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你就打他?育兒博士教你帶出好孩子!

孩子打人你就打他?育兒博士教你帶出好孩子!

來源丨喜馬拉雅FM簡耕教育的精品課《美國育兒博士:輕鬆有效帶好孩子》

生活中,經常有家長會為一個問題苦惱,那就是孩子打人了!被打的人有的是孩子的朋友,有的是孩子的親人,比如媽媽、爸爸、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甚至是太爺爺、太奶奶,都有可能被孩子打!你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打人嗎?孩子一旦出現打人的情況,你該怎樣應對呢?

美國育兒博士科恩表示,孩子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和攻擊性衝動,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我們的支持。孩子打人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原因有四種:第一種是憤怒;第二種是模仿;第三種是用武力來解決衝突或者贏得爭論;第四種原因,是某些孩子和別人互動的方式就是打人。我們不能用同一種方式應對所有的打人行為,要理解孩子動手是出於什麼原因,然後,再用不同的技巧對應不同的情況。

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感受

第一種原因——孩子感到憤怒。當人感到憤怒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產生想要攻擊他人的衝動,而孩子還沒有學會如何抑制這種衝動。關於憤怒打人,博士的建議是:從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感受開始。

孩子打人你就打他?育兒博士教你帶出好孩子!

我們可以提前把孩子的憤怒說出來,通過這種方式來防止他打人。比如:“我看到弟弟讓你非常生氣。你都要氣瘋了!”通過像鏡子一樣反映他的感受,從而向他表明:我聽到你說的話了,我理解你,你不需要動手。

第二種原因——孩子是在模仿成人或者一些大孩子,因為他們看到過別人打人,或者經歷過被打。孩子把身邊人作為自己的榜樣,這就是我們為什麼不能打孩子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些父母因為孩子打人就去打孩子,認為這樣就可以讓孩子體會到被打的感受。其實不是的,這隻能教會他們:如果你對某人生氣,就可以通過打他這種方式,讓他不再做令你生氣的事。有些孩子打人是要告訴家長,他們被人欺負了。當我們看到一個孩子發生攻擊性行為時,我們要密切關注他本身是不是受害者。

孩子打人你就打他?育兒博士教你帶出好孩子!

第三種原因,孩子在用武力解決問題或者贏得爭論。通常,這是因為孩子的溝通能力或社交技巧有限,他不會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衝突。作為家長,當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時,你可以在矛盾產生之前介入,來防止衝突發生。

四步幫助孩子重獲安全感

在衝突之中,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四步,對孩子而言會很有幫助。第一步,在孩子變得有攻擊性之前就抓住他。這意味著你要離孩子近一點,讓他自由地玩耍,但是在必要時,要能及時抓住他的胳膊,輕輕地說:“不,我們不打人,我們試著用語言來表達。我們休息一會兒吧。”

孩子打人你就打他?育兒博士教你帶出好孩子!

如果你錯過了好時機,要記住第二步:保持冷靜,不要嚴厲地羞辱或懲罰他。你可以溫柔而堅定地把他抱走,換個地方,打破緊張局面。第三步,和孩子一起坐下來,不要說教,這個時候他什麼都聽不進去。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傾聽孩子,幫助孩子重獲安全感,恢復情緒平穩。

平時在家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玩假裝衝突的遊戲。你們可以假裝成朋友,正在因為一個遊戲而爭論不休,或者因為不願意分享而打架。你要用誇張的方式把孩子的話說出來,逗他笑:“總是你在玩那個玩具,我也想玩!這不公平,是我先拿到的。”你甚至可以假裝打那個玩具,因為它總想和你的孩子玩,而不和你玩。這一定會讓孩子咯咯笑,從而釋放掉緊張情緒。

孩子不可愛的時候,更需要我們的愛

孩子打人還有第四種原因:打招呼。這些孩子撞到對方身上,或者緊緊地抱住別人,都把人抱疼了。他們以為自己很友善,卻不知道對方不喜歡這種激烈的問候方式。這些孩子需要用遊戲的方式練習打招呼,比如:擊掌、擁抱或者用語言來打招呼。



你可以說:“我們來練習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打招呼吧,先練習用激烈的方式:我們抱著大枕頭互相撞。現在,我們用擊掌的方式打招呼吧,一邊問候,一邊鞠躬,或者跳一段愚蠢搞笑的舞蹈。”不用考慮哪種方式更好,這些遊戲之所以起作用,是因為他們可以讓孩子釋放掉緊張感,之後,孩子就有能力選擇並使用更好的方式來打招呼。

通過以上幾點,我們就能明白,同一種行為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可能有不同的含義。這就引出了遊戲力育兒的基本原則之一:不要只看孩子的行為,要看到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千萬別忘了,孩子打人,是因為他們的內心受了傷。

孩子打人你就打他?育兒博士教你帶出好孩子!

關於主播:

簡耕教育創立於2016年,致力於支持中國家庭,讓養育更輕鬆。簡耕希望為中國父母創建與全球頂尖老師交流的平臺和互助性社群,支持父母在養育中化繁為簡,尊重孩子的天性和自然規律,順勢而為。簡耕目前是遊戲力創始人科恩博士在中國的獨家合作伙伴。

本課程共60期英文+60期中文轉述+30個案例答疑+100多個親子游戲,全家暢聽,即學即用。

關於喜馬拉雅:

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7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