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劾",何为"死劾"?

在看史诗历史剧或者历史方面的书籍时,我们通常都会接触到一个词,那就是"弹劾"?所谓"弹劾",简单的来说,就是明目张胆的告状或者揭老底。


"死劾",何为"死劾"?(图片来源:百度)

封建王朝基本上都设有专门的机构在承担"弹劾"的职能,如御史台,都察院等,到了明代还有六科给事中,即所谓的言官。当然,除了专门的这些机构承担"弹劾"的职能,其他官员也是可以"弹劾"其他人的,只要"弹劾"有依据。不过弹劾的结果一般有两种:要么是诬告或者被诬告,要么就是"弹劾"成功,得到提拔或者其他奖赏。
"死劾",何为"死劾"?(图片来源:百度)

自明朝建国以来,"弹劾"可谓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小到守城门的城门官,大到皇帝本人,基本上都有被"弹劾"的时候,有些官员做了一辈子官,要是没被"弹劾"过至少十几次,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当过官的,这主要是由于明朝庞大的言官体制所造成的。这些言官,基本上没什么具体的工作,每天干的事,差不多都用在"弹劾"上。

虽然古往今来"弹劾"在官场上是很常见的事,但有一种"弹劾"却极少出现,明朝近三百年的时光也只出现一次,这便是"死劾"!
"死劾",何为"死劾"?

所谓"死劾",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弹劾,而"死劾"的结果也是有两种,简单来说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这种以自己的生命为赌注的"弹劾"方式,便称之为"死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