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论语的现代智慧》之无违

曾仕强教授·儒道易行

曾仕强《论语的现代智慧》之无违

孟懿子①问孝。子曰:“无违②。”

樊迟③御④,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⑤;死,葬之以礼⑥,祭之以礼。”

主旨

孔子要孟懿子依礼尽孝。

注释

①“孟懿子”姓仲孙名何忌,鲁大夫,谥“懿”。②“无违”是遵行礼法没有任何违背。③“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小孔子三十六岁。④“御”指驾车。⑤“生,事之以礼”是父母在世,要遵行礼法侍奉他们。⑥“死,葬之以礼”是父母去世,要遵行礼法处理后事。

今译

孟懿子向孔子问孝。孔子说:“不要违背礼法。”

后来,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礼法’。”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法侍奉他们;死后要依礼法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引述

“无违”的意思,是不要违反父母和子女相处的道理,并不是一定要顺从父母的命令,或听从父母的话。孔子进一步解释为依礼侍奉父母和葬祭父母,便是一切以合理为度。

自我要求

(一)和西方人相比较,我们更喜欢使用复名词,而不是单名词。所以“孝”的后面,加上一个“顺”字。结果引起很大的误解,以为顺从父母的指示,才叫做孝。

(二)实际上“无违”的意思,是合理地顺从,而不是盲目地顺从。不能够不顺,却不能完全顺从,以合理为度。

(三)存心不顺从,当然是不孝。存心样样顺从,也经常陷父母于不义,同样是不孝。无违主要在不当面顶撞,也不能阳奉阴违。应该和缓地向父母说明自己的困难,取得父母的谅解。双方和谐好商量,便是良好的无违。

建议

对父母的指示,觉得合理的要顺。如果有疑问,最好不要当面顶撞,要隔一些时间,私底下请问父母。彼此进一步商议,当然更加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