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想傳位於武氏,狄仁傑想了一轍,武則天如夢初醒,連連認錯

公元690年,武則天改唐為周,自立為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

在武則天執政期間,整個國家比起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可謂更上一層樓,被譽為“貞觀遺風”。可以說,武則天在中國歷史上算得上是一代明君。

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聯合左右羽林軍將領,發兵攻打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迫武則天下臺,要奉皇太子李顯即位,史稱“神龍政變”。隨著武則天的下臺,武氏家族的權力也一併被收歸於李唐。

武則天想傳位於武氏,狄仁傑想了一轍,武則天如夢初醒,連連認錯

武則天面臨逼宮的時候,已經82歲高齡,可謂是到了武則天的晚年時期。在考慮皇位的繼承人問題上,以及是否要還政於李唐,武則天表現得非常困惑,在還與不還中徘徊不定。

最終武則天選擇了放棄抵抗,沒有把大好的江山傳給武氏後人,而選擇傳位於太子李顯。這其中的緣由,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堪稱“文曲星”下凡的宰相狄仁傑,他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就是野史中傳聞的是武則天的相好。

武則天想傳位於武氏,狄仁傑想了一轍,武則天如夢初醒,連連認錯

正是狄仁傑的能言善辯,使得武則天暈頭轉向,不再徘徊不定,最終回心轉意,還政於太子李顯。

其實早在“神龍政變”發生之前,武氏家族的權力在朝堂之上已經佔據半壁江山,在皇位繼承人選問題上,武則天考慮過侄子武三思、武承嗣等人。

狄仁傑早就已經察覺女皇有此惡念,只是當時武氏家族的權力過於強大,他只能選擇隱忍,明哲保身,但是心中依舊藏著光復大唐的使命,等待時機。

武則天想傳位於武氏,狄仁傑想了一轍,武則天如夢初醒,連連認錯

“神龍政變”發生後,武則天迫於無奈,在皇位繼承人選問題上,左右為難。狄仁傑覺得時機剛剛好,他光復大唐的使命成與不成,就在此一遭了。在狄仁傑眼裡,女皇武則天是個好皇帝,而且對封建宗法禮制看得非常重,或許是個突破口。

針對女皇武則天想要傳位於侄兒的打算,狄仁傑苦口婆心地向武則天進言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武三思、武承嗣等都是您的侄子,不是您的親骨肉。幾千年來帝王的家廟裡,從來都是兒子祭祀父母,曾孫子祭祀曾祖父母,哪裡有侄子祭祀姑母呢?如果陛下百年之後,還想享受帝王的香火,還得是自己的親骨肉即位。”

武則天想傳位於武氏,狄仁傑想了一轍,武則天如夢初醒,連連認錯

武則天被狄仁傑這麼一通說,覺得非常在理,如夢初醒,連連向狄仁傑道歉、認錯,還說自己老糊塗了,而且目前逼宮正在進行,也由不得她多想了,於是決定禪位於太子李顯,李唐江山得以恢復。

事實上,武則天當上皇帝的那刻起,就已經打破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法了。她雖然名義上是李家的媳婦,但既然是九五之尊了,壓根就再不是李家的附庸了,完全可以將皇位傳給武氏後人,徹底得改朝換代,而自己將作為武氏王朝的始祖,世世代代享受帝王的香火祭祀。

武則天想傳位於武氏,狄仁傑想了一轍,武則天如夢初醒,連連認錯

可惜武則天雖然成了九五之尊,但是從骨子裡依然擺脫不了“女兒外嫁從夫”這種男尊女卑意識的思想束縛,於是被狄仁傑一通忽悠,喪失了初衷,從而痛失了建立千年武氏王朝的大好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