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投靠洪秀全,後又勸曾國藩反清,最後卻成了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一說到晚清四大名臣,又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意思是對於清朝的起死回生發揮過巨大作用的四個大臣。這四個大臣的名單,有兩個說法。一個說法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另一個說法是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不管哪個名單,都有曾國藩和左宗棠,可見這二人的地位。曾國藩受到儒家忠君思想的洗腦,對清廷一直是很夠意思的,即便在自己佔據東南半壁江山時,也從未萌發過異心。但心思活泛、脾氣暴躁的左宗棠,對清廷就沒有這麼愚忠了。

他曾投靠洪秀全,後又勸曾國藩反清,最後卻成了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左宗棠是個身負大才之人,有著聛睨一切的豪爽之氣。可惜,他的科考之路並不順利。考中舉人後,數次進京參加會試,都是名落孫山。這讓心高氣傲的左宗棠難以接受,一怒之下,乾脆燒掉那些迂腐之書,發誓再也不去參加科考。作為一個科舉之路上的失意人,左宗棠對於清廷肯定不會有什麼好感。同時,晚清政治的腐化、國力的衰退又讓他痛心疾首,覺得清廷已經無可救藥,早晚要完蛋。這時候,廣西的洪秀全發起了太平天國起義,一路勢如破竹,打得清廷毫無還手之力。太平軍打到湖南時,一直對清廷不滿的左宗棠,前去拜會了洪秀全,希望助洪滅清。

他曾投靠洪秀全,後又勸曾國藩反清,最後卻成了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和左宗棠相比,洪秀全的科考之路更加坎坷——他連個秀才都沒考中。同是天涯淪落人,兩人肯定有很多共同語言。可是,最終的結果是,兩人不歡而散,左宗棠連夜逃走,最終選擇為清廷效力,與太平軍為敵。據正史記載,兩人不歡而散的原因只有一個:左宗棠勸說洪秀全放棄拜上帝教,崇信儒家,以收服天下士子之心,這樣就可以得天下。可依靠拜上帝教起家的洪秀全鼠目寸光,堅決不同意左宗棠的意見,同時,被科考傷透了心的他,堅決要摧毀儒教。

他曾投靠洪秀全,後又勸曾國藩反清,最後卻成了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於是,二人分道揚鑣。由此可見,左宗棠雖然選擇了為清廷效力,但他對於清廷的忠誠一直是有所保留的。1861年,咸豐皇帝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幼帝同治繼位。針對這一鉅變,湘軍大佬胡林翼和左宗棠曾經跟曾國藩進行過秘密會談。談話的核心,就是勸說曾國藩趁機取而代之。左宗棠甚至寫了一首露骨的詩送給曾國藩:神所依憑,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可是,曾國藩拒絕了胡林翼和左宗棠的勸進,甘心為清廷賣命。後來,胡林翼死了,左宗棠孤掌難鳴,也就收起了二心,全心為清廷效力,也是為自己建功立業了,最後成了一代名臣,為中國收疆拓土立下了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