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只是為了給吃貨一個留在山西忻州的理由

這篇只是為了給吃貨一個留在山西忻州的理由

這篇只是為了給吃貨一個留在山西忻州的理由

作為晉北咽喉的山西忻州,它有一個響噹噹的名號叫“雜糧之都”,這裡的麵食製作精巧、花樣眾多。這點,在美食越來越相似的大環境下,尤其可貴。

這篇只是為了給吃貨一個留在山西忻州的理由

瓦酥是當地最有名的特產,聽名字也知道它形似瓦片了。其質酥脆,味甜香郁,堪稱爐食中之一絕!久放色味不變,常食有健胃壯身的功用。但現在賣瓦酥的商家已經很少見了。有些人甚至覺得這是一種只聞其名不見其物的特產,因為很多本地人甚至都沒有吃過瓦酥,所以瓦酥也似乎成為一種教科書上的特產。

這篇只是為了給吃貨一個留在山西忻州的理由

除了瓦酥以外,山西北部高寒地區,盛產,從民謠“雁北三件寶,莜麥、山藥、大皮襖”就可見一二。當地,廣為流傳這麼一句話,“四十里莜麵,三十里糕,二十里蕎麥麵餓斷腰。”一句話確立了莜麵扛餓神器的地位。

這篇只是為了給吃貨一個留在山西忻州的理由

莜麵窩窩、莜麵魚魚可是當地最為熱門的美食。過去艱苦的自然條件鍛鍊了山區人們雜糧細做的本領,莜麵栲栳栳,就是這種莜麵飯的一種,因形似“蜂窩”,所以當地老百姓也稱其為“莜麵窩窩”。沸水和麵,快速搭卷,掌握火候。其中忻州的做法最典型。

將莜麵加一倍開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個,食指卷一個,做成如“貓耳朵”似的筒狀形,長寸許、薄如葉、色淡黃。做好後,挨個站立並排在籠內酷似蜂窩。然後像蒸饅頭一樣蒸熟,熟時即香味撲鼻,吃時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湯調和,使人聞之垂涎,胃口頓開,食之香醇異常,回味無窮。

這篇只是為了給吃貨一個留在山西忻州的理由

忻州,是高粱麵糰放在案板上用手搓製成光滑如“小魚”般的形體。因山西人叫“高粱面”為“紅面”,因此,“高粱面魚魚”也叫“紅面魚魚”。

這篇只是為了給吃貨一個留在山西忻州的理由

除了上面這些,原平的梨和麻葉,神池的月餅香甜可口,但是又沒有很膩,還有定襄蒸肉,吃起來軟,香,是宴席上一道不可少的菜,只要來到山西,就不愁吃不到好吃的麵食,大街小巷的麵館,過油肉,各種各樣的好吃的,等著你來品嚐。

這篇只是為了給吃貨一個留在山西忻州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