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導彈危機中,蘇聯都已經把核彈部署在美國門口,為什麼最後卻退讓了?

十分熟兒的牛排來一份

對於曾經差點兒把人類送入“核毀滅”的“古巴導彈危機”,因為美國人掌握著世界話語權,人們對蘇聯當時的表現很不滿。即使是支持蘇聯的人也說:赫魯曉夫在這次事件前是冒險主義,在事件結束時是投降主義。

可以說,因為蘇聯對美國存在激進和緩和兩種勢力,赫魯曉夫怎麼決定結果都是錯的。強硬的話世界毀滅(許多人說什麼經濟不如美國,基本屬於忘記核導彈的性質,這也是赫魯曉夫選擇後退的原因),不強硬的話他毀滅。

赫魯曉夫拿著皮鞋咆哮聯合國大會

(1)赫魯曉夫為什麼向古巴運送導彈

其實,赫魯曉夫在這次事件中的所作所為其實和今天的普京類似,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非冒險。也即在美國壓力下,必須要有所反應,否則戰略空間將受到很大壓力。普京之所以發動克里米亞戰爭、進兵敘利亞就是這個原因,前者直接造成對俄羅斯的制裁、後者使俄美之間的戰爭摩擦成為一種必然。

然而,赫魯曉夫不是普京,普京也不是赫魯曉夫,表象一樣但結果會不一樣。赫魯曉夫的背後有很多制衡因素,既然徹底激怒美國、正向美國威脅了蘇聯的國家安全一樣威脅了美國的國家安全,那麼,內部必須統一,但赫魯曉夫沒有做到。普京則更聰明,他不會選擇過分激怒美國的方式,而內部非常統一。

肯尼迪經過“導彈危機”也開始和蘇聯妥協,但結果也是這樣

(2)美國威脅了蘇聯的國家安全核心

正如赫魯曉夫所說“美國已經用它自己的轟炸機基地和導彈包圍了蘇聯!我們知道那些佈署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美國導彈,是對準我們的,更不要說那些佈署在西德的了。我們性命攸關的工業中心,直接受到裝載原子彈的飛機和帶有核彈頭的導彈的威脅。”

赫魯曉夫要送古巴導彈就是為了回擊美國的做法。

但因為內部不統一,勃列日涅夫、克格勃、政府、軍方都有強硬派和和平派兩大觀點,而赫魯曉夫當“導彈危機”發生後,他選擇哪一邊都失去了政權。

兩年後,趁著他在度假期間,軍方和克格勃發動了政變將其推翻。


坐古談今

其一,在開始時,蘇聯實際上只是為了對美國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彈道導彈的舉措進行回應。蘇聯也沒有想到美國知道部署事件後反應會這麼激烈,甚至還主動性揚言要對蘇聯採取軍事行動。但是表面歸表面,美國並不想擊沉蘇聯的軍艦製造第三次世界大戰,蘇聯也不希望會發生戰爭,所以最終蘇聯將運送導彈的軍艦撤出了古巴海域,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其二:蘇聯並沒有把足夠可以對美國造成嚴重威脅的導彈全部運進古巴。實際上只有當初預想的一半,這也是蘇聯看到美國激烈舉措後打退堂鼓最主要的原因,因為僅僅憑藉現在蘇聯手中的導彈,假如和美國發生核戰爭,根本不可能達成互相摧毀的效果。然而美國是不知道這件事的,所以蘇聯就以把能“摧毀美國”美國的導彈撤出為條件,迫使美國也撤除了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彈道導彈。蘇聯的這一手算盤可謂是打的非常好,即體面的撤出了核武器,又換的了美國也撤除核導彈的同樣條件。

第三,我們可以看出。在大國利益的爭奪下,這些小國更多的是作為犧牲的棋子使用。在蘇聯撤出古巴後,美國迅速通過了一系列制裁古巴的決定,並且憑藉著美國在聯合國的影響獲得了國際上很多社會的認同,這使得經濟發展本就較為緩慢的古巴如履冰霜。而土耳其的導彈被撤出後,土耳其也被蘇聯狠狠地“懲治”了一頓,不僅壓高糧食的價格。還經常派遣核潛艇進去黑海出海口進行浮航,使得土耳其在一段時間內都非常膽戰心驚。而此次對抗的主角美國和蘇聯卻實質上根本沒有損失什麼,確實也十分諷刺。


兵器次元

大家講了不少從軍事、政治鬥爭的原因,我來補充一點心理鬥爭角度。

因為肯尼迪把赫魯曉夫研究得很透,赫魯曉夫卻輕視了對手。

在研究了所有赫魯曉夫的歷史、資料和情報,結合自己見面的情況,肯尼迪認為:赫魯曉夫是一個堅強且有魄力的領導人,但是如果給他準備好退路,再給予絕境般的壓力,他會退回去。


1962年10月發生危機後肯尼迪電視講話要求蘇聯撤回導彈,下令對古巴進行軍事封鎖,肯尼迪已經show hand了:要求的話已經公開的說出去了,赫魯曉夫退不退不知道,美國不可能退回去了。

畢竟蘇聯曾表示不會在古巴部署核武器,CIA也向肯尼迪報告說莫斯科不會這麼幹,現在蘇聯偷偷這麼幹,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哪裡去了,這事就這麼算了,以後美國怎麼道上混,肯尼迪美國的榮譽和權威就會衛生紙不如了。赫魯曉夫的蘇聯如果不撤走古巴導彈,美蘇核戰幾乎是註定的。

但是赫魯曉夫面對的困境是之所以偷運核彈去古巴,就是因為:核力量對比天平不在蘇聯一方。古巴導彈危機時美國已經擁有大約27,000核彈,而蘇聯的數量大約是這個的十分之一。


然後經過後來麥克納馬拉說的美蘇能夠避免核浩劫基本上全是靠“運氣”的13天,雙方都被嚇得不輕。


危機同時肯尼迪給出退路:私下承諾不入侵古巴,撤出佈置在土耳其的丘比特導彈,但是肯尼迪比較高的就是:說這個美國退一步的不能立刻對外宣佈,要過段時間。


赫魯曉夫接受了美蘇各退一步的條件。


另說句題外話:古巴導彈危機和平解決是人類之福,平行世界不少地球文明估計就在1962年重啟了。


greatabel

喜歡軍事歷史的朋友拜託點擊紅色字關注我

其實古巴導彈危機,蘇聯已經獲得巨大的利益,古巴導彈危機蘇聯撤走導彈的條件就是,美國撤離了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導彈。此後美蘇各讓一步,都放棄了把導彈基地放在對方的核心區域。

而且當年讓蘇聯選擇冒險的原因就是,當時的美國已經在戰略上包圍了蘇聯,在蘇聯的周邊部署了為數眾多的轟炸機基地和導彈基地。當時,赫魯曉夫認為在古巴部署導彈,可以起到平衡美國的作用。而那時候“豬灣事件”剛過去不久,赫魯曉夫認為即使在美國部署導彈,美國也會忍讓。但是赫魯曉夫忽視了這件事的嚴重性,美國的強硬出乎意料。

當時美國雖然採取海上封鎖,擺出了一副要開戰的樣子,但是卻處處給蘇聯臺階下。並且還表現出了願意談判的姿態,也就是說美國其實也害怕正面衝突。

赫魯曉夫再三考慮下,決定撤走導彈。因為當時美國的核武庫不是一般的強大,而且當時美國在經濟和軍事上都遠比蘇聯要強大。但是赫魯曉夫也獲得了他想要的結果,美國最終還是做出了讓步。而此後蘇聯致力於研發更先進的導彈,在70年代,蘇聯的導彈開始在家裡就能威懾到美國!


小司馬遷論史

自從有了核武器,人類戰爭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極大的改變。對於核武器作為武器的態度,實際上經歷了一個核武器是“可用的武器”到核武器是“不可用的武器”的轉變。

二戰結束後,美國曾經拼命想維持其核壟斷地位,於是想法設法阻止蘇聯發展核武器。不過美國一方面承諾可以將核武器進行國際共管,一方面又不斷使用核武器進行訛詐,這就使得蘇聯將發展核武器視為重要戰略目標。美蘇在冷戰時期使勁發展核武器,起初主要是為了獲取二次核打擊能力,從而能夠增強核威懾效果。在這一邏輯的推動下,核武器被認為越多越好,這也就形成了最後的奇葩現象,即美蘇任何一方擁有的核武器數量都足以將地球毀滅N次。

不過隨著美蘇核武器的不斷增加,兩國也開始逐漸意識到核武器的使用越來越不可能,因為不管是任何一方使用核武器,到會遭到對方的恐怖報復。核武器的相互確保摧毀是非常愚蠢的將本國民眾的生命作為賭注。因而對美蘇兩國而言,核武器的作用主要通過威懾的方式體現。鑑於美蘇距離相對較遠,洲際彈道導彈在當時還為數不多,於是美蘇都想把中短程導彈部署到對方的家門口,增強核威懾的效果。美國在歐洲大量部署核彈頭威懾蘇聯,蘇聯對此是以牙還牙,這就有了在古巴部署核武器的想法。

隨著古巴導彈危機的爆發,美蘇雙方的領導人都非常緊張,同時也促使他們進一步認識到核武器不可能真正使用,特別是在兩個都有很多核武器的國家之間,一旦使用勢必是雙雙完蛋。對於當時的蘇聯而言,為什麼最後退讓了,一是並不想真正將在古巴部署核武器用於實戰,更多是威懾;二是美國已經採取了嚴密的封鎖政策,蘇聯要麼開戰、要麼退讓,沒有別的選擇;三是美國私底下也承諾拆除部分在歐洲部署的導彈,蘇聯要見好就收;四是蘇聯此時還是想著和美國共同主導世界。基於種種考慮,最後覺得還是撤退比較划算。

在國際關係當中,退讓並不可恥,美國也從朝鮮、越南撤軍,關鍵是如何體面的退讓,同時實現見好就收和戰略止損。


凌勝利


愛石頭的專業戶

事情是這樣!在美國海軍封鎖古巴之前,蘇聯把一大批核導彈運到了古巴!但是,這些導彈發動機和彈頭是分開運送的。由於蘇聯的失誤送到古巴的彈頭和導彈發動機不配套。導彈實際上無法使用。以至於蘇聯不得不把木頭製作成彈頭安在導彈發動機上嚇唬美國人。但是,美國人當時並不知道。後來導彈危機越來越嚴重,雙方差點打起來!因為古巴的木頭導彈畢竟是嚇唬人的,所以蘇聯也只能見好就收!


唐朝的豬

蘇聯在當時本身就是一種核訛詐!到處製造核威脅,比如,赫魯曉夫就威脅英國要用八枚氫彈核平英國,法國嗆聲後便威脅法國要用九枚氫彈去核平法國。然後這兩國馬上就禁聲了,這讓蘇聯很是得意!也繼續將核訛詐進行到底!

古巴導彈危機中,其實是蘇聯核訛詐的再一次升級!美國限於蘇聯核訛詐英法兩國,在當時又沒有反導系統,只能採取互相傷害的防禦措施,比如,沿著柏林牆南下到土耳其,所有北約前線一律部署核武反擊,既蘇聯若是敢核平歐洲,則美國必然反擊滅蘇聯!這讓蘇聯萌生核訛詐美國的想法!所以,蘇聯暗渡陳倉,把導彈運進古巴,為的是讓美國不要多管閒事,本來也沒打算把美國怎麼樣!

但是美國卻有自己的謀劃,在當時,艾森豪威爾總統軍人出身,作為二戰最著名的軍事指揮官,他知道這種威脅要趁蘇聯立足未穩之機趕緊拔除,比如,他提交給國會的議案就做出了損失八千萬人口的預算!而一旦讓蘇聯核武部署完畢,則美國全境在核武覆蓋下,損失就不止這些了,而是整個美國拔除!這是美國的伐謀戰略。

其次,美國開始付諸軍事行動,他們派出了所有核潛艇,抵近蘇聯做好一損俱損的準備。並派軍艦封鎖了古巴,讓古巴斷糧斷物資。

再來伐交,美國並沒有中斷了同蘇聯的談判與交流,他們同蘇聯談判,以交換空間為代價,互相撤軍。比如,美軍核武撤離東歐跟土耳其,蘇聯撤離古巴為條件!如此,蘇聯的目的也達到了,雙方握手言和!


優己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蘇聯方面退讓還是有原因的。

一、實力不濟

美國是資本主義一哥,通過二戰時期的資本積累,取代英國成為了世界的大哥!美國利用部署在歐洲以及土耳其的雷神中程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可直接對蘇聯的腹地進行核打擊行動,而當時的蘇聯,既沒有能往返美國的轟炸機,洲際彈道導彈無論是數量還是體積都不行。

二、美帝的強硬

古巴導彈危機時,美國在弗羅裡達的空軍進入一級戰備,戰略轟炸機部隊進入一級戰備,其它軍隊進入一級戰備。這是蘇聯方面始料未及的。蘇聯當時心想的就是,美國能在西歐威脅我,我就在古巴威懾美國,算是一種交換。可美帝沒這樣想,所以你們懂得!

三、爆發核大戰的後果無法承受

雖然美國和蘇聯當時都擁有核武器,可你要清楚,一旦因古巴導彈危機而爆發核戰,蘇聯只會最慘,不會更慘,因為古巴就那麼大點地方,美帝使用核武器的時候,肯定先滅古巴,然後滅蘇聯。而蘇聯對此束手無策。

四、雙方海軍實力的差距

赫魯曉夫是忠實的航母無用論信仰者,古巴導彈時期,蘇聯海軍根本沒辦法和美國海軍比,面對美國海空軍對古巴的封鎖,蘇聯束手無策,這在國際社會上已經丟盡了臉!


每日點兵

一、直接的因素是美國的強硬態度。事件發生後,美國的態度可能是大大出乎蘇聯的預料,1962年10月24日,美軍執行封鎖任務的艦隊在68個空軍中隊和8艘航空母艦的護衛下駛入封鎖帶。美國還為此集結了自二戰後以來最龐大的登陸部隊,美國的戰略空軍部隊也進入了戰備狀態。外交上,美國為爭取盟國和國際社會的支持,開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動。面對肯尼迪的封鎖和威嚇,蘇聯不得不做出讓步。

二、蘇聯的理虧。古巴位於美國的南端,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無異於在美國的南大門架起槍炮,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真正的危機從1962年10月中旬開始。當時美國U-2飛機拍攝到了古巴部署的中程彈道導彈的照片,這些導彈是SS-4導彈,可以打擊華盛頓,隨後又證明在當地至少佈署了16顆、最多32顆導彈(SS-4和SS-5)。這些導彈的最大射程為4500千米,它們可以攻擊所有美國重要的工業城市。除導彈之外,蘇聯還在古巴布署了轟炸機。

三、雙方的力量對比。二戰後的美國是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霸主,他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最強大的政治影響力。而60年代初的蘇聯,雖軍事強大,但經濟仍然是個軟肋,特別是此時的蘇聯在國際舞臺上空前孤立,不僅東歐的分離傾向日益明顯,而且中蘇關係惡化,蘇聯失去了一個最強大最重要的政治和軍事盟友。

四、對戰爭可怕後果的預估。二戰的銷煙才剛剛散去,那場戰爭的慘烈足以讓人永生不忘,美蘇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一旦爆發戰爭,後果將不堪設想。危機發生後,對蘇聯來說,選擇對抗很明顯是極不理智的,所以,做出有限的讓步可以讓自己不致於陷入更壞的處境,美國人也明白,與蘇聯直接開戰的結果對雙方都將是毀滅性,因此只要蘇聯撤走導彈,一切都能商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