入。

北京體育大學的專家介紹,判斷兒童運動強度的方法是:

如果呼吸頻率為中速,也就是比靜態呼吸稍急促,出汗不多,面色稍紅,這時運動強度為輕度。

若呼吸急促但仍較有規律,出汗較多,面色更紅,表明運動強度已達到了中度。

若呼吸出現無規律、上氣不接下氣,大量出汗,面色通紅或蒼白,表明運動已達到高強度,需要休息和調整。

每天中高強度運動要累計長於1小時

上學後體質變差多數是這個原因,看你家孩子入學前這一項達標沒有

“全天內各種類型的身體活動時間應累計達到 180 分鐘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強度的身體活動累計不少於 60分鐘。每天應進行至少120分鐘的戶外活動。若遇霧霾、高溫、高寒等天氣,可酌情減少(戶外運動時間),但不應減少每日運動總量。”這是《指南》對於運動時間給出的建議。

每天看屏幕和每次久坐都別超過1小時

針對日益突出的久坐行為和“電子保姆”現象及其對健康產生的不利影響,《指南》還特別建議,在保證每天活動時間和活動強度的前提下,學齡前兒童每天應儘量減少久坐行為。其中看屏幕的時間每天累計不超過60分鐘,且越少越好。任何久坐行為每次持續時間均應限制在60分鐘以內。

研究發現:學齡前愛運動上學後學習更好

當今,幼升小階段對於孩子文化知識儲備程度的考查越來越重視,哪一位家長願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哪一位家長不擔心孩子上了小學之後功課跟不上趟兒?於是,從孩子上幼兒園起,就給他(她)報各種文化培訓班。

然而,讓孩子在這一年齡段裡多運動,或許也是一種磨刀不誤砍柴工的好辦法。

《指南》指出,有研究表明,學齡前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孩子,反而比總是靜坐、少運動的孩子在今後更容易取得優異的學業成績。最好的智力開發方式就是讓孩子愉快地玩耍、積極地運動。

成都體育學院的一項試驗發現,體育舞蹈、圍棋、足球、跆拳道對兒童注意力集中和注意力分配的培養,都能表現出顯著的優勢,這種素質能良好地應用於文化學習上。

參與研究的專家表示:“玩耍對於孩子來說,既是體育,又是智育,還是德育。體育,顧名思義,孩子做遊戲是一種運動。智育,做遊戲、玩玩具的過程中需要對生活常識(特別是數學、物理常識)進行熟練運用,對邏輯思維進行鍛鍊,特別是博弈類遊戲。德育,在遊戲中培養孩子對同伴的尊重和謙讓,以及對規則的遵守和質疑。玩耍是孩子最重要的課程。”

鏈接

家長學歷越高孩子運動量越大

具體表現為:中、低強度運動頻次和時間方面,相對於初中及以下學歷的監護人,大學及以上學歷監護人的孩子運動頻次更高,運動時間更長。

總運動頻次方面,相對於初中及以下學歷的監護人,大學及以上學歷監護人的孩子運動頻次更高。

分析認為,首先,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長,健康意識越強,越能清楚地認識到體育和健康在孩子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所起的關鍵作用,從而越重視孩子在體育運動方面的引導。

其次,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長,越習慣於用以身作則代替說教,用自身的生活方式(多運動)去影響孩子;或是把運動當成減壓、娛樂的主要方式,孩子從小耳濡目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