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兴水村:多举措振兴枣产业 “烫手的山芋”成了 “香饽饽”

每日甘肃网讯 近年来景泰县五佛乡依托万亩红枣园做文章,做细做深红枣产品,大力振兴红枣产业,让“烫手的山芋”变成了 “香饽饽”。

走进景泰县五佛乡兴水村,成片成片的枣林长势喜人,清香的枣花香扑鼻而来,但由于这两年来市场供大于求,红枣价格连年下跌,成了当地枣农们心中的痛。“这两年这个大枣行情不成了,我也没信心务了。”村民王树安说,

景泰兴水村:多举措振兴枣产业 “烫手的山芋”成了 “香饽饽”

据了解,在兴水村已有三分之一的枣农放弃了大枣种植,昔日的“香饽饽”如今成了“烫手的山芋”,村民刘生成看着自家生长多年的枣树,心里苦不堪言,“我是从小在枣园边长大的,我家有50亩枣树,最近这两年枣的行情不行了,有的人都已经放弃这个产业了,我就一直坚持,觉得放弃太可惜了。”

几经周折,他不顾家人反对,另辟蹊径,在枣林里搞起了生猪放养,用红枣做饲料,打造红枣猪品牌,没想到这一举措让他抓住了无限商机。

景泰兴水村:多举措振兴枣产业 “烫手的山芋”成了 “香饽饽”

“我的这个猪活动量大,就吃我这个枣园里的草,再一个就是喂红枣长大的,市场认可度非常高,实际上货是供不应求的。每头猪我详细算了个帐,下来净收入每头猪就在2000元。”看着现在枣园里活蹦乱跳的小猪,刘生成高兴地说。

村民李顺民也在红枣深加工上出奇招,大枣酿酒就是他的独门绝技,枣片、空心枣、枣夹核桃各种产品应有尽有,让他骄傲的是用自己酿的红枣酒制作酒枣,产品非常畅销,这几年的红枣深加工也给他带来每年20万元的收入。

“我们现在主要就是搞深加工,加工成枣加核桃、空心枣、枣片、酒枣,现在就带了个自酿酒,一年枣的需求量得个170万斤,收入也可以。”

景泰兴水村:多举措振兴枣产业 “烫手的山芋”成了 “香饽饽”

这两年,兴水村还通过枣树品种改良、科学的田间管理、做深产品加工等措施提升大枣的品质,着力打造高品质、亲体验、深加工、多销路的新业态万亩红枣支柱产业园区,增加枣农收入。

“我们村现在人均能达到两亩枣园,如果说一亩地净收入能达到一千元的话,那么,就红枣这一项产业就能达到800万元以上。”村党支部书记吕成邦介绍说,下一步,村上要把红枣产品做细做深,利用电商平台和各种旅游节会,把我们的产品销售出去,同时,大力宣传丝路贡枣这个品牌,让我们的红枣产品走出甘肃,走向全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