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對戰敗國日本「以德報怨」,換來了什麼?

蔣介石對戰敗國日本“以德報怨”,換來了什麼?

蔣介石對戰敗國日本“以德報怨”,換來了什麼?

文/張秀陽

蔣介石和日本的淵源頗深。1906年,他就隻身東渡日本,由於沒有清政府的推薦,蔣介石無法就讀日本軍校。半年後他回國,考入保定軍校,因為這所學校有派遣留學生資格。蔣介石憑著日語之長,1908年保送日本留學。只是到了1911年10月,快要領到畢業證的蔣同學放假回國,輟學跟著孫中山先生“革命”去了。

1927年,寧漢分裂,蔣介石被迫下野,他再次東渡日本,這一次,他是去“尋求他的新娘”的。這一次,蔣介石在日本停留了一個多月,除了拜見宋美齡的母親外,他還拜訪了多位日本要人,其中包括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義一。

一個多月後,蔣介石回到國內,此生再未踏上日本土地。

蔣介石對戰敗國日本“以德報怨”,換來了什麼?

1945年8月15日,同盟軍司令部宣佈,在中國的一切日本軍隊必須無條件地“向蔣委員長投降”,國民政府下令偽軍一律不能向中共投降,直接否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受降權。

8月15日,蔣介石向全國人民發表了意味深長的廣播講話:“我中國同胞們必知‘不念舊惡’及‘與人為善’為我民族傳統至高至貴的德性。我們一貫聲言,祇認日本黷武的軍閥為敵,不以日本的人民為敵;今天敵軍已被我們盟邦共同打倒了,我們當然要嚴密責成他忠實執行所有的投降條款,但是我們並不要報復,更不可對敵國無辜人民加以汙辱,我們只有對他們為他的納粹軍閥所愚弄所驅迫而表示憐憫,使他們能自拔於錯誤與罪惡。要知道如果以暴行答覆敵人從前的暴行,以奴辱來答覆他們從前錯誤的優越感,則冤冤相報,永無終止,決不是我們仁義之師的目的。這是我們每一個軍民同胞今天所應該特別注意的。”

蔣介石對戰敗國日本“以德報怨”,換來了什麼?

這就是蔣介石著名的“以德報怨”的講話。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講話精神,和事實上的對日本的“以德報怨”,在日本愛知縣幸田町,有一座中正神社,專為蔣介石而建,碑上寫道:“大恩無以報,特立斯社於此,以表誠摯感謝,永世不忘。”

蔣介石的這個講話一發表,閻錫山當時的反應是“婦人之仁”,而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看到文告時的第一反應則是“寬容”。

就在8月15日當天,蔣介石命令日本中國派遣軍最高指揮官司岡村寧次所部日軍:“軍事行動停止後,日軍可暫保有其武器及裝備,保持現有態勢,並維持所在地之秩序與交通,聽候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之命令。”同日,蔣介石再次命令岡村寧次,要日軍維持佔領區秩序,並據守城市,抵抗共產黨武裝的進攻地。

蔣介石對戰敗國日本“以德報怨”,換來了什麼?

蔣委員長“不念舊惡”、“與人為善”政策執行得相當到位,國民政府對投降的日軍,一是不稱俘虜而稱“徒手官兵”;二是到遣返為止不解除軍隊的組織,保持部隊的指揮體制。將岡村寧次改稱為“日本官兵善後總聯絡長官”。被納入國民政府軍的補給本制,與國軍官兵享受同等補給,拿同等薪水。

作為回報,岡村命令關內日軍全部向國民黨軍隊投降繳械,決不向共產黨繳槍。在東北與華北,他以遣返集中為由,阻滯八路軍的接收,還密切配合國民黨搶佔軍事要地的行動。

到1945年底,日軍以維護交通為藉口,讓華北相當數量的日軍保留了武裝,其中有山西的第一軍、山東的第四十三軍等。

蔣介石對戰敗國日本“以德報怨”,換來了什麼?

岡村寧次還為蔣介石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 向國民黨軍隊提供大量的共產黨和蘇軍情報。

第二,給國民黨留下大量軍官和技術人員。

第三,參與國民黨軍隊的整軍。

作為“第一號戰犯”的岡村寧次,理應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判,可他在蔣介石庇護下,卻過著有豪宅、專車、廚子、私人醫生的奢華生活。

蔣介石對戰敗國日本“以德報怨”,換來了什麼?

1948 年8月23日,岡村寧次終於開庭公審,可岡村寧次拒不認罪,更令旁聽者憤慨和不能容忍的是,辯護律師江一平還為岡村寧次歌功頌德,建議免罪(1961年岡村寧次訪問臺北時還專門拜謝了江一平),不久岡村寧次要求保外就醫,得到老蔣恩准。

最終,血債累累的大戰犯岡村寧次被判無罪,估計連岡村寧次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蔣轉逃臺灣後,還跟岡村寧次有過數次互動,1961年岡村寧次還專門赴臺灣感謝他的“大恩人”。

蔣介石對戰敗國日本“以德報怨”,換來了什麼?

日本前首相岸信介(安倍晉三的外公)說蔣介石對日本有“四大恩情”:一是讓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留在中國的數百萬日本軍民平安返日;二是堅決反對出兵佔領日本,使日本避免了被分割的命運;三是尊重日本主權與獨立,不主張廢除日本的天皇制;四是放棄對日戰爭賠償。

不知天下的交戰國中的戰勝國,還有比這更大的“以德報怨”嗎?日本政府回報中國人民的是:至今拒絕承認發生過南京大屠殺,拒絕承認岡村寧次發動過侵華戰爭。拒不向中國人民認罪。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