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一次被意外打乱的高水平部署

历史的时钟来到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此时的张角踌躇满志,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太平道的教众已经遍布天下,达到数十万之众。从上至下,体系严密,不仅包括大量底层生存艰难的百姓,也吸纳了不少社会中上层,包括地主豪强、下层官吏等,甚至已经把触角延伸至东汉帝国的高层。

不同于秦末走投无路的大泽乡起义,这一次的黄巾起义有着非常缜密的计划。张角作为首领,指挥各地的渠帅,其组织力和信息传达的效率,远非秦末的起义可比。同时秘密与东汉的中常侍建立联系,双方约定里应外合,打算一举拿下东汉二百年的都城洛阳。


黄巾起义,一次被意外打乱的高水平部署

黄巾起义首领 张角


这样的部署,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要彻底终结东汉王朝的统治。单论起义目标的明确性和高度,黄巾起义超过了历史上90%的农民起义。这时的黄巾军,或者说太平道,已经是万事俱备,只等着184年3月5日正式发动。

可惜在这关键的时刻,历史与张角开了一个玩笑,他信任的弟子唐周,背叛了。


绝非无足轻重,唐周极可能是核心人员

在史料中,关于唐周的记载非常少,只知道他是济南人,是张角的弟子,负责前往洛阳与中常侍封谞和徐奉联络,约定起事。然而唐周到了洛阳却没有这么做,而是直接上书,向汉室告发张角的计划。

汉灵帝震怒,派人彻查,在河内地区抓住了黄巾军早期的重要人物马元义,车裂于洛阳,大约一千人因此事被杀。唐周的记载也到此为止,是封官赏爵,还是其他结局,已不得而知。


黄巾起义,一次被意外打乱的高水平部署

唐周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虽然名义上所有的黄巾军都可以称为张角的弟子,但能够被安排去和中常侍联络,必定不是寻常人就可以的,唐周至少也是“核心弟子”的级别。因为什么层次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和中常侍这样级别的人打交道,必定不能目不识丁,而且要能言善辩,行事周全,能够敏锐地观察洛阳的形势随机应变。

能够做到这几点,对于人选的要求已经很高了,更何况我们来看一下时间,唐周到达洛阳的时间是184年正月,来告知封谞和徐奉明确的约定日期(3月5日),这可以说是黄巾正式起事之前,双方的最后一次联络。能够执行这个任务,可见唐周在黄巾内部的地位绝对不低。

我们无法得知唐周当时的心理活动,但他的选择实实在在打乱了张角的全盘部署,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时间表。

迅速反应,令人惊叹的组织效率

得知唐周告密,抓捕自己的官差正向冀州赶来,张角此时已经没有退路,要么束手就擒,要么放手一搏。184年二月,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提前爆发。

这一次的紧急应变,再一次向我们证明,张角绝不仅仅是一个神棍那么简单,而是一个高明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对于人数规模达数十万的黄巾军来说,面临这种危机情况,突然变更起义时间,以东汉末期的通讯条件而言,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旦没有通知到位,各地的黄巾军极可能面临汉军的毁灭性打击。

但是张角做到了,短短时间内,黄河以北的冀州、幽州、并州,中原的青州、徐州、兖州、豫州,以及南方的荆州和扬州,整个东汉帝国的东边半个版图,全部燃起了战火,让汉室措手不及。

正式起义后,张角的头衔也从治病救人的“大贤良师”,变成了“天公将军”,他的两个兄弟,张宝号称“地公将军”,张梁号称“人公将军”,凑成天、地、人的三才。

黄巾起义,一次被意外打乱的高水平部署

起义爆发


三面包围+绝杀,高明的战略部署

起义的初期,黄巾的主力部队主要部署在北、中、南三个方向,至于东北的幽州,也有小股的黄巾,不过人数和区域都不足以影响大局,可以忽略不计。


黄巾起义,一次被意外打乱的高水平部署

黄巾前期战略部署


北线:主要活跃于冀州,是黄巾经营多年的大本营,由张角三兄弟亲自率领,其战略意图从北向南,渡过黄河攻击洛阳。

中线:活动范围是豫州的汝南、颍川一带,位于都城洛阳的正东方,一路向西推进,意图从突破虎牢关,打进洛阳城。主要的领导者是波才、彭脱,以及位处更东方的东郡卜己,中线也是整个黄巾起义中,对东汉朝廷威胁最大的一条战线。

南线:在宛城、南阳一带活动,由“神上使”张曼成统率,从南向北对洛阳施加压力,既可向东增援中线黄巾,也可向西攻打武关,威胁关中地区,从而包围洛阳,还能够直接进军伊阙,威胁洛阳。


黄巾起义,一次被意外打乱的高水平部署

马元义


隐藏绝杀:除了这明面上的三路主力,其实张角早早布置了一招针对东汉的绝杀。还记得被车裂的马元义吗?史书记载,他在1月份已经带领荆州和扬州的数万黄巾,悄悄潜伏在邺城,准备与中常侍封谞、徐奉里应外合,从河内方向突袭洛阳。如果这个计划顺利实施,有极大的可能拿下洛阳城,让东汉的中枢系统瘫痪。但是由于唐周的告密,这个绝杀计划还没启动,就宣告破产。

中平元年,大方马元义等先收荆、杨数万人,期会发于邺。 --------《后汉书 皇甫嵩朱俊列传》


黄巾起义,一次被意外打乱的高水平部署

张角三兄弟


虽然突袭洛阳的目标没能实现,但是北、中、南三个方向的黄巾主力形成的大包围圈,战略意图非常明确,目标直指洛阳。而且更妙的是,这三路黄巾将洛阳和其他关东地区分割开来。使得东汉帝国短时间内无法调动关东的雄厚资源来与黄巾打消耗战,只能凭借洛阳一地的力量进行抗衡。一时间,东汉王朝的大厦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岌岌可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