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小知识|梁山伯和祝英台居然有韩国“国籍”?

非遗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山中杜鹃花发时,辄有大蝶双双飞。

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传说,作为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2006年,它就已经入选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可算是“非遗传承人”了。更鲜为人知的是,梁祝传说还有一个韩国版本。

梁祝传说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染。关于梁祝传说,有众多权威专家学者考证历史上确有其事,并有众多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可供佐证。

非遗小知识|梁山伯和祝英台居然有韩国“国籍”?

戏剧《梁祝》

唐宋时期,梁祝传说首先从中国传入高丽古国。在五代时期,浙江余杭籍的唐代诗人罗邺所写的《蛱蝶》被高丽国王载入唐诗选本《十抄诗》,诗云:“俗说义妻衣化状,书称傲吏梦彰名。四时羡尔寻芳去,长傍佳人襟袖行。”

到了宋代,《梁山伯与祝英台传》中,祝英台女扮男装,梁祝同堂读书,梁山伯访问祝庄,合葬化蝶的情节,已经十分完整。

非遗小知识|梁山伯和祝英台居然有韩国“国籍”?

戏剧《梁祝》

与中国不同的是,韩国版本里的梁山伯显得更加聪明些,少了些木讷的呆气,多了些小俏皮。“十八相送”是梁祝里的经典桥段,从红罗山书院到祝英台家,正好十八里路,到梁山伯家,也大约是十八里,因此才有“十八相送”的情节。这期间,祝英台百般暗示自己是个女孩子,可是梁山伯就是看不出来,让人看着干着急。韩国版的梁山伯在读书的时候就怀疑祝英台是个女孩子了,他通过多次试探,终于确定了英台的身份,故而韩国版的没有出现“十八相送”这一桥段。

传说在传播的过程中难免会被地域化,加上一些改编也是理所当然,中国的梁山伯含蓄内敛又儒雅,韩国的则显得机灵有趣,但是故事的内核没有发生变化,都是同样的凄婉动人。

非遗小知识|梁山伯和祝英台居然有韩国“国籍”?

祝英台

据梁祝传说改编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钢琴协奏曲《梁祝》、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求学、婚恋的独特风尚,构成了庞大的梁祝文化系统。它不仅写出了悲剧,而且展示了理想。千百年来,梁祝传说以提倡求知、崇尚爱情、歌颂生命生生不息的鲜明主题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心灵,以曲折动人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奇巧的故事结构而受到民众的广泛喜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非遗小知识|梁山伯和祝英台居然有韩国“国籍”?

梁山伯

非遗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