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組裝,聯想和小米爲什麼不一樣?

小米終於上市了,最終以543億美元市值落地,但小米依然是繼阿里巴巴和Facebook之後,全球最大規模的科技公司IPO。小米的8年奮鬥應該說是告了一個段落。但是很多人都覺得小米沒有什麼核心技術,它的產品依然是一個組裝貨,只不過這個組裝工廠比較大,而且雜。但是小米待遇在國人眼裡還算比較好,相比同是組裝廠聯想卻引來一片罵聲,這又是為什麼呢?小編就與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同樣是組裝,聯想和小米為什麼不一樣?

先說說聯想,對於聯想,曾經那也是國人的驕傲,先後擊敗戴爾、惠普,收購了IBM、摩托羅拉等世界知名公司,多年在個人電腦領域做到了世界第一。不過國人對聯想的印象也一直停留在電腦領域,好像它從來沒有幹過其它的事。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PC市場江河日下,個人電腦業務慢慢萎縮,聯想好像別無他法,有點慢慢等死的感覺。其實聯想也不是沒有進取,只不過先後投資的產品都失敗了而已,首先沒有把握好移動市場,放棄自己的手機品牌,又花高價買摩托羅拉,最後摩托羅拉也沒有做成功。而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方向上,聯想好想一點興趣也沒有,繼續守望著它的一畝三分地。所以國人認為它出身條件太好,資源太豐富,以致於整天躺在原來的成績睡大覺。

同樣是組裝,聯想和小米為什麼不一樣?

反觀小米,雖說小米也是個組裝公司,沒有什麼核心技術,頂多是在軟件和生態上稍強一些,但是小米是以一個顛覆者的形象出現的,在小米沒有出現之前,手機價格之高超出了大家的想象,沒有小米的出現,手機行業也不會發展得這麼快,一臺50寸的電視要上萬。小米依靠互聯網思維在最短的時間將品牌做起來了,這是一個從0到1的過程。包括當年的微軟、蘋果到當下最熱門的特斯拉,這些都是對產品的顛覆性創新,從小米成功以後,全世界都在向小米學習,這是業務的顛覆性創新。沒有這些創新和顛覆,我們生活的成本將會大大增加。所以未來顛覆者會越來越多,被顛覆的行業也越來越多。每一個公司和行都不可避免被影響,這恰恰是小米這樣的公司推動的。

同樣是組裝,聯想和小米為什麼不一樣?

所以,這就是聯想和小米的不一樣之處,小編從來沒有攻擊聯想之意,只希望聯想越來越好。同時我們自己也要反思,我們的企業和個人都要有互聯網時代的顛覆性和創新思維,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能故步自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