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佛法相应,才会有快乐

本期导读:我们入大乘佛法之门,就是要破我执、破法执,学百法也是如此。本期推出“心的世界”系列之《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四讲,探讨如何用百法来分析“我”,五蕴和合;分析“法”有哪些,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同佛法相应,才会有快乐

佛言祖语:诸受从缘生,犹如水上泡,生灭无常苦,远离于乐想。——《佛所行赞》卷五

学诚法师法语:佛法也是一样的,都是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祖师大德们的一种证明——同佛法相应,我们才会有快乐;如果不同佛法相应,我们就没有快乐可言。所以,我们怎么样来把握、转化外在的相和内心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文章:同佛法相应,才会有快乐

佛法也是如此,只有我们真正能够体会到它的意义——这种意义是不会变化的。如果你经常变化,就说明说我们的人格、人性还不成熟,信仰才不坚定。就刚才所举的这个喻来讲,水晶啊,宝石啊,因为我们已经做了结论了,世间上的人也做了一个结论,说这个是大家都喜欢的,至于它有没有用处是另外一个问题,它是代表一种意义。

佛法也是一样的,都是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祖师大德们的一种证明——同佛法相应,我们才会有快乐;如果不同佛法相应,我们就没有快乐可言。所以,我们怎么样来把握、转化外在的相和内心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没有这种转变、把握的能力,那我们学了佛法的名词,学得越多障碍就越大,就是我们不能消化。

犹如我们吃了东西,你吃得越多,身体就会越沉重,就变成所有的法相名词在我们内心当中不能会通,自己在心里打架,这个法跟那个法打架,至少是吵架,那这就麻烦,不能融汇贯通,不能消归自性,不能圆融,不能产生观照力。

同佛法相应,才会有快乐

我们对任何一个法,从它的本性上来观察和它的形相上来观察是不同的。我们先从相上观察,再悟入到诸法的真实性,再悟入到诸法的空性,就比较容易。如果我们一下子从法性上面(去悟入),是很难的,非常容易进入到一个断灭空的状态。

百法中,前面的九十四个法,都是如梦幻泡影,都是有形有相的。把宇宙万法概括成九十四个有形有相的、说得清的(法),以便我们来学,以便我们来修。实际上,这些百法,也都是我们从凡夫到圣者的心路历程转变过程的需要,从有为法、生灭法,转到无为法、不生不灭法。后面的六个无为法就是不生不灭法。有为法也好,无为法也好,都是无我的,也就是从有为法的本身来体会它的无为法,从生灭法的本身来通达不生不灭法。(8)(未完待续)

——摘自学诚法师2009年5月北京龙泉寺开示《心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