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慢牛格局下主题基金轮动效应显著

又到了一年一度写总结的时间,前几天一个媒体的朋友让我一句话总结一下自己对于2016年行情的理解,于是我又看了一下上证指数的全年走势,发现除了1月的暴跌和最近的惊吓外,上证指数跌跌撞撞之下居然真的走出了一条“慢牛”的曲线,与二十多年以来上蹿下跳的“猴市”相比,这样的走势显然相当罕见的。当然这样的走势也很好的解释了今年以来主题轮动的整体脉络,同时也为2017年各主题的转换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参考思路。

今年1月市场普遍认为的“熔断”事件所引发的市场暴跌,现在看来可以理解为当时全球股市下跌背景下的一个必然,只是国内市场在刚刚经历了2015年6月的牛熊转换的冲击以后,市场情绪更加脆弱而已。此后随着原油价格的反弹,慢牛行情随即开启,首先引起市场关注的主题为大宗商品主题,1月28日大宗商品指数(000979)报收3251.38点成为该指数年内底部,此后出现连续近3个月的连续涨幅,截止4月12日大宗商品指数报收3977.33点,涨幅达到22.33%,而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仅为13.86%,超额收益接近9%。此后大盘进入短期调整,大宗商品主题的第一轮涨势告一段落。但是关于大宗商品市场的讨论由此展开,4月以“大宗商品”为题材的新闻、研报数量显著增加,为该主题的延续提供了舆论基础。

关于此阶段大宗商品行情出现,市场上最直接的解读为以原油为代表的能源价格的回升。截至2016年1月,国际原油价格已经延续了五年熊市,市场有倾向认为此次价格的回升,将是一个新的长期趋势的开端。其更大的背景是,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后所引发的全球经济下滑,到2016年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延续经济复苏的思路,作为基础原材料的大宗商品指数在5月底完成了调整,6月英国脱欧导致的黄金价格快速上升,则带动了大宗商品指数在7月创出新高,而此时容易被人忽视的现象是原油的价格从最低不足30美元一桶,稳定在了40美元至50美元之间,并且持续至今。至此全球经济见底的观念,在主题轮动的投资中逐步形成,并且逐步转化为市场的行动。

如果持续的关注本专栏的话,应该还记得笔者提到的一个利用主题基金业绩排名,寻找近一年排名垫底的主题进行重点关注的方法。细心的读者会发现9月到11月,专栏中陆续提到的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煤炭、运输、互联网金融,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都陆续成了领涨的主题之一。虽然这种方法源于市场均衡的理论,但是能够连续几个月都准确找到了下面几个月领涨的主题,显然是不正常的,因为经济学理论预测的可靠性从来都不是像物理学理论一样精准的。比较可能的解释是市场上有很多资金也在按照类似的逻辑,在寻找被低估的题材做多。

在全球经济出现复苏的背景下,G20峰会9月在杭州举办,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于此同时,在经历了2015年6月市场调整以后,一带一路主题基金的平均收益,在金牛理财当月统计的38个主题中位列倒数第2,而与之关联度较大的国企改革主题基金则位列倒数第3。于是很快这两个主题进入了市场资金的视野,2016年9月29日至2016年11月29日一带一路指数(399991)和国企改革指数(399974)的涨幅分别为19.87%和13.27%,而同期上证指数涨幅则为9.88%。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复苏显然已经成市场关注的焦点。

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复苏大主题的关注,更为直接的表现在了今年6月煤炭板块的崛起和8月钢铁板块的崛起。与原油不同,煤炭是只有中国才会作为主要能源的矿物能源,因此煤价的涨跌更多可以看做是对于中国经济的复苏的一个先行指标。作为建筑及其他工业原材料的钢铁,对于有着全球工厂之称的中国而言也被认为是反映中国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2016年6月15日至11月14日,煤炭等权指数(399990)涨幅达47.06%,同期上证指数上涨12.95%;8月2日至12月9日,钢铁指数(882417)涨幅25.21%,同期上证指数上涨9.46%。

实际上到了12月调整以前,绝大部分排名落后的主题都在日内或阶段性的行情中变得活跃,即使面临12月以来的调整,在11月低的主题基金排名中落后的军工主题指数基金,也在开始变得活跃。回顾2016年主题类基金的轮动,可以理解为大致是沿着全球经济复苏的思路在运转的,不过到了2017年这一趋势能否持续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即使经济复苏的预期持续升温,可能各个主题基金的轮动也很难像2016年这样脉路清晰了。(金牛理财/田立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