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器官可再生!广东医院和国家级专家联手,将有大动作……

【温馨提示:还没关注广东卫生在线的小伙伴们记得点击右上角关注哦~】

如果人体受损的部位可以再生

并完全恢复原貌

你会否认为这是天方夜谭?

广东卫生在线

今天(15日)参加了一场发布会

了解到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

正在做这样一件看似不可想象的事!

3D打印器官可再生!广东医院和国家级专家联手,将有大动作……

▲与会专家、领导为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南分中心揭牌

尤其在这方面发力↓↓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能做什么?

3D打印器官可再生!广东医院和国家级专家联手,将有大动作……

在1997年,一只背上背着人类耳朵的小老鼠曾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在这个“人耳鼠”上,科学家用高科技材料做成人耳模型支架,让细胞在支架上繁殖生长,待“耳朵”长好后,在老鼠背上植入“人耳”,而随着耳朵内支架的降解,这个人耳朵也真正意义上长融合到了老鼠背上。

3D打印器官可再生!广东医院和国家级专家联手,将有大动作……

“人耳鼠”的产生证实了组织工程“把细胞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相结合,研究和开发用于改善、修复甚至替代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损伤的新兴技术领域”的可行性。目前,组织工程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性前沿课题,蕴含着巨大的科学价值。

组织工程

让缺损的组织再生修复!

3D打印器官可再生!广东医院和国家级专家联手,将有大动作……

过去

当发生骨损伤时,运用生物材料修复缺损的组织在临床上已十分常见,例如颅骨缺了一块,用合适的生物医用材料填补修复,这是大多数人对骨损伤修复的认识。

3D打印器官可再生!广东医院和国家级专家联手,将有大动作……

现在与将来

新的组织工程技术利用干细胞进行分化,形成完全由病人自体细胞和可生物降解材料组成的各种组织或器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原。

“国家青年千人”入选者、广州医科大学再生医学与3D打印技术转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智勇教授告诉广卫君,他致力于骨组织修复与再生基础与转化研究,“十几年前,我们已经采用组织工程的方法在国外成功修复了一位颅骨缺损的患者。”

在这例颅骨组织修复中,研究人员先从患者体内提取少量干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同时制备和该患者完全相同的颅骨模型,再根据模型将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塑形,形成与患者缺损部位密切匹配的“支架”。随后,将扩增后的干细胞放到“支架”上,诱导分化成骨细胞,“长”成骨组织,再整个植入人体缺损部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支架材料会逐渐降解,被人体吸收,而细胞则在缺损部位继续进行骨重建,最后实现完全修复。

3D打印器官可再生!广东医院和国家级专家联手,将有大动作……

“这就好比修补一座缺损的房子,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制成的‘支架’搭建‘框架’,干细胞分化出的骨细胞就像原生的‘砖块’,最后修复成与原本无任何异样的房子”。

张智勇教授介绍,组织工程改变了“以人工材料替代组织”的思路,它将干细胞与3D打印的生物材料相结合,生物材料作为媒介引导细胞构建出各种组织和器官,让缺损组织完全修复成为可能。

骨组织再生修复能大规模推广么?

答案:可以!请给我们5至10年。

3D打印器官可再生!广东医院和国家级专家联手,将有大动作……

▲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曹谊林教授与我院副院长签署框架协议

2005年,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上海成立。

此次华南分中心落户广医三院,将与上海总部在技术上互联互通,推动相关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和临床应用。

华南分中心下一步将开展的项目包括:

未来的挑战

以组织工程为基础的再生医学是人类健康研究的新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在临床应用方面依然面临诸多难题。

张智勇教授坦言,众多实验研究成果已经证明组织工程用于组织再生修复是可行的,但在临床应用中却面临成本较高、人工干细胞扩增操作复杂、细胞培养时间长等诸多问题。在验证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可行性之后,以“价值验证”为导向的临床转化成为张智勇教授及其团队现阶段的核心工作。

采写|秦 璐

通讯员| 白恬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欢迎分享此文,让更多人了解医疗新科技

3D打印器官可再生!广东医院和国家级专家联手,将有大动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