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為行測覺得頭疼嗎?反正我是覺得行測不難

還在為行測覺得頭疼嗎?反正我是覺得行測不難

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形式的文字、圖表等資料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能力,這部分內容通常由統計性的圖表、數字及文字材料構成。

第一、掌握相關的概念

從近幾年真題分析來看,資料分析有4-7個問題是非常簡單的,主要是以考察簡單的概念的理解,其中最為常考的就是增長,比重,倍數,平均量這些基本的概念。其他的問題也是在掌握基本的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演變,比如說基期量、基期比重、判斷和計算比重變化、基期倍數、基期平均量、平均的變化等。掌握相應的概念其實是幫助廣大考生具備相應的列式的能力。

第二、掌握基本的計算方法

考生通過務實基礎,具備相應的列式能力,還需要對能夠計算出結果,對於不同的算式對應相應的計算方法。常考的主要有尾數法、首數法、有效數字法、特徵數字法、同位比較法、錯位加減法等。這些計算方法主要是根據選項和算式來選擇合適的方法計算,所以考生在備考的時候都需要考生去掌握它的應用環境和使用方法,才能夠有得放矢。

第三、堅持訓練

考生在掌握資料分析中的相關概念和列式能力之後,需要多做練習。加強對材料內容和數據關係的分析,提高對數據的敏感性。通過做金融銀行各個銀行考試的真題,加深對常考考點的理解和速算技巧的掌握。

【常考題型】增長

1.增長量和增長率

(1)定義式:

增長量=現期量-基期量

(2)注意點:

①增長量為絕對量,有單位;增長率為相對量,數的形式為百分數,無單位。

②現期量比基期量少的時候,體現為"減少",即負增長,此時增長量和增長率都為負值。

③同比與環比:

同比:以最大的時間概念為標準向過去循環一個週期,現期數據與該期數據做比較

環比:以最小的時間概念為標準向過去循環一個週期,現期數據與該期數據做比較

同比增長量=本年的量-上年的量

同比增長率=

×100%

2.核心公式

(1)增長量=現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長率

(2)現期量和基期量之間的關係

現期量=基期量×(1+現期增長率)

【模擬練習】

截至2011年末,T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474.52萬人,職工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510.6億元,增長18.1%;其中,養老保險基金收入335.8億元,增長20.4%。

問題:2011年,T市養老保險基金收入比去年增加約( )億元。

A.38 B.42 C.54 D.57

【答案】D。解析:2011年T市養老保險基金收入335.8億元,增長20.4%,增加量為×20.4%≈×=335.8×≈56億元,計算結果偏小,選擇D。

還在為行測覺得頭疼嗎?反正我是覺得行測不難

言語理解與表達

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

首先,紮實基礎,注重平時的詞彙積累。在平時做真題時要把邏輯填空中的每一個選項中的詞語的確切詞義查閱清楚,辨析清選項間詞語的異同,對於近5年出現的高頻詞語要重點積累。

其次,注重分析語境。在做真題及模擬題時,考生要學會抓關鍵詞語分析語境,切記憑藉語感選擇,樹立整體思維,邏輯填空中往往在空前空後已經提示了我們所選擇詞語的詞義。因此最好邏輯填空的關鍵在於對語境的把握。

再次,注重把握閱讀材料重點。主觀型題目佔片段閱讀的比重十分大,可謂是“得主觀型題目得片段閱讀”。主觀型題目的正確選項往往是題幹閱讀材料的重點內容的同義轉述。因此分析片段閱讀材料的結構,把握材料內容重點對於選出正確選項至關重要。

此外,在學習到一些解題方法之後,考生要注重在平時的練習中運用新的方法,可能開始時會受阻,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運用就會輕車熟路,最終掌握。千萬不要因為幾道題做錯了或者速度變慢了就放棄,改回原來的狀態。

【常考題型一】做題技巧——巧看關聯詞

作為言語理解與表達的常考題型,選詞填空、片段閱讀、語句排序和病句辨析往往涉及大段材料,讓考生望而卻步。其實,通過"巧看關聯詞",就可以讓此類題型的作答變得事半功倍!

【模擬練習】

西湖是巧小的,西湖文化卻是________的。只要查對西湖的紀年,便會發現充滿氣象的景觀比比皆是,比如蘇東坡任太守期間的疏浚工程,曾雲集過二十萬之眾;比如原始西湖經歷的岩漿奔湧,曾見證過太古的天地玄黃。西湖雖只是一個點位,卻________著整個中國文化的版圖。

依次填入劃線處最合適的一項是:

A.厚重 維繫

B.廣博 豐富

C.精深 點綴

D.博大 牽連

【答案】D。解析:第一個空前面有"卻",可知所填空詞與"巧小"形成反義關係,與"巧小"形成最佳對應關係的是"博大",故直接選D。

【常考題型二】近義詞辨析

近義詞辨析多見於選詞填空題型,一般來說,幾個近義詞的差別主要集中在含義側重不同、語意輕重不同、搭配對象不同、適用範圍不同、感情色彩不同等。高頻實詞辨析示例如下:

1.熟悉/熟習

差別:"熟悉",側重於清楚地知道,如情況、心理、思想等;"熟習"側重能夠熟練掌握並且運用,對象常為技藝、語言、學問、知識等。

2.啟用/起用

差別:"起用"多用於與人有關,如"起用一批新人";"啟用"一般用於與物有關,如"新裝備啟用"。

3.簡潔/簡捷

差別:"簡捷"側重指快捷,有兩個用法:①簡便快捷;②直截了當。"簡潔"側重指"乾淨整潔、不囉唆、不拖泥帶水",指說話或行文簡明扼要,沒有多餘的內容。

【模擬練習】

依次填入下列括號內的詞語,與句意最貼切的一組是:

(1)因經濟下滑的風險日增、金融景況大幅緊縮,日本央行可能在4月份________降息,不受政府的影響。

(2)太極的思想強調萬物的循環輪迴,無始無終,例如春季植物生髮,到冬季植物枯死,變成無機物質,後又重新被次年的植物吸收,轉化為有機物。這個過程循環往返________無窮。

A.徑直 以致

B.徑直 以至

C.徑自 以致

D.徑自 以至

【答案】D。解析:第一個空中,"徑直"指直接(表示直接向某處前進,不繞道,不在中途耽擱);"徑自"指自己直接行動,有些自作主張的意思。(1)句中日本央行不受政府影響直接降息,應選擇"徑自"比較合適。第二個空中,"以致"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表示由於前面所說的原因而造成某種結果;"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範圍、數量、程度、時間等延伸和發展,一般指從小到大,從小到多,從淺到深。(2)句中到達無窮,應選擇以至,故答案為D。

片段閱讀行文脈絡分析之並列關係

片段閱讀行文脈絡分析即分析片段中句子和句子間的關係,從而分析作者佈局謀篇的思路,最終把握好全段的主旨。

並列關係就是文段中的各個分句之間是一種同等重要、不從屬的關係。

通常,並列關係的文段,會有一些關聯詞的提醒,比如"另外"、"同時"、"此外"、"一方面……另一方面"、"首先、其次……"等,也有可能出現標點符號"分號"的提示,或者無明顯標誌,需要我們從句意上去把握。常見情況為列舉多個趨向一致或相反的事例,也可能列舉多個趨向一致或相反的觀點。這些情況,我們都需要將其信息加和或者尋找共性,全面準確概括其主旨。

下面我們來練習分析二道文段。

例1:

科學家聲稱,每日食用一個雞蛋的年輕女性,其患乳腺癌的風險性將會下降18%。除了雞蛋之外,植物脂肪和富含能促進腸蠕動的纖維素類食物也具有預防乳腺癌的功效。瑞典科學家還發現,黑麥片粥或黑麥糊也具有同樣的功效,這是因為黑麥粒的外殼中含有一種稱之為特殊的物質,它能夠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解析:第一句話指出每天吃一個雞蛋的女性,可降低患乳腺癌風險,第二句指出植物脂肪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也能預防乳腺癌,第三句指出黑麥片粥或黑麥糊也能抑制乳腺癌的發生。可以看出三句之間為同向並列關係,重點需要找其共性。即某些食物可以降低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

例2:

20世紀是科學家大展宏圖的世紀。只要我們稍微想一下就會發現,人類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科學家的參與:從曼哈頓工程到阿波羅計劃,從核能發電到信息高速公路等等,無不與科學家的參與有關,所有這些都使我們對科學家充滿了敬慕之情。同時,我們也都清楚地知道:從二戰後期的原子彈事件到兩伊戰爭,從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南斯拉夫的野蠻轟炸到克隆羊的誕生,從溫室效應到全球生態環境的惡化,無不涉及科學家的研究成果。

解析:第一二句話指出科學院給我們帶來了便捷的現代化生活,我們對他們有敬慕之情,第三句話列舉了一些負面事件表明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也帶來了一些危害。所以,第一二句話和第三句話之間呈現反向的對比,重點應該聯合歸納。即科學家的不少研究成果是一把雙刃劍。

還在為行測覺得頭疼嗎?反正我是覺得行測不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