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镇压了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为何扣上反动的帽子

谁镇压了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为何扣上反动的帽子

黄巾起义

黄巾军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发动了黄巾起义,虽然起义最终被镇压,但三国分裂局势已经不可阻挡了。

谁镇压了黄巾起义

朱隽与荆州刺史徐璆及秦颉共一万八千兵围攻赵弘,但6月至8月也不能攻克,京师有奏议徵朱隽回师,幸而张温上表说情,灵帝才不行。但朱隽仍急攻赵弘,赵弘被杀,由韩忠代替。朱隽又因兵少不敌,便扩大防围、建筑阵垒,堆砌土山观望城内。朱隽军鸣鼓攻打西南,黄巾军被引开,朱隽则亲率五千精兵掩杀东北,偷袭敌人后方,攻入城池,韩忠唯有退保内城。 黄巾军受挫,士气低迷,向汉军乞降。张超、徐璆和秦颉都认为可以接受,但朱隽认为如接受的话,会给百姓有利为贼,无利乞降的错误观念,便不接受并急攻敌军,可是数战也不能攻克,朱隽登上土山观望黄巾军,明白黄巾军没有退路,而尽力一战,所以未能攻克。朱隽便解开围军,韩忠果然出战,被朱隽大破,朱隽向北追击韩忠数十里,斩杀万多人,韩忠投降,秦颉一向与韩忠不和,便将他杀死。这举动反令黄巾军不安,又推孙夏为帅屯兵宛中城。朱隽再次急攻,于11月癸巳日,孙夏败走,汉军追至西鄂精山,又被大破,斩杀孙夏及万多人,黄巾军解散,平定宛城一带。185年春天,班师回京。

另一方面,于8月皇甫嵩到达东郡仓亭,大破、生擒卜己,斩杀七千多人。而董卓进攻张角不成功,无功而还,便在乙巳日要求皇甫嵩继续北上。不过,张角已经病死,在10月于广宗便和张梁战斗,张梁军犟,于首战不能攻克。在明日,皇甫嵩闭营与士兵休息,另一方面派人观察敌军举动,黄巾军战意稍为松懈,皇甫嵩便乘夜率兵,在黎明时份突袭敌阵,战至下午,成功大破敌军,斩杀张梁及三万多人,于逃走到河堤时溺死的也有五万多人,焚烧车辎三万多辆,虏获人数甚多。而张角则被破棺戮尸,运首级回京师。11月,皇甫嵩与钜鹿太守郭典攻打下曲阳,成功斩杀张宝,俘虏十多万人。黄巾之乱平息。

黄巾起义为何扣上反动的帽子

说到“三张”兄弟,主角当然是张角,他作为张氏三兄弟中的大哥,在武装推翻东汉腐朽政权这一基本认知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然,张角本人的生平家世并不可考,但张角却与中国古代一种神秘的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太平经》确定了太平道的基本教义,张角作为太平道的创始人,早在灵帝时期就在各地传教。东汉末年,各地战乱不断,阶级矛盾愈发尖锐,加之瘟疫流行,当权者横征暴敛,使各地不断爆发小规模的群众起义。尤以冀州最为严重,于是张角便带着两个弟弟前往冀州培养弟子、吸收教众。 太平道起初以济世救人为宗旨,后来传播“苍天已死,黄巾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箴语,企图推翻汉王朝的残暴统治。然而令人感到不幸的是,因为起义事泄,使得黄巾起义被迫提前举行,后来在汉王朝的镇压下,张角等核心人物先后病死,黄巾起义宣告失败。 黄巾起义可以说是东汉末年最大一次规模的人民起义,它是导致汉王朝直接灭亡的导火索。然而起义规模远远大于陈胜大泽乡起义的黄巾起义,为何在历史上却得不到公正的评价,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更是蔑称他们为黄巾贼。想来其中定有蹊跷,且听陆弃细细道来。 黑:封建主义统治者对黄巾军无情的剥削、独裁和专政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充满奴隶压迫的封建道德流氓话在当时被奉为经典。天底下的土地、山川、人民都是他老刘家的,陆弃家生个儿子都要面北而跪,山呼万岁。 作为一介布衣,术士之流。无论在血统上、道德上、知识上都没有条件冒犯天威,触怒龙颜。他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推翻汉朝。无异于给那些野心昭昭的军阀、宗族割据一方找到了充足的理由。那些乡党、地主、军阀可以借讨伐叛贼的名义招收部曲、军队,成为星罗密布的小王国的统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