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勢·造像·造明堂:3造運動樹立武則天的政治資本

一代女皇武則天為了讓自己贏得世人的認可,在造勢、造像、造宮殿方面不斷出手,樹立自己的政治威信。

造勢·造像·造明堂:3造運動樹立武則天的政治資本

造勢方面,主要體現在官號的使用,“寶圖”的出現,文學的運用上。

唐朝繼承隋朝的制度,由中書、門下、尚書三個部門的負責人擔任宰相。武則天時期,尚書先被改為“文昌”,後來改為“中臺”;中書改為“鳳台”;門下也改為“鸞閣”。

在衙門任職的具體官名,也在不斷地變化,

在了證實自己皇位的正當性,武則天折騰出一個“寶圖”,用之封山、封水,封天、封地、封自己,樹立自己的政治形象。

文學方面,武則天仿照李世民秦王府的“十八學士”,召了一大批文人,由於這些人可出入於玄武門北門,所以叫“北門學士”。這些人以她的名義編書,為她營造形象。

造勢·造像·造明堂:3造運動樹立武則天的政治資本

造勢的同時,武則天還造像。

神都洛陽南郊伊水兩岸的龍門石窟,名聞天下,而龍門石窟最著名、最偉大的單體塑雕當屬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這尊大佛通高17.14米,面目慈祥、端莊,眉宇之間開闊、明亮。

據後來的碑刻記錄,這尊佛像的始造時間在公元672年,是唐高宗李治為父親李世民還願而造的一尊佛像,當時的皇后武則天為這尊佛像贊助了兩萬貫脂粉錢。

三年以後,當大佛竣工的時候,大家發現,這活脫脫是當朝皇后武則天。不知道是當時武則天的暗示,還是當時的藝術家們欽慕於皇后的美貌聰明,為她的形象所折服。

造勢·造像·造明堂:3造運動樹立武則天的政治資本

第三是她的造宮殿。

為了和千古一人、唯一的一代女皇相匹配,武則天在神都洛陽造起了一座中國有史以來最宏大的木結構宮殿,宮殿底邊呈四方形,分三層,通高是88.88米,四邊各90米,名字叫明堂,用於舉行國家盛大的典禮和祭祀。

我們找一個參照物來看一下,現在仿古建築如南昌的滕王閣、武昌的黃鶴樓通高都是50多米,明堂超過滕王閣和黃鶴樓20多米,這樣一個龐然大物,豎在世人面前,必然令人肅然起敬。

武則天通過不斷造勢、造像和營造宮殿,也通過繼承“貞觀之治”的執政傳統,她逐漸樹立了自己的政治形象和政治權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