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曾國藩的文化根基,宋明理學誠、實、謙、恕

儒家學說,歷史久遠不可考據,孔子作為儒家的文化象徵,為儒家學說的正統地位,奠定了堅實的根基。然而,世事變遷,物是人非。孔子的言論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模糊不清。儒學 繼承者根據自己的理解,開創了不同的流派,周敦頤開創了理學一脈,通過對《太極圖》的解說,以太極為本體,由陰陽剛柔的變化,說明萬事萬物與人類的產生;進而提出形、神以及性、欲、善、惡、仁、義、“道”等範疇、概念。曾國藩就是理學大家,理學也是他的文化根基,但是老先生也是有側重點的:誠、實、謙、恕!

探究曾國藩的文化根基,宋明理學誠、實、謙、恕

其實,任何學說都是有侷限性的,理學的本源來自《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 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 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 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後來理學的發展,漸漸偏離了正確的軌道,這是正常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同樣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到了清末曾國藩在學術上繼承了理學,用盡一生的努力,依然沒有挽救末路窮途的理學,卻給我們留下了做人、做學問的借鑑。誠、實、謙、恕!其實,因為道德標準在不同時代,都會有所變化。但是認識世界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卻不會受到時代變遷的影響。

探究曾國藩的文化根基,宋明理學誠、實、謙、恕

誠:就是對自己誠實,實事求是,不自欺,不迴避,正面現實。

實:建立在誠的基礎上,能夠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糾正自己的努力方向和方法,不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事業的建設和維繫來不得半點虛假。

謙:曾國藩的一生都在謙卑的心態中渡過,原因是越來越開闊的眼界,和強大的內心!讓他看到了更加深刻的社會現實,越發感到自己的渺小,因此曾國藩說自己一生都是戰戰兢兢的,這與膽氣無關,

恕:敬恕是曾國藩做人的要訣,原因非常簡單,自己白手起家,建立了湘軍勢力,幾十萬被勝利養成的巨獸,駕馭起來非常辛苦。對手下的將領,他一定要站在恕的角度,這樣才能收心。對李鴻章卻是例外,非常嚴格,因為那是政治資產的繼承候選人。

探究曾國藩的文化根基,宋明理學誠、實、謙、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